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二姐
马芸(甘肃)

我最敬佩爱戴的人是二姐,她是从小带着我长大并且一路呵护我至今的人,是我最亲最爱的人,她在我心里有一种特别的情怀。这么多年羞于出口,说出来怕别人笑话。母亲去世早,二姐在我们姊妹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尤其在我身上,她亦姐亦母。为我们辛苦操劳,任劳任怨。为感恩二姐写了一篇文字,心藏已久。可我怕自己的文字功夫不够好,写不好二姐的高大形象。但是这个愿望越来越强烈,似乎再不了却,以后恐难完成,恰逢二姐生日,奉上写下的几篇拙文,以感谢二姐这么多年为我辛苦付出的厚爱,并祝二姐生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一) 二姐的童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提起童年,都觉得应该是快乐、充满阳光五彩缤纷的。但时代不同,每个人的童年也会不同,二姐的童年虽然有点灰暗,但她从小坚强乐观开朗的性格却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六十年代,在北方的农村,人们虽然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但对过年还是充满极大的热情。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就在母亲挺着大肚子和父亲把窑洞及窑洞的厨具打扫擦洗干净、对庭院内外彻底的清理,准备迎新年的时候,却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小生命——二姐。大姐出生时,父亲取名珍莲,对于二姐的降临,父母同样视若珍宝、欣喜无比。父亲给二姐取名“新莲”,意思又喜添一朵莲花,希望她们一生做一朵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美丽动人,幸福快乐。

这一天是一九六六年腊月二十四,大家经历粮食欠缺生活紧张的冬天,终于迎来了新春,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大年初一,父亲抱起襁褓中弱小的二姐,幽默的说:“我家二千金,还没有满月,今天已经两岁了……”。这句话就被大家记了下来,以后也成了比二姐小八岁的我逗二姐的口头禅“二姐真厉害,没过满月却两岁了!”
缺油少肉,唯一就是能喝点小米粥的生活,使得母亲的奶水并不是太多,二姐弱小的身体又瘦又黑。坚强的意志会使幼小的生命突生奇迹,八个月的时候二姐居然会走路了,而且这一走就调皮捣蛋,院子里整天到处都有她跑来跑去的影子。大四岁的大姐从小体弱多病,有时候还跑不过二姐,母亲见二姐太淘,常叫她“二土匪”,其实这也不是母亲真的嫌弃二姐,是她赋有男孩子的性格、散发着一般小孩没有的倔强和毅力,让母亲昵爱而自豪。
在饥饿中生长,大人们把榆树叶子、玉米芯都磨碎充饥。最好的食物就是生产队按人口发的救济粮——红薯干干。父母用石磨磨成细面,掺杂点玉米面做成的馒头、面片,自己舍不得吃留给大姐和二姐吃。大姐还可以,二姐吃入口中就恶心呕吐。两三岁的二姐个子比起同龄人是不小,但瘦的像根虫。父亲每提起这段往事,就说真的苦了他的二姑娘,吃一口,吐一口……但还每天跟着大姐拾柴挖野菜,干的活有时候还比大姐多…我们听着心里酸酸的,眼泪就要流出来了。二姐从来都不以为然,好像听着别人的故事,总是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
