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祈雨
文/苑汝花
那年的天旱得出奇,大太阳疯狂的不知疲倦地烘烤着大地,恨不得晚上也不落下去。
粉蛾儿、蝴蝶儿、小飞虫们都不知哪里去了。房前屋后种的瓜儿菜儿,需要授粉的,因为没有它们的帮助,结的瓜儿很少。瓜蔓儿一见太阳就蔫蔫儿地伏在地面上。
池塘里早就干得可以在塘底玩耍了。往年池塘也会偶尔干涸,大人孩子是兴奋的。在那短短几天里拿铁锨铲子从黑黑的塘泥里挖泥鳅,搞得满身满脸都糊满塘泥。
那年不再有这样的场面。池塘底部龟壳一样四散开裂的裂纹,随着骄横的太阳一天天的炙烤,愈来愈深,愈来愈宽,足足可以掉进去大人的脚。
没有人再有心思挖泥鳅,一切都旱得无精打采,只有男人们的暴躁脾气在增长。
妇人们只有无奈地瞅着老天爷的脸色,瞅着自家男人的脸色,忧心忡忡地度日。
那些没有了男人脸色可看的寡妇们的日子就更难过了。于是就有人把她们组织起来,开始“乞雨”的活动。我和几个同我一般大的孩子也被征集了去,扮作了其中的“童男童女”。
就在那个干涸的池塘边,寡妇们垒灶,支锅,挨家挨户收集粮菜,做成一锅锅的小豆腐,村里人便都带上盆,碗儿去讨来吃。这要连做三天的。我对这个仪式的由来不明就里,只知道可能因为豆汁在煮的时候是最容易溢锅的,每当要溢锅时,她们会大声喊着:“淤(雨)了,淤(雨)了!”,取这个谐音的缘故吧。
对于那时我们这些小孩子所感受的,只是这其中的热闹气氛。人们闹哄哄地争先讨要小豆腐,小孩子们蹦跳雀跃其中。我和另外几个女孩头顶着簸箕,男孩子们则顶着那大大的竹筛子,或蹲或坐在那干涸的塘底的一角。我们急切的盼望着能有人为抄近路而从我们所在的地方走过。因为每当这时,寡妇们会迅速端上一盆水,兜头给那人泼下去。而被泼的人,只要不是外地人(外地人想来也不会走到这样的“路”上来),绝不会因此而恼怒。大人们认为这是好兆头,而在我们眼里,这是多么可爱的恶作剧!……当然,这样的机会是极少的。
祈雨的仪式要连续进行三天,然后等三天,据说老天就会连降三天的雨。……准与不准,相信大人们也不会抱多大希望,只是在那个靠天吃饭的年代农人们的无奈之举。
我们家的长辈是思想及其开通而并不迷信的人,但依然不反对我被征集去做“童女”,去挨三天的曝晒。毕竟,农人的善良心地、美好愿望都是一致的。
四十年后的现在,跟孩子们说起这事儿,小儿子睁大了眼睛,说:“做童男童女,不就是送给妖怪 吃了吗?”-看他一脸夸张的惶恐,我们都笑了:连当年身在其中的我都弄不甚懂的事情,这一代的孩子又怎么能够体会其中的滋味呢?
作者简介:
苑汝花,中年农民,自幼喜欢文学,疲于生计搁浅至今,忽惊觉半生已过,念起初心,近几年开始拾笔。偶有诗歌,散文发于地方网络平台。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