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294期
2023年第5期

“建设新榄核·喜迎二十大”获奖征文专辑
榄核大桥遐想
刘湘
去年中秋,几位亲友相约去南沙榄核镇的表弟那里赏月。于是拼了一辆车前往。悦聊的时间总是很短,不知不觉过了榄核大桥后赫然出现了星海小学几个字。“您已到达目的地附近,本次导航结束。”罗永浩亲切的提醒一下子使我们兴奋起来。果然一抬眼便看到了站在路口等着我们的表弟。于是大家纷纷下车步行。
久违的相见自然是寒暄与问候耳不暇闻。大家各说各的,各听各的。很快就聊到了星海小学与黄河大合唱。当然也聊到了刚刚过来的榄核大桥,大家在这一点上意见相当统一。榄核大桥真的不可枉自称大了,因为像半枚榄核扣在海湾上的明珠湾大桥无论大小还是造型都完胜榄核大桥。来榄核快十年的表弟却说,若论年龄和资历,榄核大桥还真称得上大哥呢!这几年榄核变化很快,新修了好几座大桥了,一座比一座漂亮。
这时村口马路边的人行道用铁皮围蔽了,表弟说这里又在修一座过街天桥。俗话说要想富多修路,话不说不明,桥不通不融。榄核镇领导与群众上下一心,社区交通建设一天一个样,他已经把这里当成第二故乡了。
是呀!作为南方最大的开放城市,广州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八方宾客。近几年南沙与主城区共融速度加快,经济发展迅猛,路网密织日甚。人车不伤,岁月无恙。因而过路天桥和过街天桥也日趋增多。据传南沙有70多座桥梁呢!路桥的增多又促进了地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这文化多元,民俗各异的大都市,和谐共存良性发展自然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消弭隔阂和谐相处就得多修桥,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天桥一词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似乎只有在横跨公路或街道时才用到它。甚至有横穿公路的隧道也称做下沉式天桥。这让那些横跨江河湖海的真正意义上高大雄伟的桥梁情何以堪啊!我觉得天桥专用于公路和街道确有偏颇。而且凡此种种天桥者,皆不过六七米高,与天字的称呼相差甚远。说文解字曰:天,颠也。至高无上。桥者,水梁也。还比喻能起沟通和交流作用的人或事物。天还可引申为帝王,神圣的,无与伦比的等。而我们平素所说的天桥既说不上非常高大也无水可依。我想或许正是因为无水可依才叫天桥。又或许是应了民以食为天这个俗语,觉得融以桥为天吧,因为过路天桥或过街天桥无非都是过路过街去谋生求食呢!二者可能兼而有之。
其实倘若我们从天桥字面上的涵义说开去的话,广州有许多桥梁都可以称作天桥了。在广州这块土地上的八大水系里,有成百上千座各式各样的大桥。哪一座桥不是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呢?就说最早的海珠桥吧,对于这座上世纪30年代建成的钢结构大桥,那时候把它称作天桥真可谓当之无愧了。至于以后的珠江大桥洛溪大桥和海珠大桥自然也顺理成章当仁不让。一座有一座的雄伟,一座有一座的风姿。
当然,既然我们说到了天桥,仅仅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有比它们更加高大更加雄伟更有意义的呢!“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艰难,没有拦住革命前辈追求自由的坚定信念。建国初期自主建造的公铁两用南京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种豪迈的诗句,曾经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云贵川藏高原的那些环山公路桥铁路桥;重庆山城的跨楼桥、跨山桥;凡此种种,皆可称之为登天的天桥了,无不令我们刮目相看。而近几年时兴的玻璃天桥那可真不是浪得虚名。如果把当年连通香港和广东的虎门大桥与盖世无双享誉全球的粤港澳大桥称之为天桥那就更是非他俩莫属了。
与桥对立的似乎就是墙了。桥是连通的,亲切开放的,墙是阻隔的,冷漠封闭的。因此有智者建桥,愚者筑墙之说。但有时候我们为了彼此相安又有必要在周边建筑高墙。或因为特殊的时期需要保护,需要隔离。如阻挡蔓延全球的新冠病毒和变异毒株Delta或奥秘克戎。有时需要私密,需要清静,需要在自己与他人之间或者国家与国家之间设立界限。于是世界上就诞生了各种各样的墙,比如客家的围龙屋,福建的土楼。譬如万里长城、柏林墙、美墨边界围栏以及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隔离墙等。更为恐怖的是在心里和精神上筑墙,如二战时期的法西斯统治下;上世纪八十年代东欧剧变前夕的党内监控等。但人类文明进程的终极目的都是向着融合与互补发展的,隔离墙终究会拆毁或减少,桥梁终究会越来越多并彼此连通。
