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节是立身做人的道德基础。不仅战争年代需要它,和平建设年代,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显其可贵。现实,一个人能做到不媚俗、不屈从迎合庸俗,不被金钱、美色、权力的诱惑打倒,敢于同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作斗争,在五光十色的诱惑面前保持清醒,视诱惑为陷阱、视名节为泰山、视利益为鸿毛,对那些习惯于拍马逢迎、沉溺于灯红酒绿、混迹于江湖市井、热衷于铜臭美色之徒,远离之、鄙视之,同样是有骨气、正气的表现,是新时期做人做事、坚守气节的崭新篇章。
气节作为一种理念,它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自发长成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保持气节,最根本的是要用正气战胜诱惑。诱惑是腐蚀心灵的毒剂,是扼杀进取精神的“软刀子”,是销蚀骨头的蛀虫。历史上多少英雄豪杰,在战场上能披坚执锐、一往无前,无愧于英雄的称号;走下战场后的和平日子里,却经不起考验,管不住小节,每每为名利、金钱、女色所动,在"糖衣炮弹”面前打了败仗,最终因小失大,丢掉了做人的气节和尊严,国有国格,人有人格,世界上很多东西都可以跌价,但对于人类来说,在任何时候,“尊严不能贬值”。任何一个民族和个人,如果灵魂走向低谷,躲避崇高,未来便难以想象。
发扬气节,必然是先有正气荡乎于胸,然后才能至大至刚、顶天立地。世上没有生而知之的圣贤,也没有永无邪念的圣贤。受人崇敬的圣贤都是通过后天努力,不断修养、退制邪念、战胜自我的结果。古人倡导“仁、义、礼、智、信”,这是修养的重要要求,更是精神的锤炼。大丈夫气节的获得与坚守,孟子有一秘诀:善养浩然之气。这里的“养”,就是陶冶、修养的意思。何谓“浩然之气”?这种“气”是一种崇高刚强的正气,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一种宏毅坚定的志气,是一种充溢着刚性的“力”,这种刚性之力是一种真力弥漫,生气勃勃的内在精神状态和充实郁勃的人格之美。它坚守的是受信念精神支撑的气节。有了这个气节,就有一种无坚不摧、大无畏的品格,就能坚持正义和情操,可以为了捍卫自己的人格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也决不苟且偷生,玷污自己。坚守气节,对个人而言,是一种坚定的价值选择;对民族而言,是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
时下,坚守气节尤为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要不媚俗。能做到不媚俗,不屈从、迎合各种庸俗、低俗的社会风气,敢于同各种不良风气作斗争,也同样是守气节、有骨气的表现。如果不敢坚持原则,不敢开展批评,甚至随波逐流,“跟着感觉走”,必将丢掉正气、失去气节。事实充分证明:媚俗的人,脑袋是空的,没有是非意识;媚俗的人,骨头是软的,很容易被“糖衣炮弹”击中;媚俗者的内心是虚的,威信是低的。由媚俗的干部主持的单位和部门,往往正气不足、邪气有余、好人难干、恶人横行,久而久之,必然要毁掉这个单位的事业。二是要不贪名利。贪名图利看似实用,实则是一种庸俗、浅薄的处世哲学,它不只是一种道德缺陷,还是一种政治上愚蠢的表现。一位西方哲人曾忠告世人,“贪婪可以撕裂信仰的肌肉,麻痹感知的悟性。它怀疑未来的前景,而只看到眼前的实惠。”无数的教训告诫我们,贪图金钱、权力、美色,只能滑进腐败之门,踏上不归之路,毁灭人生。尤其是领导干部,手中或多或少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只有不断加强人品官德修养,努力提升思想境界,把名利、地位、金钱、美色想得透彻、看得淡漠,才能立信于人、立公于民、立德于世,才能不为利所缚、为失所挫、为欲所惑、为色所诱,真正做到管住小节,守住清贫,在心底筑起一个精神高地,养志存高远、以天下为己任的浩然正气。
中华民族的一代又一代人,面对外侮内患,面对无数艰难困苦,始终没有丢失做人的气节,所以才会有万象更新的今天。崇尚气节、坚守气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脊梁直,骨头硬的高贵品质。无论时世如何变迁,这一传统美德都会永远闪闪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