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升·华峰:厉笔秣墨千秋尽 为搜华夏一雄峰
——“升华—汪东升·华峰画展”于1月13日上午在华梦艺术馆开展
世间事大约如此:非常之事呼唤非常之人,非常之冬翘盼非常之春!
就这般,非常之冬的疫情,终是抵不过人们对非常之春的渴盼与翘望,历经几月有余的搁置,“升华——华峰·汪东升画展”终于1月13日上午在华梦艺术馆开展。

没有锣鼓喧天的聒噪,但来自北京、济南及全国各地书画界的同仁却众望所归,齐集在中德广场B座17A的华梦书画名家艺术馆,用美的坚定与信念,为此次“非常时期的非常画展”,举行了一个意义非凡的奠基礼!

是的,有美在,一切皆为过往;因美在,未来才是故乡!
也许正是由于对美的坚守与渴望,艺术家们才能把琐碎的生活凝聚成奋发的雄心,才能把缓慢的节奏提炼成奔腾的骏马,才能在一往无前的风雨中紧握冲锋的号角,前行,前行,再前行!

青年书画家——华峰就是这样,作为一名记者,一位资深媒体人,书画之于他,既不当吃,亦不当喝,又不拿去换钱……但他工作之余的大部时间,却几乎都花在了书写绘画上,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不唯如此,他还在济宁及山东书画界有着诸如副主席、秘书长之类的众多兼职,面对他人的不解,他却笑而自嘲:“鱼与熊掌”可兼得乎?!又自答说:“鱼”,犹如“粮食和水”,是生命不可或缺者;“熊掌”,犹如“梦和灵魂”,是精神不可少有者……二者兼而得之,实为大音稀声,大道至简,殊路归一之幸事,人生之短,夫复何求?!

就这般,华峰一边自嘲,又一边苦心如一地坚守着斗室的孤独与内心的豪迈,把将军们战而则胜的“厉兵秣马”,活活演绎成了一介书生追梦圆梦的“厉笔秣墨”!

清代一个叫石涛的和尚,曾在他的《苦瓜和尚画语录·山川》中说:
“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

不多的文字,却把一个画画人与山川同醉、与天地同乐的境界跃然纸上,至今令人同悲、同喜、同快,于是乎,“搜尽奇峰打草稿”,也成为自石涛之后一代代墨客骚人们的座右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其实,生于“大明”而终于“清王朝”的石涛,只是华夏民族绘画史上的一个缩影,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们,也似乎都无一例外地遵行着这样一个时代的主题,那就是怎样才能“化物为我”,把“如此多娇”的江山,在心灵乳汁的幻化下凝聚成笔端的神灵,最终定格成千古一趣的审美缩影!

石涛们如此,生于当代当下的华峰们,又岂可置身其外?此次华峰与自己“发小”兼同窗好友——汪东升的联袂画展,不仅用笔下的作品诠释了二人对美术的探索与感悟,而且通过国画与油画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把“物的生活”与“精神的生活”大胆地合二为一,统统变成了中国式的审美!

在二者的作品中,不管是具象的描述还是抽象的表达,都深刻地解释着当代中国美术家对当下生活的品鉴与思考,无论是轰轰烈烈的出发,还是高山流水的静婉,无论他们选择了钢笔、铅笔、毛笔,还是其他什么笔种,而他们手中紧握的,却是思考的笔,审美的笔,探索的笔……他们要尽情表达的,不仅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的滚滚红尘,而且传达着“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信念和力量!

华峰的国画,或人物,或花鸟,或万事事物,在娴熟而练达的笔墨下,都深埋着他对生活的发现与思考,都深蓄着平淡与从容表象下,那岩浆烈焰般的一往情深!

那深的情与烈的焰,正是华峰埋在内心深处滚烫而热烈的爱,对于“物的生活”与“灵的精神”的爱……正是这种闪耀着心灵光辉与人性光芒的爱,支撑并支持他穿越无尽的风雨,在时间的沙漠中淬炼出艺术的黄金!

他的“发小”兼同窗好友的汪东升,则选择了油画。透过那油画之窗,便可直观地感受到他那用摄像机镜头般所截取的流动的瞬间,不管是沐浴的少女还是穿梭的站台,无不深浸着画家对高节奏生活与田园式闲适的思考与渴望……是的,太忙了,真想在忙中停下片刻,像少女沐浴一样来个冲澡,来会儿闲适……其实,画家在《少女沐浴》背后所要表达的,是对渐行渐远的青春的挽留,而又留而难挽只能忘情相送的无奈……这又何尝不是对“发小”生活的心灵眷顾?!

通过两位画家的作品,不难看出,那越走越远的生理青春,与画面上越来越惹眼的艺术青春,正好形成了珠联璧合的互补,艺术家的青春与艺术的青春也在碰撞中握手言和……对二人来说,每一次创作,都是在登临一次艺术之峰,只不过那千回百转的登攀,让他们视野更阔,脚步更劲,雄心更强……
他们深知,在艺术的王国里,没有一座高山不能逾越,没有一处雄峰不可登临!

画展背景及内容索引:
展览的目的:体现艺术对生活的陪伴,以及绘画和人的关系。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升华和重塑,华峰,汪东升都是新闻工作者,又都是美术科班出身,少年玩伴。两人在不同城市,不同画种,不同轨道的生活中,一直有绘画陪伴,并进行着相关的思考。即有共鸣,也有不同。绘画在一直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形式陪伴两人的生活中,同时,绘画也能让两人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一元复始之际,两人将作品聚结于此,是对往昔生活的呈现,提炼,并对以后人生和艺术升华的渴望。

(1)汪东升作品的特点
从展品可以看到汪东升的作品都是对往昔生活场景,人物,事件的剪裁和记忆。这种对生活呈现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既有速写稿,也有油画,丙烯画和雕塑。他的这种主题选择和表现形式带有浓厚的职业特点,即:导演的视角和影视作品的构图手法、艺术语言以及表现手法的多元化。

(2)华峰作品的特点
相对于汪东升对现实生活的多元呈现。华峰的作品则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痴迷和对当代文人画的探索和反思。无论是人物还是花鸟,无论是具象还是抽象,华峰的表现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世界的观点和个人生活中的感悟通过绘画的表达。这种表现有浓厚的古文人情节,可是绘画呈现却具有当代性和时代感。

画展的意义:
这是一个有情怀的画展,包含着朋友情谊,生活回忆,艺术追求,人生感悟。这是一个真诚的画展,是两人生活状态,艺术状态的真实性,精神层面的纯净化,在画展中都有所体现。这更是一个饱含期待的画展,对艺术状态,对生活状态的升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止不休。


艺术家简介:

汪东升,籍贯山东省济宁市,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觉导演。

华峰,济宁日报社记者,山东省国画院副秘书长,济宁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王长鹰 李建民)
2022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