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夕请神》
文/桑恒昌
东西南北
各烧两炷香
各磕三个头
各喊一声爷爷奶奶
各攥一把土
和请回来那炷香
敬在神主堂上
灵性的土
是先祖的骨殖
和历史一样
总是醒着
目光后面的目光
所谓故乡
就是这些
爹亲娘厚的土壤
如果一命抵一命
生死界的天台上
排队的都是母亲
我相信这不是传说
深夜守岁人
在心上
设一个天台
静静地
等母亲归来
赏析:王传华
灵性的土/是先祖的骨殖
一一拜读桑恒昌新诗《除夕请神》随感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
一一意大利谚语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一一罗曼·罗兰《母与子》
《除夕请神》,是桑恒昌先生写给先祖父辈,终究是写给母亲的一首”怀亲”新篇。
年轻母亲的病逝,给少年恒昌的心灵,绾扣上了一个疼痛紧箍的难解难分的“怀亲”情结。追缅着远去的时光,遂成长为桑恒昌系列“怀亲诗”经卷典藏的一一诗意道象矗立的高天厚地的纪念碑一一 一座怀念“母亲情结”之孝贤独尊的金字塔,卓然坐落于天地之间,筑成了当代诗国百家评论拜读的一道属于东方孝道文化命题的绝代景观。
除夕,是缅怀迎接亲人亡灵回家过年团聚的日子。诗人以远视生活场景“东西南北/各烧两炷香/各磕三个头”的故风乡俗为诗意阑珊的佛道禅心,敞开了一道遮掩于岁月无声胜有声的不二法门:
各喊一声爷爷奶奶
各攥一把土
和请回来那炷香
敬在神主堂上
一一这样的虔敬怀思之心,将一颗爱祖敬先的疼爱心灵,鲜活地摆在了尊贵傲世的祭堂上。
诗人透过心灵精神聚光的这座孝贤祭堂,进深地发现并宣仪道:
灵性的土
是先祖的骨殖
一一是的,人生自土来,人死往土去。
哦,这人的灵性繁衍的故土大地呀,缘是先祖们、先父、先母们代代轮回一一相传的骨殖所生化、所积累、所沉淀、所落成的。
它“和历史一样”。
是的,它其实就是为了播种人文历史的情种,收获春秋岁月的爱果而来的。
因而, 它与死亡无缘。
不是吗,我们祖辈的骨殖,还有黄肤色的灵魂:
总是醒着
目光后面的目光
所谓故乡
就是这些
爹亲娘厚的土壤
一一这代代相传的“爹亲娘厚的土壤”,不仅生养了人生多舛的命运,同时养活了人文主义的历史。
哦,先祖、父母之爱,尤其是伟大不朽的母爱,宛如自己创痛时给予的怀抱和亲吻,是多么的强烈、多么的深厚、多么的温暖、多么的狂热地雕刻了诗人的整个心灵精神风姿,聚焦了诗人情感自醒正觉的诗意道场呀。
诗人宣言:
如果一命抵一命
生死界的天台上
排队的都是母亲
我相信这不是传说
深夜守岁人
一一诗人他自己,也全权代表了天下所有的子女孝贤:
在心上
设一个天台
静静地
等母亲归来
一一诗歌精神的旨意,最终,归属并升华到“母亲的归来”一一这个裹挟着“每当写到母亲/我的笔/总是/跪着行走” (桑恒昌《新诗绝句·母亲之一》) 的精神性大命题上来了。
诗人要将可视的“神主堂”,升化为意象的一一设在“心上”的“一个天台”一一“等母亲归来”,这可以说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恢宏高道而又辉煌天地间的祭拜母亲大人的“天台”呀。
天台,高不可攀。
天台,神圣独尊。
天台,至爱人间。
天台,至美天国。
一一因为,在诗人心目里,唯有母爱的那颗心,自然,简单,丰硕,真实,流淌着永不干涸的爱,激湍着永不止息的美……
一一最终,诗人在迎母归、祭母恩的“天台”上,又卓然不群地启用诗心、诗爱、诗痛、诗美,建筑矗立起一座对母爱尽忠心、报孝贤的黄金白玉墓塔,披着天道光芒,立成高天,坐为厚土。
哦,归来吧,圣贤的母亲,一年一度,风雨兼程,请回家来过年吧,亲娘呀,您是该好好地歇歇脚了……
桑恒昌先生的《除夕请神》,让我们看得见听得清的,是年关将临,演唱给先祖、母亲一一而今坐禅修行为神圣仙人的一首迎春谣;含寓拨弹着的,则是献祭给民族心灵轨迹与命运走向的一曲咏叹调。
一一正是从桑恒昌先生创生的《除夕请神》这组母爱伟贤大正的诗道神象里,让人们重新走进了母亲的心灵天堂,感应并触摸到母爱巨大火焰的光照,赐福,温暖,亮闪,还有殷殷地召唤与谆谆教诲的指引。
2023年1月15日
海南三亚清水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