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今追昔
城南过年谣
文/侯新华
位于荆门城南团林、五里、曾集、拾迴桥、后港、十里铺、王家草场一带乡村,农历过年民谣流传由来已久,内容丰富多彩,耐人寻味。
幼小在老家生活的时候,每当农历年关将近,这些民间过年歌谣便在古老的乡镇街头村尾,十里八方传开了。
你听:"到了腊,‘牵猪娃’,赶王场,买年画,图吉利,忌嘴巴"。"牵猪娃",即每家每户杀猪宰羊,准备过年的餐食大菜,由于过年都要说吉利话,因此将"杀"隐去为"牵"。"买年画",当时的村民们称买门神老爷,即贴在大厅和堂屋两个大门上的文武将官守门画像。"忌嘴巴",过去到了农历腊月间,即要求大人,特别是小孩忌说"死活","宰杀","伤失"之类不吉利的话。到了腊月下旬,可谓一步一景,过年的气氛就更浓了,家家户户都在忙里忙外进行年关清除修装整理,置办理各色各样的年货,这期间民谣又更进一层:"二十一,买支笔,二十二,写对字,二十三,买杯盘,二十四,炒米子,二十五,填屋土,二十六,大扫除,二十七,打糕泥,二十八,煮鸡鸭,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到,放鞭炮。"这其中"写对字",即用红纸写春联;"炒米子"是城南人过年的土特产年食,即用当地种植生产的糯谷米蒸熟晒干后,再用沙下锅热炒成雪白的米泡,此食物既能干嚼着吃,又能用开水放糖泡着吃;"填屋土",当时乡村里村民大都居住土坯瓦屋,每届过年前,不少乡户人都要将自己屋里墙外的地坪、台阶、沟坎进行填补及修整;"打糕泥",即做年糕,是城南人过年家家户户必制必备的上等大菜,五里铺、王家草场一带称"活菜"。这种菜主要以魚肉荤肴及各种调料拌和烹蒸而成,其味道鲜嫩可口,以鲜鱼做的叫"糕",用猪肉做的称"卷"。城南人吃"团圆饭"大都在大年三十的中午,估计家里在厨房的主妇们快将团年饭菜肴做好,男人即擦桌摆椅,净手敬神供祖,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过以后,全家老少和颜悦色,欢欢喜喜地围桌吃团圆饭。
大年三十午夜辞旧迎新也别有一番风味,"午夜行,爆竹声,辞旧岁,迎新春,财神爷,跨进门,看来年,好收成。"
新年正月初一是村里姓氏家族相互拜年逐门道贺的时候,一大清早便见几个中青年引着一群红红绿绿的小孩走村串户,当地俗称"拜跑年“,只见人群中的小伢子嚷道:"拜年拜年,克己上前,婶给鸡大胯,叔把压岁钱.…"
如此林林种种的荆门城南过年谣,生动描述了当时乡下村民们过年的风俗人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023.1.13湖北荆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