二姐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是幼小的肩头却学会了担当,也懂得吃苦耐劳,这好像是她的天性。三四岁的时候,天麻麻亮就跟着大姐和村里的孩子们去山里、塬地里捡拾地软软、猪油菜,这些在当时都是最好的食材。猪油菜就是油菜籽的叶子,人们摘回家晒干充饥。猪油菜味苦,现在是没人吃的。二姐从小就特别聪明,眼尖手快。她为了捡到特别大的地软软、猪油菜,总是跑在伙伴们的前面。地软软只有山里有,道路崎岖险恶,大姐追不上她,轻则骂她几句,重则打她几巴掌。可二姐从不还口,大姐身体差,二姐受训后会等大姐,可一会她又跑到伙伴们的前面了。她在同伴中年龄最小,可每次回家,她的篮子里的野菜、地软软却是最多最满。
在我幼小的时候,隐约记得父亲有一次讲过这样一个关于二姐的故事。在一个深秋的夜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空旷的田野秋蝉叫声凄切。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任是一草一木,都不像在白天那么现实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白天不见夜的黑,即使星光点点,也难遮挡这恐怖的夜。不远处时不时传来几声狼嚎,父母焦急寻找两个姐姐的呼喊声更是声嘶力竭,惊落了树上的几片叶子。他们找遍了附近的田野,可还是没有大姐、二姐的影子。天更冷,风更大,这个夜晚更冷清。在父母亲磕磕绊绊,千呼万唤的声音中,看到远处走来两个弱小的身影,那便是大姐、二姐。她们尽自己最大的声音回应着父母亲……她们跑了很远的路,野菜太新鲜,她们舍不得离开,挖了满满一筐野菜。菜多她们力气小,两个人抬一会,二姐一个人背一会,忍着饥渴,希望快点回家,让父母放心,可这段路太远又崎岖不平。
父母看到了她们。大姐已经累的走不动了,二姐光着膀子,瘦小的胳膊垮着菜篮,两只胳膊压出了几道深深的红印,明显大胳膊也肿了。原来二姐怕大姐感冒,她把自己上身仅有的一件夹袄穿在了大姐的身上。父母看到姐姐的时候,欣喜的同时,却又忍不住寻找这么久心中的焦急抱怨,狠狠的扇了二姐一耳光……多少年过去了,每每父亲提起此事,就心里万般懊悔,他说他真怕两个姐姐被狼…父母的心情也不难理解,那个时候村里好多孩子被狼咬了,一个从狼口救来的叔叔至今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大名,“狼咬咬”成了他的名字。
在饥饿和困苦中,二姐到了上学的年龄,被父母送进了学堂。不用辛苦劳动,可以享受美好的童年时光。调皮好动的二姐性格猴急,一节四十分钟的课让她无比煎熬。她忍着性子,努力让自己静下来,可老师讲课不到十分钟,她就睡着了。
大姐没有上学,对于很有文化的父母来说,他们很希望二姐好好学习,可二姐并不喜欢学习。上到四年级的时候,二姐再也忍受不了这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辍学回到了家。十二、三岁的她不是一个好学生,却已经成了生产队的一名好社员。家里没有劳力,靠工分吃饭,二姐干起了大人的活,她勤劳能吃苦,每天上三回工,回家还上树上摘枣、摘梨。二姐年龄虽小,但在大人们中的口碑很好,人人夸她。
二姐的童年在别人眼里一点也不快乐,但二姐除了淡淡的说一句“我不爱吃红薯”之外,一脸的阳光!毕竟“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艰苦的日子也历练了二姐的意志。二姐的童年脚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摞摞…苦也罢,甜也罢,我们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童年生活,时光一去不复还!
