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福·新郑梦
文/左中有
新郑的历史很悠久,推算起来至少可以追溯到黄帝。那时候新郑人就开始参与到战争当中了,比如黄帝、炎帝大战蚩尤的故事,总有成百上千的新郑人吧,应该出现过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也会存在因伤亡而诱发的伤心泪水,但总的来说,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才是新郑人的主要战斗对象,比如山火洪水、狡熊奸狼。新郑人无法逃避,只能选择战斗,只是在一场场的战斗中,他们逐渐明了了一种叫梦的东西,那是自身对平安的追求和渴望,我们就称他为平安梦。
新郑人对平安梦的追求是不计得失的。他们可以为了平安昼夜辗转反侧,可以为了平安流血流泪,乃至付出生命。如果可以,我多么希望穿越时空,去看看那碧波荡漾的溱洧二河是如何被挖掘凿浚成今天的娇俏模样。当一柄柄粗重而又纤小的铁锹铜铲一次次刺入河道大地铲出一筐筐的沙石和淤泥时,面对宽阔绵长的河床,他们心里会不会生出畏惧和绝望?一锹锹、一天天,可能是经年累月,可能是十年八年,也可能是穷其一生,可人的生命又有多长呢?会不会有的人只是在这里挖了一锹土就晕倒在这河底就再也没有起来?但新郑人的智慧在于实干,一锹锹、一代代,他们终于挖出了彪炳历史的溱洧护城河,虽不及秦汉长城雄伟,也不及隋唐大运河壮阔,却在新郑人心中筑起了平安的藩篱,从此他们可以依河远眺了。可挖出的涂泥和沙石怎么办?新郑人也有狡黠的时候,选择一筐筐的运出去填埋坑洼显然又是浩大无意义的劳民工程,而沿河筑墙则可以起到双保险,于是就在原地忙忙乎乎修出了中华第一古都的铜墙铁壁。按说这样的防御工事可以让他们的子孙后代高枕无忧了,可对平安追求的新郑人还是会安排专人或者军队日夜守候,就宛如现在的新郑公安局矗立在溱洧河畔一样。只是不知道那时候的郑城百姓会不会像现在一样,为雨中的交警擎一把雨伞、为昼夜巡逻的治安联防队员奉一杯热茶?
新郑人对平安幸福的享有也是多姿多彩的。护城河开凿通水了,坚固厚重的城墙也修起来了,平安幸福的生活已经实实在在堆放眼前,令新郑人应接不暇。“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我无法想象,士与女秉蕑相谑,是怎样一种其乐融融的愉悦和情景;“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又是怎样的一种盛况和场面。他们是像现在的夫妻忙完工作后两人漫步郑风苑,拉一些家长里短、说一些逸闻趣事,还是纯粹的把这里当成恋爱修道场,观察其采莫、采桑、采藚之类的动作行为,进而确定自己的爱情缘分和人生伴侣?他们会不会带着老人、孩子,携美酒佳肴,在青草河畔,吃一次阖家团圆;会不会伴着骚客、文人,置琴棋书画,于古城墙边,来几局流觞曲水;又会不会牵着爱人、红颜,驾一叶扁舟,游溱洧清水,结千年海誓山盟?他们享有的平安幸福,会不会比现在那些畅游轩辕湖畔、踩着温软沙滩、观赏水幕电影、享受周末大家乐的人们更赏心慰藉呢?也许平安幸福都是相似的,只有泪水痛苦各不相同。
溱洧依旧在,古城别样红。新郑人正在继续着这古老而又永恒的梦想。我始终相信,踏遍青山人未老,新郑这边独好。
作者简介:
左中有,男,河南新郑人,河南省委党校经济学研究生,工作单位为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现挂职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格尔木办事处,常年负责办公室文字工作,业余则多读书、常习作,渐有心得。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