中国的桥梁文化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有些冠以天桥名分也毫不过分。自古享誉海内外的河北赵县洨河上的赵州桥,历经上百次地震屹立千年而不倒。有着江南水乡美誉的绍兴八字桥,存世至今也有800多年了,为京杭大运河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据考证。它那精美别致的八字造型,实为现代立交桥的开山鼻祖了。华夏祖先的智慧从来就没有落后于他国。
当我们就桥的外延说开去,就得谈谈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时代的张骞通西域;千年前的唐代鉴真东渡;以及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了。这些都是架起了一座座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天桥。通过这一座座天桥,中国的陶瓷、丝绸走向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于是有了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构想。胸怀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然而一些台独分子却一直在鼓噪搞独立。值92共识和汪辜会谈所设立的天桥红线而不顾。这种罔顾两岸人民切身利益的丑恶行径与逆历史潮流的企图是永远达不到的。天下大势,顺势而为才是王道。就拿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来说吧,正是国务卿基辛格先生开启了中美破冰之旅之后,才为两国人民搭建了一座天桥。宁毁十座庙,不拆一座桥!台独分子却要拆掉这座两岸互惠的桥,全国人民都不会答应的。
童年时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河,夹河两岸住着十来户人家。一米余宽的小木桥连通了两岸,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站在桥上逗弄桥两边的小鱼、青蛙和乌龟。在夕阳下看两岸的炊烟和风景。任彼此的饭菜香融入我的鼻息之中慢慢去回味。我衷心地喜欢桥,长大以后更是喜欢世上所有的桥。中国传统的石拱桥,常常勾起我无限的遐思。天上人间,水上水面,长虹卧波,两轮半月方能构成一幅完美的望月。所有的桥都居于风景的顶点,是它将两岸的田野、山林和峡谷牵扯到一块,如一位仁慈的月老,将那些散乱的板块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图画里看你。
吃完晚饭我们一同到榄核大桥上散步赏月,望月遐想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没有大桥的连接或许两岸人民只能算半个月亮,当有了这座桥,也就如同两个半月合二为一,成了满月。天上月圆,人间团圆。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榄核大桥给两岸的人民生活带来了交通之便,让我们在这飞速的车流中加快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桥意味着探索、连接与沟通,意味着跨越障碍。桥因为连通另一个地方,另一方人群,另一种文化,从而拓展了我们的人生视野,丰盈了我们的生命内涵,加速了我们知识的储备与思维的更新,这种变化是划时代的。
据传人类最初是来自海洋深处的一个点,到了特定的时空也就会随着洋流走遍世界——因为我们都是那个未知的点。南沙——珠江出海口的一个点,从这里可以扩散出无数个点及面啊!
一轮满月渐渐升起。天水相接之处是万家灯火。忽然觉得南沙这里似乎离天更近。或许因为这里地处珠江出海口,水网纵横交错吧。无疑桥梁成了这里的一种文化。每一个年代的结构也各领风骚,有的采用廊桥型式,增强桥体整体的层次感。四周布置造型典雅的挑梁,造型灵活多变,使整个建筑环绕通透、明亮,富有韵律。横梁末端设计的祥云形象,让人一睹那庄重又不失生机勃勃的神韵形象。屋顶四面起坡,不仅便于排水,也勾画了不同高度的观赏视觉。而许多景观桥的设计使其融入周边环境,更好地体现了区域文化。江南水乡的拱桥在这里的小河涌里也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相信未来的榄核小镇定会成为耀眼的岭南明珠。
本文作者:江左秋,原名刘湘,男,佛山市语文老师,第六届全国冰心文学大赛散文金奖与佛山市第五届、第六届文学奖小说评论奖获得者。作品见于《羊城晚报》《文学报》《诗词》《微型小说选刊》《微型小说月报》《作品》《西南文学》《荆州日-晚报》等,优秀作品入选国内十余种选本,公开发表作品百万余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