(二) 二姐的幸福
岁月匆匆,很快 二姐长到十六、七岁,出落的亭亭玉立。她高高的个子,白净的脸庞,一头乌黑的头发更是散发着青春的魅力。再加上她聪明能干、才智过人,好多人登门提亲,都被父母以年龄还小拒绝了。其实在八十年代,农村人结婚特别早,一般这个年龄皆已谈婚论嫁。

婚姻是两个人在茫茫人海中的相遇,也是两个人白头到老相守一辈子的诺言。缘分到了谁也无法阻挡。就在父母还没有打算给二姐张罗相亲对象的时候,村里的叔叔带来了一位家在山川的小伙,要介绍给二姐。那时候山里的人交通不便,驴驮马载,收种庄稼特别困难,当时靠种地吃饭,父亲一点也不同意这门亲事。可这位小伙的英俊和聪明早已打动了二姐的芳心,二姐也成了这帅哥的追求对象,这也许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一见钟情”吧。小伙多次上门提亲,进门对父母的端茶递水,担水砍柴的这种勤劳,实诚也打动了父母亲执拗的心,终于接受了这门亲事。这位帅哥便成了我的二姐夫,以后的日子,二姐夫对父母的孝敬胜过亲生儿女,对我们姊妹也是情同手足。
二姐勤俭持家,二姐夫吃苦能干,他们是一对种地的好能手。他们利用河水,引流灌溉,种植蔬菜、香瓜。他们种的那块菜地里,韭菜以外,有葱、蒜,有白菜、萝卜,还有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等等。农谚说:“谷雨前后,栽瓜种豆。”“头伏萝卜二伏菜。”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二姐的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多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特别是夏末秋初,你看吧:青的萝卜,紫的茄子,红的辣椒,又红又黄的西红柿,真是五彩斑斓,耀眼争光。满地的小香瓜不甘示弱的从绿叶中漏出圆圆的大脑袋,更是出尽风头。尤其是风靡一时的灯笼红小瓜,又脆又甜,香气四溢,咬一口甜在口里,爽进心里。虽然忙碌,这些绿色的蔬菜、香瓜在当时只知大面积种粮,不会种菜的时代,拿到街上总能卖个好价钱。他们两个不光种菜,更不疏忽种粮食。他们把河边的荒地套牛开了荒,除了自家的耕田外,每年河滩地也能打好多粮食。那时候农民靠种地过日子,也不外出打工,日子过得普遍很紧张,但二姐的餐桌上从来不缺肉,裤兜里也不缺零花钱。每次来家都是大包、小包,好吃的,衣服……二姐总是跟潮流,穿着时尚套装,虽然他们很辛苦,日子却过得很滋润。
夫妻双方努力过日子也是最平凡的幸福。二姐的三个孩子也相继出生了,鸡叫狗咬娃娃嚷,男耕女织,日子过得其乐融融。时代在发展,种地越来效益越差,大家都进城打工,二姐和姐夫也早早加入了进城务工人员的行列。他们带着孩子进城上学,陆续找过不同的工作。二姐文化低,也为了照顾上学的孩子,曾经扫过马路,洗过餐具。是金子那里也会发光。好心的邻居觉得二姐聪明过人,扫马路实在是电线杆做火柴,有点大才小用。她介绍二姐去兰州黄河药材市场去上班,二姐和姐夫怕工作难度大不敢去,最后老板几次上门作工作,二姐去了兰州最大的药材市场上班了。二姐干一行爱一行,很快她记住了各种药名和价格,业绩胜过干过多年的店员。虽然二姐从小不爱学习,但她生性要强,从不服输,只要她想会的就没有学不会的。好多客户下单要老板签名,可老板常外出有时会误了生意。二姐学老板的手迹竟然签的字有时连老板也无法辨认,她替老板挽回了多少单将要失去的生意,给公司盈利不小,也给自己工资提升不少。二姐从一个农村走出的妇女做到了市场的营销,不但学会了记账,更是认识了成千上万种草药,不要说三年级的文化,一般高中文化也做不到。
