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就是斗争!”
——追忆老校长尤志谦先生
文/云蒙山人
上世纪80年代初,望子成龙的父亲通过他的篮球队队友,工农中学物理教师崔旭亮先生,将我从老家转到洛南县工农中学上初中,见到了时任校长的尤志谦先生。
国庆节收假那天,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秋雨,我步行十几公里,越走脚下越滑,越走速度越慢。刚到大门口时,听见上晚自习的铃声响了。战战兢兢走进门房,就听见一声威严的厉喝——哪个班的?站到这!原来这个干瘦的老头,已经搬来一把靠背椅子坐在门房的台阶上,将上晚自习迟到的老师和学生抓现行呢。
我赶紧规规矩矩站到院墙根,才发现身边不仅有学校初中部、高中部的同学,还有几位我只知道带什么课,却叫不上姓名的老师。
过了一会,尤校长左手背在身后,伸出他的右手食指,在我们这些人的脑门上齐齐点了一遍,边点边骂:“当学生的,连时间都守不住,将来能干啥?至于当老师的,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你!……”我低着头羞愧万分,偷眼看那些平常高高在上的老师,他们也心悦诚服低下了头。
那天,所有迟到的学生都是被班主任领回去的,进了班少不了做一回检讨。而被拦住的几位老师,也在新一周的升国旗仪式上,灰溜溜地站在了国旗台旁。
我的天,这么歪的校长,我还是头一次见!国旗下讲话开始了,尤校长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先是按惯例对上一周全校班的纪律、学习、卫生、安全就行点评,接着强调他口头禅式的中心句——工作就是斗争。
“什么是工作?工作就是斗争!不是有人砍了我一斧头吗?我现在不是还在站在这里吗?所以我说,工作就是斗争!现在,我们有些同学不好好学习,有些老师不好好教书,都是不对的!我告诉你们,将来一定会后悔的!当前,全县各校都在大踏步的发展,我们如果不昂首阔步前进,就一定会退步,就一定会在斗争中失败……”在那个没有喇叭、没有音箱、没有无线话筒的年代,尤校长坚定的话语掷地有声,余音缭绕。
可惜的是,不久以后,尤校长调走了,一位姓韩的校长接手了他的工作。听说他进了洛南县教育督导室,在更大的平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师毕业后,我有幸分配在某区教育辅导组,开始跟着各位前辈从零起步,学习当小教辅导员。
那年秋天,身为督导室主任的尤老师一行几人来辅导组检查工作,召开座谈会。突然,他发现还是娃娃脸的我,有点意外,就仍然伸出右手食指,朝向我的方向指过来:“这个娃娃是——?”
不等区辅导组领导介绍,我赶紧站起来说,“尤主任好!我是今年分配到这里的,我还是您的学生,您当时在工农中学当校长,我的班主任是李凤莲老师……”听到这里,尤主任很高兴,“哦,工农中学出来的,很好嘛!好好干。看你这样子还不到20岁吧?洛南县教育的天地大得很哪,有的是你展现本领的机会……”听了老校长这语重心长的话,我还真是激动了好几年呢。
那时候不流行迎来送往,桌上桌下,但尤主任尤校长走的时候,我特意不知轻重地将他送了很远很远。临别,他还特意绕到我身边,认认真真地同我握手,让我的手火烧火撩了好几天。
光阴似箭,我也过了天命之年。前几年,有幸通过网络平台认识了工农中学的校友郑金民先生,和他聊起当年那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他记得非常清楚,尤其让他感动的是,当公安机关准备对肇事者进行严惩的时候,尤校长作为地地道道的受害者却最先求情,明确表态自己绝对原谅,请上边从轻处理。
“怪我,怪我,都怪我呀,怪我没把学生教好!我这把老骨头受点伤没啥,倒是这孩子一时冲动,会害了他半辈子……”校友回忆说,尤校长说这些话他听得很清,记得很牢。说到这里,年近六旬的金民显然也动了情,眼中含满了泪花。
而我听到这里,也更加被一位老教育工作者博大的胸怀、坚定的追求和高尚的人格深深震撼。“当时,那个学生的家长听到这里都哭了……”金民校友这样说。可不是嘛?不管是家长,还是冲动者本人,甚至参与办案的公检法人员,听到这里一定都会深深震撼的。

刚刚,又看到了张宏运馆长回忆尤校长尤主任当剧团团长和村党支部书记的一些文字,愈发加深了对一位年近百岁的追梦人的钦佩——
比如有个别职工,使性儿耍脾气,不听安排或指挥,怠工了、罢演了,县剧团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单位,便即刻全体瘫痪,没法运作。他便召集全团的人,手执话筒,向着县委县政府的方向,慷慨激昂道,某书记,某县长,我,县剧团指导员兼团长尤志谦,现在这里汇报工作。有人不服从安排,个人主义第一……他不点名地概括下问题,然后煞有介是地表示:是孰忍孰不可忍!?我一定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放下话筒,他再去做工作,往往竟然会迎刃而解。
退休后,他还当了一段时间的大队党支部书记,和当年任县剧团的指导员一样,也是他主动请缨的。随后,又听说他遇到了不少难题,当的似乎并不开心,属黯然引退。我们不知真假,议论起来一边猜测,一边叹息:唉,何苦啊,你真是,放着自在不自在,买只猫儿咬布袋。
“工作就是斗争!”这是尤先生百折不挠的信念,也是他一生践行的诺言。难得的是,他在斗争的大旋律下有团结的小变奏,在满满领导范的同时,兼具了浓浓人情味。正是这大旋律和小变奏的有机统一,勾勒出了一个无私奉献、坚定不移,一生可圈可点、百世堪忆堪赞的近乎完人的光辉形象。
青山有幸埋忠骨,绿水无因放悲声。九十三年追梦路,最美不过夕阳红。尊敬的尤志谦老师,我们永远怀念你,愿天堂路上,您会遇见志同道合的战友,一起践行终生不渝的信条——工作就是斗争……
(2023年1月15日)



【作者简介】萧军,家居陕西洛南,自称云蒙山人,本职教坛耕耘,身兼文史责任,愿结识更多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