(一)
我已是第四次,走过笑脸墙。
每次都以全新的感受,放飞重叠的步伐。
一张张笑脸,汇聚成合轩村的模样。每个屋场、每个家庭,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成幸福指数的汇总。
(二)
新老宁横公路,在双凫铺镇汇聚成平行的跑道,在不停的奔流中,把历史和现在、发展与创新,深深刻入合轩村的版图。
(三)
老宁横公路就像一根扁担,挑起两边连片的美丽屋场。东边的戴家屋场、深山屋场和安山屋场,用一片产业带,与西边的党建连心屋场、清廉屋场、生态屋场和鞋园屋场相连,以大合轩的格局,展示了双凫铺镇的风采。
(四)
戴家屋场与安山屋场,树立着两个别致的笑脸墙,遥相呼应。以“小家美”带动合轩村“大家美”,形成“以人人争上笑脸墙为荣”的浓厚氛围,激励更多的家庭主动投身美丽屋场建设。笑脸,是内心世界的流露,是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表现,是“和美”合轩的直观表达,更是体现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每次在笑脸墙下驻足,让阳光下的笑脸,印证合轩村每个精彩的瞬间。
在我的印象中,小镇街道背面,成污水和垃圾的聚散地。从老街道进入戴家屋场,“干净、整洁、精致”,是我们的共同印象,在水泥护砌、整修一新的池塘边,笑脸墙是迎接我们的第一站,有村民自动走来,自豪地介绍笑脸墙上的村民和自己,走出笑脸墙的村民笑脸依然那么灿烂。
(六)
在深山屋场,70岁的秦福春老人主动和我们聊天,美丽屋场建设使这里的居住环境大变样,不比城里差,幸福感倍增。65岁的村民邓六文,捧出自产的红薯片招待我们采风组成员,他家的庭院和出行道路全部水泥硬化,门前是文化广场。他告诉我们,现在的居住环境太好了,如同住在公园里。
在合轩村,我们见到的笑脸,都是发自内心的微笑。
(七)
在安山屋场笑脸墙,我见到一张最熟悉的笑脸,合轩村党总支书记任善秋,一个年收过亿元的公司老板,在家乡合轩村已无房产无业务往来,为真正意义上的家乡作贡献。上任当年还清村上100多万元债务,如今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200万元左右,盘活了当地资源,推动了产业发展,打造了七个美丽屋场,还给了村民一个新合轩。
(八)
在生态屋场,四清组村民刘军,房屋前面是水泥砌好的3分菜地、1分生态养殖塘,池塘周边栽了几棵水果树,这是一个生态家园的缩影。家里的4亩水田租给了当地鞋厂,儿子儿媳在鞋厂打工,年收入16万元左右,一家四口,朝夕相处,其乐融融。生活有多美,笑容也有多美。
(九)
在党建连心屋场,超纲组村民潘光跃,主动把自家门前放农机具的40平方米的棚子拆除,变成公共用地。他说“任书记有能力,一心为公,使合轩大变样,我佩服,没有理由不支持和积极参与家乡的建设”。在产业大道,我见到群力组68岁的村民刘秋才,义务扫地多年,为村上的环境卫生,默默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合轩村笑脸墙,总能找到动人的笑脸。
张述清,就职于宁乡市农业农村局,宁乡市诗散文协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