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东柏
主播:阿 檀
鱼是我的钟爱,不论什么鱼都感到好吃,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过不了三天不吃鱼,一年四季冰箱里都有新鲜冻鱼和腌制的干鱼块,鱼已成了常吃的大众菜。可在我小吃侯,吃一次鱼也是奢侈,曾记得春节时家家都得烧一碗碗头鱼,祭祖请客都用得上,在客人面前也有面子,有的是用鲢鱼,有的是用鲫鱼。烧好后三十晚上和正月里,自家吃饭也好,来客招待也好,每次都将这碗鱼端上桌子。吃饭的人都心知肚明,这碗鱼只是看的,而不是吃的,只因这碗鱼叫年年有鱼(余),如果吃了怕坏了运气,所以这个习俗一直沿续至今,在民间成了不成文的规矩。
说吃鱼是奢侈,那是在过去日子穷,吃不起鱼,平时一日三餐饭菜都不得饱肚子,哪有钱买鱼吃。过年一碗碗头鱼,孩子们都想吃,可是受生活和长辈们的约束,也都不敢吃了。一碗鱼从年三十到栽秧都还在,每隔十天半月就蒸一次,防止变坏,尽管这样,时间长了,烧好的鱼身上还是起了白霉点,有的都长出霉了,直到最后既不能吃了,也不能放了,才把它扔掉。

还有清明节的祭品。清明节在我国是个祭祀的传统节日,从我记事时起,每年清明扫墓祭奠很少间断。按农村习俗,扫墓时不仅要买些黄裱纸,爆竹和香类等,(现在城里和农村又增加了纸币、元宝和美元五花八门的祭品)还要搞三碗菜,现在三碗菜都是整鸡、整鱼和整块肉,还有水果点心等,比过去招待客人还丰盛,做一次清明要浪费百元物品。在上世纪三碗菜只是一条鲫鱼、炒鸡蛋和香干子替代。清明一大早,一门一姓宗亲大小一群人,提着祭品一个祖坟一个祖坟挨个地跑,全部跑完算结束。看着三碗祭祖的菜,孩子们也顾不上干不干净,就直接用手你一块我一块,三下五除二就吃光了,而且还显示出一副洋洋得意有口福的样子。如今的祭品,又有谁吃呢?每到清明、冬至,看到墓碑前的那些供品,心中总感觉隐隐在痛,豪不吝啬的浪费,从没引起人们的注意,年轻人没有经历过去,老人们忘了过去了吗?别忘了今日的富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经历了改革开放和几代人的努力,才甩掉了穷字,拥有了富字。忘了过去等于背叛,珍惜生活,热爱祖国就是华夏儿女们对祖国母亲的报答。过年年年过,清明年年有,请记住:千万别浪费。

作者简介
刘东柏:网名 长江长城,合肥市人。原二十军六十师三三六五六部队副指导员。服役十年,七九年参加自卫还击战,转业后到铜陵市郊区历任宣传部长、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一级调研员。作品在“盛世东方.翰辰杯”全国诗词大赛中获二等奖。

主播简介
阿檀:千艺才俊传播中心金牌主播。声音爱好者,直爽热情的东北人。

声明:本平台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