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广播电视台Fm98.2兆赫,综合广播,现在是:说北镇!!!
文物:北镇庙2

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介绍北镇庙建筑:神马殿。神马殿又称神马门,它位于山门后24.80米处的第二层月台之上。神马殿是祭祀时喂养御马的地方,民间也有诸位神灵的神马休息之处的说法。神马殿殿为敏山式建筑,面阔五间,18.50米,进深三间,9.25米。上覆灰瓦及吻兽,为格扇式门窗。殿内梁架施有彩绘。东次间有清光绪十八年(1892)之《救修北镇庙》碑一块。西次间有无字碑一块,现仅存碑首和碑跌。殿内原有神马及神马童各两尊,现已无存。毁前有台阶,围有石栏,殿两侧围墙各开有一角门。殿前月台下东西两侧各建有朝房5间,东西对峙,形制相同,为硬山式建筑。神马殿原为最初的山门,明弘治七年(1494),在其前增建山门后,改为神马殿。
神马段始建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原为北镇市的最初山门,明弘治七年(1494年),在其前增建山门后改称“神马殿”,历代曾重修。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再次大修,保存至今。

钟楼、鼓楼,位于神马殿东西两侧。钟楼座东朝西,鼓楼座西朝东,形制相同,均为歇山式重檐楼阁式建筑。整体建筑结构合理,形制美观大方。两座建筑为方形,建在一方形石砌平台上,分上下两层。下层面阔及进深各三间,为7米。中间开一券顶门,门高2.15米,宽0.91米。楼内有木制楼梯至上层,上层面阔及进深各三间,为5.60米。四周环有回廊,每面有格扇式望窗。前枪柱下有木制栏板。顶砚灰瓦、吻兽及走兽。檐檩及柱施有彩绘。钟楼之脊檩上悬挂有大铁钟-口,为清光绪十六年(1890)所铸。钟高1.80米,最大直径1.50米,重2吨,钟上铸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声垂千古,夜镇八方、累代威灵”以及监修此钟的清代官员名字和工匠名字。鼓楼上的鼓已经丢失。庙内僧侣每日晨钟暮鼓,以示保佑四方。皇帝若来祭祀,则钟鼓齐鸣。
钟鼓楼始建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明万历、清康熙、乾隆及光绪年间曾重修或维修。1963年又进行补修。
御香殿,位于神马殿后24.50米的第三层月台之上,是用以储藏朝廷降香诏书之所。御香殿为歇山式大木架建筑结构,面间五间,为20.30米,进深三间,为8.90米,上覆灰瓦及吻兽,檐下罢斗拱。殿内梁架有彩绘。殷前及左右有台阶,环以石栏杆。殿前月台下东侧上层平台上建有石造歇山顶焚香亭一座,西侧石造日晷一座,现只存基座,同时东西两侧还立有清代皇帝祭祀、游山诗文碑14块。
御香殿始建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化、弘治、万历及清雍正、乾隆年间曾多次重修或维修。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又重修。1963年再次补修。

图片选自网络
好了听众朋友,今天的说北镇节目为您介绍了北镇文物:北镇庙的建筑。这次节目播送完了,我们下期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