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竹一笑
文/朱穆炎
品同兰静,怀若竹虚。
——先生陈晓莉赠勉,借以为题记
我不晓得,“二十啷当”的年轻人,生命中能有多少值得回忆的事情。我甚至怀疑,他们大书特书的人生不过在无病呻吟罢了,可谓“为赋新词强说愁”。然而,我到底还是成了这样一个人。
毕竟触景生情,我还是相信的,这与年纪无关。时值南京仲夏初上,闷热异常,让我思绪万千,想起了我的先生、想起了同样闷热的那个夏日,因而想提笔写点东西。
先生名叫陈晓莉,当然,现在人鲜少如此称呼老师。不是我拽文,而是我觉得这样更为尊敬。她是我初中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现今,我已上了大学。粗略记数,我与先生五年未曾相见。五年,对于一个“二十啷当”的年轻人来说,应当是一段有内容可记述的时光了。
我记得初二时,夏天的某个下午。南京——这个火炉,开启了蒸煮模式。灰蒙蒙的天空,云霭沉沉,云与云的间隙,混入了些许淡黄色的浑浊。一池新荷,经受不起压抑暑气的撩搔,摇头晃脑。在池塘边、墙壁下、大楼后的阴湿处,青蛙圆瞪着眼,竭力喘息。蝉蛩也满腹牢骚,这些家伙慵懒地,骑在法国梧桐高擎着的奇枝异干间,隐逸在茂盛浓郁的香樟树冠中,喋喋不休,它们的嗓音像被刀子刮蹭过的琴弦弹奏出的腔调。
教室黑板上方,挂着先生写的一幅毛笔字“品同兰静,怀若竹虚”,板正的楷书。电风扇呼呼旋转,仿佛就要摩挲出火花。同学们的嘴里嘟嘟囔囔,咒怨这该死的天气,却又无可奈何。
不久,上课铃声敲响了,先生没有出现。这并不符常理,因为先生为人很讲原则,从未迟到过。然而今天,她毕竟迟到了。
距离铃声敲响过去大概有一刻钟,班里已经人声鼎沸,起坐喧哗、嬉闹游戏者,比比皆是。我终于知道什么叫“热锅上的蚂蚁”!我当时是班长,碰见此情此景,诚然要出面管一管。于是,我拉开架势,准备“镇压”一下他们的“暴行”。
“你们造反啦!老师不在,不知道自习呀!”我故作怒状。
至于具体是谁回的我,已不甚明朗。只依稀记得是这么轻蔑的一句:“哎哟喂!我的大班长!你不知道吗?老师罢工了,没人管我们喽!”
“罢工?”我回到,不少同学也发出和我相似的惊讶,“别闹了!话不能乱说!”
“你们难道没听说吗?我们学校卖给一个开发商了,变成私人的了,学费要涨好几倍,学校好像也要搬了。老师们觉得……”他没说下去,也有些无奈。
“怎么了?”我追问。
“这我也不太清楚,我不能乱说。”
话音刚落,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关于事情的真伪,还未可知。我特地去其他班级看了一下,情形均与我的班级相似。于是,有人说老师们不满于自己今后的工资待遇,所以闹“罢工”;有人说老师是想维护公立教育,所以闹“罢工”……总之,大家一致认为,老师们闹“罢工”了,根据历史课上学来的智慧,学校应当处于无政府状态了——我们可以为所欲为了!
大家越加肆无忌惮起来!而我这个班长,跟个“傀儡”一样,想力挽狂澜,却无济于事。就在这时,先生进了教室。
先生怒发冲冠,恶狠狠地把手中厚厚一沓试卷重重地摔在讲台上,血液涌向脖颈,喉管外青筋外露,“你们想干什么!老师没来,不知道自习吗?一个个乱糟糟的!班长,你是怎么管的!”
先生盯着我,我羞愧地无言以对。
“我告诉你们,这不关你们的事!老师的事,老师会处理好。”先生凝眉肃目,“做学生,就应该好好上课。今天下午都上自习课,把这些试卷做好,明天上课讲解。别的班怎么样,我管不着,我们必须要‘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班委都负起责任来……”
班里鸦雀无声。先生将电风扇调小了一挡,“心静自然凉!”回头莞尔一笑,略带神秘,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就在先生微笑的瞬间,我抬头瞧见,黑板上方先生写的“品同兰静,怀若竹虚”,记起了一句诗“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
窗外的世界越发躁动不安。天上的云朵,已晕染成墨色,翻卷着、聚集着,往教室的方向压过来。风势渐起,凉爽了许多,吹得地上的尘埃,裹挟着碎草叶,扑面而过。窸窣呢喃,是蝉蛩的叫声吗?不像。他们的声音可比这大得多了。
那天下午,我们上了一堂无声的语文课,无声却更胜有声。后来,直到我们初中毕业,学校才搬迁,成了一家私人“贵”族学校。
作者简介:
朱穆炎,90后文字爱好者,曾获第二届Lscat杯中国翻译协会笔译三等奖,长江中文网VIP签约作家,发表长篇小说《家谱》,短篇小说《格桑花开》,文学电影剧本《蚂蚁》。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