二姐是一个特别有上进心的人。上班的同时,她更在观察城市的变化,她看到城里人忙着上班,好多人衣服都送干洗店,也有很多人衣服要改装,但开店的寥寥无几。很快二姐做出决定,她谢绝了老板的一再挽留,也放弃了丰厚的薪水,决定自己创业当老板。对于二姐的任何决定,二姐夫从来都是支持的,他相信二姐有能力会干好一切。他们东奔西跑看房子,买设备,很快开起了干洗店。根据不同的衣料,不同的消费水平,买了干洗机、普通洗衣机,干洗、机洗、手洗一应俱全。能干的二姐看啥会啥,她留心观察了别人的干洗店后,对于刚开店的新手,工作起来却是一点也不逊色,得到了一批又一批顾客的好评。由于来洗衣服的顾客太多,二姐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二姐夫每天下班就来送饭、店里帮忙。二姐从来都不怕吃苦,她很快又添置了缝纫机、锁边机,利用自己农村裁剪、缝补的基础,给顾客做裤边,换拉链,改剪旧款式,熨、烫、缝纫,凭借自己的想象,给顾客改装的衣服款式新颖时尚,她没有学过一天裁剪,但干起来俨然一幅几十年老裁缝。劳动和收获从来都是成正比的。二姐的店虽小,收入却不菲,她每天起早贪黑,生意红红火火。
二姐选择了二姐夫,从来没有说过“后悔”二字。二姐夫也从来都在努力给二姐最好的生活。他在兰州新华书店找了份工作,每天朝九晚五,能加班的抢着加班,不放过多挣每一分钱的机会。二姐夫吃苦耐劳,待人真诚,他在这里一干就是几十年,并且交了五险一金,最后成了兰州新华书店的一名国营正式工,享受着国家正式工作人员的待遇。苦尽甘来,二姐夫熬到了今年的退休,每月几千元的工资。山不转水转,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平凡的日子,简单的过。 二姐嫁给二姐夫几十年,他们相敬如宾,从不争吵。其实最好的是他们生了三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外甥们个个高颜值,从小出生在川里学会了吃苦耐劳,虽然进城早早辍学就去打工、学做生意,但他们懂得了父母的不容易,听话、懂事。他们自强、自立。
如今二姐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早早都成了家,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孩子。二姐最小的孙子嗷嗷带乳,最大的孙子、外孙女学习优秀,明年就要参加高考。外甥们自己打拼,起早贪黑,每个人都有几套楼房,个个屁股下压着豪车。他们尝试了城市打拼的不易,也就懂得了父母养育他们的不易,对姐夫、二姐特别孝敬。孩子们兄弟、妯娌之间也相处的特别融洽。他们时不时的举办家人宴、生日宴,谁家有事,就都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来帮忙。尊老爱幼、勤劳朴实的中华优良传统在他们家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家庭真的少见,这样的家庭让人羡慕。
人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其实只要勤劳,照样可以创造一片新天地。供孩子上学,有的孩子只知道一味的索取,觉得父母供他们上学,就得给他们钱花。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怎知父母挣钱的辛苦,更谈不上感恩。二姐的孩子早早走入社会,他们年龄虽小,社会阅历却丰富,他们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懂得了做人的起码礼数。
儿孙满堂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二姐六个孙子、孙女,成了一家十六口人的大家庭。虽然二姐带大了这么多儿女、孙子,曾经付出了很多,但却很幸福。女婿、儿媳妇孝顺,孩子们给姐夫十几万买了车,今年过生日三万多买了进口手表。幸福是付出,幸福也是得到。
如今这十六口人的幸福大家庭,日子红红火火。从小忙惯了的二姐虽然也有多种疾病,但还是坚持每天早上去早市摆摊做牛肉生意。我劝她别太累,她却笑着说要给孩子们挣“过年压岁钱”。
二姐辛苦这么多年,是不缺钱花,但也没有多少存款。她不是帮这个,就是帮那个,给我和弟弟也没少接济,二姐从没有说过苦和累。二姐的幸福不是自己海吃山喝,而是我们都过好了她就幸福了!
