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学 童
文/秋韵
我认为在旗袍文化的内涵中,应包括旗袍与朗诵艺术的结合,什么是朗诵艺术?我带着想了解和想学习的这份欲望,走进了文化馆公益培训班~成人艺术朗诵课堂。
起先我曾看过,听过朋友视频里,那随着音诗画面,悦耳的诗情诵读,也看过网络上教你如何朗读及与名人一起诵读名篇佳作的各种视频,但总找不到这诗歌朗诵和旗袍之间的感觉。
公益课是每周一下午一堂课,看似简单,但从家里骑车到文体中心要经过十几个红绿灯路口,往往两点前出发,赶到两点半上课还是晚了些,尽管如此,只要在家我都会克服困难去上课。
公益培训成人艺术朗诵老师是姚启元老师,2018年6月他曾为我们旗袍情景秀~金陵十三钗节目配过画外音,音质混厚大气,道白感情丰满,带入感很强,我们在台上被他的声音感染着,完全沉浸在战火纷飞中,使整个演出不妖娆,展现着金陵旗袍女子们的沧桑。
我的第一堂课是《大运河放歌》,姚老师逐字逐句的解读,他的语言音律,标准而又深沉细腻。作为公益培训的老师,他授课很有感染力。而我也在同学们认真学习的氛围中,慢慢地静下心来跟着他们的节奏认真学了起来。我是2022年五月份插进班的,约三堂课后便跟着大家去小礼堂,开始集体诵读表演。
姚老师的编排颇有艺术性,男士和女士单独领诵,确似从运河岸边走来,我和学友们分别站在如运河堤旁,在姚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充满了对家乡大运河的深情与热爱,使朗诵的感情色彩很浓。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我感到,同学之间真诚地配合,和相互交流的和谐场面!
此后学的《和春天上路》、《再别康桥》、《那一晚》、《只此青绿》、《海燕》,《雨巷》等作品。 《雨巷》让我特别专注,姚老师讲解作者戴望舒的个人感情经历,做了诗前解读的辅垫,让我们真正了解了现代诗人内心的寂寥,作者用现代诗句表达心中那丁香一样的姑娘,撑着油纸伞,正独自惆怅地走在悠长悠长的雨巷,他希望逢着像丁香般的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和芬芳,带着愁怨,彷徨地走在寂寥的雨巷中相遇……
听着听着我仿佛与作者在这个作品里拉近了距离,我仿佛看到07年春晚的《小城雨巷》如戴望舒的《雨巷》,那些撑着油纸伞的丁香般的姑娘们在舞台上充满了诗情画意!当我重读姚老师发给我们的诗稿,会让你那心境真的有了对《雨巷》深情理解,才能有诵读的雅情诗韵,我感到这是在网络上无法和面授课程相比的重要区别!
终于渐渐地我发现朗诵艺术的魅力。原来朗诵不是仅穿上旗袍,用声音在朗诵中表达个人抒情的魅力,重要的是,你所朗诵的作品要通过你的声音,让作品内容丰满活跃起来,让倾听者与你一起,贯穿于作品的主题角色中产生共鸣……
最近我看了一个十年前的情景诗朗诵:《一家妻儿老小》由后金山老师编剧,王吉民老师导演的作品,曾荣获扬州一等奖,情景剧中的人物形象,都是根据各自特定人物和服饰的要求,来表达现实剧情,从而吸引观看者,倾听者关注剧情的起伏,因而造就了一个优秀的好作品!
原来想要让诗歌和旗袍的艺术作品相融合,应该是要有特定的时代背景题材,不是所有的朗诵和诵读都穿上旗袍就好,作品的题材和服饰是文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注重作品的内涵,那就是对艺术的敷衍!
对于旗袍文化的追求,只是一种在过程中的探索。对于朗诵艺术不够深谈,但是通过成人艺术朗诵课堂,让我对朗诵艺术的兴趣有所提高。同时感悟到什么样的诗歌朗诵作品,才适合穿上旗袍,让作品与旗袍相得溢彰,从而表达作品与旗袍的文化内涵。
俗话说:人,过到老学到老,是指人不论年龄大小,是需要不断努力学习才能提升自己。兴趣与爱好是人的精神支柱,精神充盈余生便活得有意义!
我,2023年继续努力,做一个跟上时代节拍的老学童!
2023年元月12号
【作者简介】
刘佩琴,网名秋韵。性格开朗,热情大方,追求时尚,接受新鲜事物,热衷于公益事业。
高邮市作家协会会员。
高邮市汪迷部落文学社会员。
爱好:写作、旗袍,时尚走秀、唱歌、拉丁舞、拍抖音。
人生信念:精神充盈,余生,活得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