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我的祖父
文/李秀峰
唐诗有云“每逢佳节倍思亲”,如今的清明节算不上诗中所言的“佳节”,这是一个不能祝福“节日快乐”的传统节日,这是一个踏青、追思、祭祀的特殊节日。“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每逢中国传统节日,我会分外感恩我的祖父。
根据老家的风俗习惯,祖父在世时,我一直管他叫“爷”。我爷是个大络腮胡子、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老头儿,但他也当过大队里的农会主席,堂堂正正,敢说敢为,当地的干部群众都很敬畏他呢。我依稀记得是1976年9月里的一天,大队(如今叫村委会)召开群众大会追悼毛主席,我爷在人群里暗暗地教给我说“毛主席,毛爷爷,您能不能等我长大了再走?”经过领导允许,我被我爷推到大会主席台的话筒前,我怯生生地讲了这句话,赢得掌声一片。那也算是我今生的第一次登台演讲吧,感谢我爷的良苦用心。
我第一次进城也是我爷带着我的。记不清是哪一年了,反正是暑期的一大早,我爷扛着一袋新挖的土豆,他在前边走,我紧紧地跟着走,走下老家屋前的山坡,来到山脚下的公路,然后一路南去,直奔汉江南边的白河县城。记得中途我爷好不容易拦了一辆班车,爷俩坐上去,节省了一点体力,那也是我平生头一回坐汽车啊!下了车继续顶着烈日赶路,我有些小情绪了,走走停停的,爷就开始不停地鼓励我,说是快到了,我们一会儿坐船过江进县城,我带你看长长的火车、带你吃凉凉的冰棍、吃凉面、喝汽水,给你买玩具……那一次,我爷说话真算话啊,进城后不久就卖掉了那一袋子土豆,兑现了承诺,于是我也收获了一连串的“第一次”,这对一个山里娃来说真是开足了眼界!返回前,我爷还带我逛了白河县百货大楼,还给我买了一个当时很让小伙伴们眼气的小皮球!
记得还有一年暑假,我爷带我去我奶奶的娘家(据我父亲说,我奶奶33岁就因病去世了,我爷也未再娶)。那一次,我们走了五、六十里山路,翻山越岭,汗流浃背。一路上,我爷像一个优秀的导游,每到一处新鲜地儿就给我介绍一番,什么“两岔河”、“将军石与将军坪”、“香花姐与香花寨”……我爷的胡子里似乎藏满了神奇的传说与故事!快到目的地时,我们还爬了一个有六、七里之远的长长的山坡。到了我舅爷的家,我爷带我一个一个地认亲,让我记住,六郎乡龙泉寺村是他的牵挂、是我的“根藤”。时至今日,略读诗书、喜欢舞文弄墨的我仍非常情愿地把这个词理解为生命的发源地或者与我有血缘关系的圣地。
那年夏天,我在亲戚家,与我的几个表兄弟玩得很是开心。龙泉古寺前那股冬暖夏凉的泉水以及寺外那棵几人合抱的、粗壮的大槐树让我终生难忘,至于我爷给我讲的龙泉寺的来历以及他带我看到的寺内龙王爷的塑像等等我已经记不清楚了。
“天有不测风云”,我爷很能干,自制烤烟、自编草鞋、敲锣打鼓唱民歌这些细活儿、巧活儿他是“拿的上手”;他的身体也一向硬朗,耕田种地干粗活他样样在行,可“病来如山倒”,我爷没有活到寿终正寝就被病魔提前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屈指算来,爷永远离开我已经33年了。那是1984年麦收时节的一个午后,我爷病逝了,才63岁。我当时虽然还是一个12岁的懵懂少年,但我知道父亲母亲为给我爷治病已经是举债度日、竭尽全力了,可惜无力回天;我也感到我爷是带着永久的遗憾辞世的,给爷送终那天,爷好一阵子都不瞑目……那年,我家“四世同堂”的骄人时光因我曾祖母和我爷的先后辞世而中断。
我爷生前非常疼爱我,也许因为我是大旱之年降生、来之不易的长孙。儿时,爷常常抱着我,给我讲故事,讲我们老李家来自山西大槐树,讲老家那座修于明代而毁于文革时期的塔园,讲白蛇传里的“状元祭塔”,讲岳飞传,讲杨家将,讲“牛郎织女”传说里的天河……
有时候,爷吸着旱烟,有滋有味地对我讲:“孙儿啊,你长大后挣钱了可要给爷买皮鞋穿喔!”我总是脆生生地回答:“好啊!”“好娃子!”爷语重心长地说,“说话可要算话啊!”爷,您老人家说话算话了吗?您的长孙如今虽然不算有大出息,但给您买一双皮鞋绝对是不费劲的。可惜您走的太急、去的太早,您活到我长大了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陆游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被异族侵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我爷离世的时候却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我只记得他吼了几声后就口吐鲜血静静地去了。从我爷那久久未能瞑目的遗容里,我悟出了我爷对人世的无限留恋、对我的依依不舍、对他后辈儿孙们的“未了情”……
33年来,每逢家祭的日子,我们都会在我爷的墓前烧一堆纸钱、燃一炷香或点一盏灯,祭拜、默哀,感恩。每一次跪在我爷墓前,我总是在内心深处把我家每一年的好消息默念一遍,希望我爷的在天之灵能够知道。唉,惟愿人世间少一些“树欲静而风不止”的遗憾;不忘先祖,记住乡愁,活在当下,感恩好人,且行且珍惜。
作者简介:
李秀峰,男,汉族,70后,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夹河镇人。十堰市作协会员,笔名:秦楚留香、天河大侠等。曾任职于教育业、房产开发、旅游景区等单位,曾挂职于国家4A级景区湖北郧西天河旅游区。业余兼任多家文学网站编辑、郧西县作协秘书长、《天河》纯文学季刊编辑。近年来,在《青岛财经日报》、《今日新疆》、《赤壁报》、《黄陂诗联》、《十堰日报》、《十堰晚报》、《汉江时报》、《逐水》诗刊、《十堰作家》、《天河》纯文学季刊、光明网文萃频道、中国网、中国作家网、湖北作家网等报刊、网络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2009年,荣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颁发的“我的2009“博客大赛优秀奖。2016年冬,荣获“中国太湖风迎新春诗歌大赛新锐奖”。2017年春,荣获“国学杯”华人文学创作大赛散文类优秀奖。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