(三) 二姐赋予了我的今天
人们常说:父母是这辈子一直对你关怀备至的人,兄弟姐妹是这辈子与你相依相靠的人。二姐是这辈子对我无微不至关怀的人,也是这辈子与我相依相靠的人。父母去世早,我委屈时,是二姐为我擦干了眼泪,我跌倒时,是二姐扶我起来,我重病缠身,生命将要走到尽头时,是二姐从死神那里把我拉了回来……

就在我九岁那年,母亲去世了,留下了三个姐姐、年幼的弟弟和我。没有妈妈的孩子像根草,大姐、二姐已经出嫁,从此这个家就像个冰窖。只有在每次两个姐姐回娘家时,这个家才有点家的味道,也是我最兴奋最欢乐的时光。尤其是二姐,她川里水地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瓜果。每次来她都用自行车后面带满满两大框蔬菜、瓜果以及各种好吃的。现在想起来从山川到平原几十里山路崎岖不平,有几段羊肠小道又分外崎岖险峻,二姐每次给我们送吃的要流多少汗水?尤其是那条茹河(又名纸坊河),水流湍急,有时水齐腰深,二姐要把绑着两大筐菜的自行车扛在肩上扛过河。川里男人有的买菜因无法过这个河都不敢来我们这里的集市去卖,可要强的二姐为了我们,她拼命做到了一般男人做不到的,这也许就是亲情的动力所在吧。我们在那个年代吃到了同龄人吃不到的食物,可二姐由于冬天没有桥,在冰冷的冬天过河,让她的腿得了静脉曲张,满腿都是疙瘩,二姐现在不得常年穿那种特别的医用袜子。
快乐总是短暂的,川里活路多,家里鸡、猪、牲口,尤其是孩子,二姐给我们缝缝补补、忙里忙外收拾完家务活又不得赶回家去。她每一次离开,也是我最哀伤的一天,我和三姐总要把二姐相送很远,不懂事的我拉着二姐的衣服嚎啕大哭,三姐也哭个不停,在这个最凄惶的时候,二姐总是边帮我擦眼泪边哄着说她过几天还会再来,有时给我衣服兜兜里塞几毛钱。那时候钱特别值钱,父亲一月才是14元的工资。我在二姐的哄骗中松开了手,还是忍不住的哭泣,边哭边看二姐走远的身影,二姐也是一边摸眼泪一边骑上自行车,我和三姐久久哭着不愿回家。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这一暮却永远无法忘记,成了心里的痛。

二姐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像一盏明灯,无时无刻无不照耀着我。每当我伤心难过的时候,都会找她说。结婚之后,老公无论生活习惯还是性格差异都很大,尤其脾气特别暴躁,三天两头打我,胆小的我从来不敢还手,每次都被他打的鼻青脸肿。疼的不仅是肉体,更是心灵精神上的痛苦,可这心里的委屈对谁说,只能对二姐说,只有给二姐说,我才感觉自己能轻松一点。每次二姐总会以各种说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她爱我,也爱老公,她劝莫要耍娇,劝我们两口子好好过日子。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二姐陪伴我,她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黑夜前行的路。二零一七年四月十八,老公突遭意外,他满身是血,失去意识。那一刻,我感觉天塌了,鸡、鱼都不敢杀的我,看到那么多的血,况且是自己亲人身上流下的,叫天天不应,叫老公老公不应,天昏地转,我跪着边哭拨电话打给了兰州的二姐,记得电话打通我叫了一声姐时,哭的说不出话来,二姐着急的劝我别哭,她没有问过多的话,而是让我赶紧送医院,她很快就来到延安。
第二天二姐早早从兰州赶到了延安。当时二姐正在给西安做生意的大儿子看不到一岁的孙女,她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孙女从兰州坐高铁经西安到了延安附属医院。二姐一路心急如焚,不吃不喝,进站,出站她把幼小的孙女推在皮箱上面,这成了当时高铁站的一道奇特风景线。到了西安,她站也没出,让儿子给她带了几件衣服,接走了孩子。
