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拐枣”
作者:刘尊建

去年十月的时候,和妻子回了趟岳母家,说完话办毕事临走,岳母提出来一大塑料袋“拐枣”,说是自家后院的拐枣树上结的,硬是放进了我们车里。回到家,满以为可以当稀罕物炫耀一下,谁知道孙子挑三拣四地拿起一爪(串),刚放进嘴里嚼了两口,便“呸呸呸”地全唾了出来,嘟囔了句“难吃死了”,就一溜烟地跑出门找小伙伴了。我轻轻捏出一缕嚼着,甜甜的、绵绵的,和小时候吃拐枣一模一样的味道,于是我无奈地摇了摇头。如今喝牛奶粉长大的一代人,生活在蜜罐里,当然对山野之物不感兴趣,只有受过饥荒的人们,对“拐枣”还情有独钟,那种稀奇独特的记忆至今仍停留在脑海里。

“拐枣”长的像鸡爪,非常难看,却坠着许多“小玲铛”(拐枣籽),又怪招人爱的。不知道“拐枣”产地在哪里,小时候听卖拐枣的人说从山里来的,也因了父亲曾去过“北山”拉柿子,于是便认定,“拐枣”是北山中的某棵歪歪扭扭的树上结的果子。因为生的丑陋,可能无人问津,才被贩卖到山外,当做稀奇,惹娃娃伙眼馋。所以小时候提说“拐枣”,就知道是“山货”。
其时,也只是每年逢“十月会”即“湾里会”的时候,在花花绿绿一大片衣衫布料夹缝中,看到有卖拐枣的人。穿着褪色补丁衫的拐枣人,手里撰着绑成小把的拐枣,招惹着过往的碎娃。正看得眼花缭乱的娃娃们,被鸡爪似的乖枣吸引,缠着爸妈,或者爷爷奶奶嚷着执意要买。等着看秦腔戏的爷爷奶奶,或者要置办年货的爸妈,卷起衣角,摸索了半天扯出皱皱巴巴的一角钱币,随着“再没有了”话还未说完,钱币早已到了娃们手上。等大人们回过神,“拐枣”爪爪已举在了娃娃们手上,那个兴奋劲就像过年拾了满口袋的鞭炮,嘴角“拐枣”汁液流到了下巴,扬起衣袖顺势一抹,脸便成了戏台上的“包大人”。

从会上回家的路上,随处可见举着拐枣的娃娃们,唧唧喳喳,你追我赶,红朴朴的脸蛋上洋溢着灿烂的笑。
那一年的“湾里会”,突然下了雪。我在为数不多的商铺摊位中,不知道穿错了几趟,愣是没有找到卖拐枣的人。手里捏着的一角钱币,被融化的雪花打得又湿又凉,眼泪汪汪的我,冒着大雪极不情愿地一步三回头朝回挪动。
回到家,还没等爷爷奶奶问上一句话,便“哇”的一声,哭得十分伤心。那天晚上我梦见进了“北山”中,来到大片的拐枣树林,采摘了满满一担笼拐枣,兴奋地手舞足蹈。结果第二天早上醒来,被子蹬没了,“啊呛、啊呛”连打了两三个喷嚏,感冒了……

以后,随着时间推移,长大了的我,上会时见到拐枣,再没有了先前的执迷,倒是会提上三五个油饼,回家孝敬爷爷奶奶。再后来,疲于奔波,忙于生活,无暇光顾逛会,也就再没有见到拐枣,似乎慢慢淡忘了拐枣。不曾想,岳母大人的一大塑料袋拐枣,尽管孙子不接受,又撩拨起记忆的阀门,让我长长地,久久地回味着……
《原创首发》


本期责任编辑:半醉半醒
编辑监制:对影成三人 半醉半醒

【作者简介】刘尊建。地址:兴平市东大街东方粮油店(东北巷口西第三家)
电话号码:13759701645)

【精英主播简介】天乐,中学高级教师。中华诗艺社中华影视精英团成员,中爱公益电台首席主播,中外诗人注册会员,东三省朗诵团成员,当代新诗坛、桃花源文轩、雅风小筑、北京都市头条、华夏海韵文学、桂林都市诗社等多家平台主播、主播团长、副社长。喜美文,乐诵读,愿用自己独具感情和魅力的磁性声音,弘扬真诚善良,传递友情温暖,播撒阳光希望,让读者沐浴诗意人生,感受生命的高雅,尽享文化的饕餮大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