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桑椹树
文/李朝俊
六亩田北边,是八亩地。
八亩地中间平台上,有棵两三个小孩牵手,合抱也抱不住的桑椹树。
桑椹树又粗又大,象把张开的绿伞,将平台罩个严严实实,成了人们劳作之余歇脚的地方。
最妙的是,粗粗胖胖的丈余高主干之上,茂密的树枝,各展宏图,各显手段,各有所长,各见高低。
东边的靠着太阳,使劲的长着枝条,碗口粗了还显不够劲,平伸到庄稼苗上空亲太阳,吸雨水;北边的枝条静静弯腰低长,离平台约半人多高,被人跳起爬上爬下,有些泥巴又有些光滑;南边的枝条中规中矩,围着主干可劲往上长,遮风挡雨吸阳光;西边枝条与东边的较劲,也想任性扩张空间,毕竟紫气出东方,夕阳余辉弱了些,所以有些心有余,有点长势力不足,自然有几分腰垂背驼的暮气。
这些都不影响桑椹树的整体生长,更不改变桑椹的品质,倒是让不同食果者,各取所需各有收获各品美味。
说是平台,有点书生气。其实就是长满茅草的荒野田埂,只是树上有桑椹,树下来的人多,形成了季节性聚集地。说是平台,因高于四周耕地,也不算过分。多少算是吃桑椹的人,嘴口甜时给了桑树之地一个叫法。
耕地多种小麦、棉花、花生或红薯,有时也种芝麻和绿豆。低矮的庄稼,高大的桑树,多姿多彩长在乡野大地上,越发成了田地中的一道风景。或许当今那幅根植祖国大地枝繁叶茂参天大树的公益广告画,就是创作者取材这棵老桑树呢!
四季轮种的耕地,年年有变化,不变的是平台上桑椹树。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给不同胃口的人们,提供同一味道的果子。
桑椹又大又黑,或者叫又紫又大,吃上三五棵,就嘴唇染成乌黑,甜汁满嘴四溢,足以表明水多、味正的特质。绝对桐柏山中顶级桑椹的品种,绝对是当地一绝的特有味道。
麦黄穗,田插秧,天渐热,是桑椹又甜又大又好摘的时候。无论啥人,只要有劲爬上树,就能饱饱的吃顿桑椹。遇到心眼好,胆子大,技巧绝,灵活如猿的同伴,高处最好的桑椹,在伙伴的奋力摇动下,阵雨般落满仰脸伸出的手捧中,或牵袖扯角的布衫上,更多的掉在草丛里,平台踩明的硬地上。那感觉就是幸福之雨飘来的快乐氛围,就是伙伴情谊甜蜜如桑椹美妙时刻。
旷野的桑椹树,叶长叶落,年轮一年又一年。摘桑椹吃桑椹,年年如此,代代如此,人们甚至熟视无睹,感觉平常稀松。
直到那年,有人在两里开外的坡岭上,用仪器照庄稼地时,突然发现了平台上桑椹树下的秘密,派人在树南边三米左右的地下,挖出了一个闪闪发光的铜镜子,这棵桑椹树名望大升,说法不断翻新。
有说镜子是刘秀的,有说是王莽的,有说王莽撵刘秀,弄丢在地里的,也有说下边是汉墓,系出土的文物。到底是谁的不用操心,总之是汉朝皇帝家的。镜子最后到哪去了,村里人,邻村人,都没有谁关心,反正开挖的是公家人,公家人拿走就归国家管了。桑椹树和刘秀的渊源,从此在村头地埂,接着"冒话"(民间故事)传说开来。
那年躲过王莽追杀的刘秀,悄悄走在桐柏山间。又累又饿又渴之时,一棵枝繁叶茂弯干低枝的桑椹树,沐浴在晨光清风中,叶子发出“沙”“沙”悦耳响声。刘秀抬头望见树上,被雨水冲涮过的桑椹,果实又紫又大又鲜,顿感饥饿难忍。四下张望见没有威胁后,足登战马伸手摘下果子,就狼吞虎咽的吃将开来。
困难中桑椹充饥经历,称帝后刘秀仍念念不忘,特意到桐柏山册封树王。结果情感太充沛没看清对象,误抱桑树旁边的椿树,就兴奋异常连说三声:"今个封你为王!"未被封王的桑椹树闻迅,被刘秀报恩念旧情之举感动得泪流满面,更不愿言明自已的身份,去夺椿树的意外之喜。
传说封王仪式当晚,椿树悄悄对桑树说,王冠是你的我受之有愧,现在就还给你,明天我再对大家说明原委。桑树静静一笑言道:封王是谁没啥要紧的。你不常见农田之人,汗摔八瓣只管劳作,至于交上的皇粮是谁吃从不过问么?!只要我们各尽本份,谁王谁民何来之有呢!椿闻听后越发愧疚,感动之泪,从心中不觉涌出。
至今在桐柏山区,椿树旁必有桑树,椿树长的又高又粗,很有王者的劲头,但椿对桑毕恭毕敬,保持着侍卫者的距离。桑树茂盛仍旧如初,照常结桑椹,照常树干中间眼窝处,心存感激泪痕两串,照常不与椿树比高低,普普通通过日子。椿树眼窝处也有惭愧的眼泪涌出,成了印证传说的美妙历史画卷。
桐柏山中的人,都知两树的来历,两棵树在心中的轻重,上至老人下至玩童,都明镜般的了然胸间。桑椹树功大,入山林甘愿普通;桑椹树品高,有名无名心平常;桑椹树低调,居功淡然静无语。桑椹树与桐柏山中的众多树木一样,深藏山中沟底岭头河湾田冲,或列阵阳坡崖上,或单独站在旷野中,或三五成片长在堰埂,任春风劲吹夏雨沐浴,迎深秋寒潮冬天飞雪,绘桐柏山无限美景,描淮河水多彩波浪。
不知是桐柏山水造就了桐柏人质朴无华的品质,还是桐柏山人培育出桑树默默付出的品行。从不争名逐利,从不讨价还价,从不居功自傲,是桐柏人民的固有品格。这种胸怀若谷豁达天下的态度,使乡亲们战争年代将"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了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
天下乡亲情,故乡桑葚甜。

作者简介:
李朝俊,河南桐柏县毛集镇人。1981年入伍,历任海军航空兵政治部宣传处新闻干事、秘书处秘书、组织处科长。2004年转业到北京市某委任职至今。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