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代 宗 法(2)
文: 豫南杨
20230113


导读:宗法是以家庭为中心、根据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这种制度巩固了统治阶级的世袭统治,在封建社会中长期被保存下来,为封建制度服务。现将宗法常识解说如下。


第二讲 : 男子的名和字 
上节讲解了姓氏,这节说说名字。
名字,是人区别与人的记录符号。
古人有名有字。
旧书说,上古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
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如屈原,名平,字原,《尔雅.释地》:“广平曰原。”又如颜回,字子渊,《说文》:“渊,回水也。”回是旋转的意思。
有的名和字是同义词,如宰予,字子我;樊须,字子迟。
有的名和字是反义词,如曾点,字皙,说文:“点,小黑也”,引申为汙的意思,又:“皙,人色白也。”有时候我们看不出名和字的联系,这主要是因为语义变迁的缘故。

周代男子字的前面加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性别,这样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山甫、仲尼父、叔兴父 。
有时候省去“父”(甫)字,如:伯禽、仲尼、叔向、季路。
有时候省去排行,如:禽父、尼父、羽父。
有时候以排行为字,如管夷吾字仲、范睢字叔、鲁公子友字季,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春秋时男子取字最普通的方式是在字的前面加上“子”字,这是因为“子”是男子的尊称,如:子产(公孙侨)、子犯(狐偃)、子胥(伍员)、子渊(颜回)、子有(冉求)、子夏(卜商)、子我(宰予)、子贡(端木赐)。
“子”字常省去,直接称颜回、冉有、宰予,等等。

古人名字连着说的时候,通常是先称字,后称名,如孟明视,孟明(字)视(名);孔父嘉,孔父(字)嘉(名);叔梁紇,叔梁(字)紇(名),等等。
古人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以《论语》为例:孔子自称为丘,这是谦称。孔子对弟子称名,如:求,尔何如?赤,尔何如?
弟子自称也称名,如:由也为之,比及三年,……求也为之,比及三年……
弟子当着老师称呼其他弟子也称名,如:夫子何哂由也?
记录《论语》的人对孔门弟子一般都称字,如:颜渊、季路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只有曾子、有若称子不称字,有人推想:《论语》是曾子和有若的门人所记。延至今天的称名、称字,基本是依照这个标准。
古人除名和字外,还有别号(别字)。
别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三个字以上的别号,如葛洪自号抱朴子,陶潜自号五柳先生,苏轼自号东坡居士;第二类是两个字的别号,如王安石字介甫,别号半山,陆游字务观,别号放翁。两个字的别号和字在应用上没有什么显著的区别,甚至不大称字,反而以称号为常(如陆放翁)。三个字以上的别号有时候也可以压缩为两个字,例如苏东坡。
后来,有人以为称字称号还不够尊敬,于是称官爵,称地望,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王安石被称为王临川。

此外,唐代诗文还常常见到以排行相称,或以排行与官职连称,如白居易被称为白二十二,李绅被称为李二十侍郎;唐代女子也有被称为廿几娘的。这种排行是按照同曾祖兄弟的长幼次序来排算的,不是同父所生的兄弟排行,需要注意。


豫南杨,男,汉族,河南新县人,1958年生,大专学历,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工程师,中国当代艺术名家。教育业,懂谱学,知地理,晓日柱,通礼仪,擅长氏源姓始探究,喜录民间奇闻轶事。教科研作品曾在《中国地图》、CN刊上出版发行,诗歌、散文、寓言多被官网平台收录。新、光两县《杨氏宗谱》主编,新县《杨氏族志》副编,新县《雄关古寨》采编,编著《王店村志》,组织重建“杨公祠”,命名“斋醮堂”,撰写杨家冲杨氏始祖杨珠夫妇碑文和杨家冲“杨公祠”版面图文,出版发行校本教材《村落文化》等。工龄42年,获国家级奖3个、省级奖6个、地级奖7个、县级奖27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