老公到医院就被送进了lcu,二姐掏高价钱给他买了最漂亮的饭碗,说碗漂亮,才有食欲,还买了剃须刀等病人的日用品、各种补充营养的燕麦片和好多我现在想不起名字的东西,所有一切都选最好的,至今她没要一分钱。从四月十九到八月十八老公去世埋葬这几个月里,二姐除了中间回去给一直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二姐夫买药十几天时间外,那漫长难熬的几个月都是二姐陪伴在我身边。那段日子里,我们睡在lcu外面的铁椅子上,有时病人多,我们就睡在医院楼道上。二姐吃饭、路费都是自己掏钱,当时来陪我老公的其他人吃饭、路费我都给支付了,只有二姐拒绝了我的每一分钱。她一直说只要我好花钱都是小事。老公时不时的下病危通知书,每天医院里上万的花销,医生不知道一天叫我多少次,没有二姐的陪伴,我真的没有当时的勇气。在九泉之下的老公,他一定忘不了二姐这辈子对他的恩情。

二姐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祸不单行,就在老公去世四十天的时候,我查出了恶性肿瘤。从老公躺下到埋葬这几个月,我已看透了人性的扭曲、生命的意义,生有如何、死有如何……我选择了放弃治疗,给自己简单收拾了一下家,我不能像老公,到最后连个窝都没有,死也得死得有尊严,上帝给了我这个机会和权利,还由不得别人。二姐在兰州打电话请来了在家的所有叔叔、堂哥,他们来家里一个一个劝我去西安做进一步治疗。并且二姐已经让七叔给我联系好了去西安的班车。在无法推辞的情况下我去了西安。二姐叮嘱七叔和堂哥、兄弟们看着我上车,一路不能让随便下车。我心里明白,我这是被软禁了,真可谓插翅难逃。到了西安站,外甥女婿开车接我去了他家,进门的第一眼看到了二姐,她已经从兰州早早到了西安,只见她两只眼睛肿的像桃子,嘴唇发白干烈,那一刻我明白了二姐这些天比我的日子难熬,她流了多少泪难以想象。一个人看开了死也无所谓了,我却并不觉得可怕,但二姐却要多难过啊。这一刻,我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好好治疗,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得接受治疗,就得活着。这几个月里我受了太多的委屈,那些人谁在乎我的死活,但二姐盼我好,我一旦轻生就是对二姐的辜负。

癌症病人活过来,那就是剥皮抽筋的过程。从十月到第二年二月半年时间里,二姐从手术、化疗到放疗一直陪伴在我身边。每次化疗后,姐姐一步也不敢离开,她只怕我从她的视线中消失。她说她看不见我就着急。中间不治疗的时候,姐姐就带去住女儿、儿子家,她知道治疗要花很多的钱,对于余生不能打工的我来说一分钱都是困难,她让外甥、外甥女婿、外甥媳妇担负了我的全部生活费用。孩子们今天鸡、牛肉、羊肉换着给我补充营养,以便能更好的接受下次治疗。二姐和孩子们给我节省了一大笔治疗费用,陪我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我忘不了二姐对我的好,更忘不了孩子们对我的好,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二姐不但对我好,对大姐、三姐、弟弟也好,每次他们生病二姐总是忙着找医院,陪着做手术,伺候出院。二姐对每个人都好,唯图对她自己不好。她患有好多种疾病,有时候就会突然倒下不能动,休息几个月才能好。只要能动,她又开始忙碌起来。她不会向困难低头,只要有一丝希望,她就会拼一拼。每次我劝她好好吃药,定时去医院复查,她都会风轻云淡的来句没事,活到那天算那天。二姐,你把我们的命看的那么值钱,为啥就把自己看的那么轻淡呢!你是孩子和姐夫的天,也是我们的天,你好好珍爱自己吧。

姐,我这辈子花了你太多的钱,穿了你太多的衣服,从小到现在的新衣服几乎都是你买的。现在你不能挣钱了,每次我来西安看病,你都要女儿,媳妇给我买……我欠你的太多,也欠孩子们太多。我为你、为孩子们做的太少了。我唯一能报答二姐的就是好好活着,彼此分享生活中的欢喜和愁烦,一起青丝变白,共同走向老迈。
二姐,感谢上天在我的生命中安排有你,是你给了我人生努力的动力,给了我遇到困难时跨越困难的勇气。
二姐,你是我最敬重的人!二姐,你是我最深爱的人!二姐,你是我一生最牵挂的人!

马芸 ,甘肃省镇原县人,生在北方的憨厚女子,直率、真实、书香门第。幼受父亲熏陶,喜看书,爱诗文。喜欢一切接地气的人和事,喜欢从平常的日子中寻找灵感,在困惑中用文字安慰生活的无助。其作品发表于纸刊和多个网络平台,得到广大文朋诗友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