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泾阳茯茶香四方
文/邢群娥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丝绸交易之路,它还是茶叶、棉布、皮货、药材、烟草等的交易之路。
传说班超在沙漠之中遇到患病之人带回驿站,让随商队的郎中诊治,郎中诊断后,确认就是因为消化不了造成了肠胃里食物堆积,俗称积食。药物已经没有了,情急之下,班超让人把所带的茶叶取来,在锅里煮了半锅,趁热给病人灌了下去。半晌后,患病的边民肚子咕噜咕噜的响了起来,然后放了几个屁,顿时觉得舒服多了。班超再命人又熬制了一些,给边民喝了几碗,边民顿时觉得腹胀慢慢消失了,用手摸摸肚子,硬疙瘩也没有了。边民连忙跪在地上向班超磕头致谢,问班超是何良方救了他的命?班超回答:茶叶。
原来,西北游牧民族,土地贫瘠,不长庄稼,也不种蔬菜,长年以肉类、乳类为食,经常腹胀,便秘。边民维生素严重缺乏,肠胃积食是常有的事,困以为病,常用药材来解决。但是大黄味苦气寒,气味俱浓,沉而降,阴也,人难以下咽。
泾阳商人把大黄加在砖茶里,解决了大黄难以下咽的问题。严重缺乏维生素的边民,奉茶叶为至宝。于是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从此,茶马交易成为陕商的又一重要任务,为国家征战换马,为边民解决生活之烦恼,当然,也为陕商之崛起创造机遇。茶马互市,“戎人得茶,不能为害,中国得马,是为我利”
后来,从丝绸之路的印度人手里,泾阳人学会了“团茶”即紧压茶的技术。从此,泾阳人为运送方便,便把茶制成砖茶。
政府看到茶叶的巨大利润,垄断了茶叶贸易。陕南的紫阳茶叶获得垄断地位,但紫阳茶与四川保宁府的茶产量总共只有115万斤,而西北民众对茯茶的需求在4000万以上,市场缺口很大,加之汉川茶价格不菲,难以满足边民的需求。
泾阳茶商很快发现,湖南安化的二道粗枝茶蔓,产量巨大,被当地人弃之不用。泾阳茶商越境贩运湖南安化的粗茶,到泾阳加工成黑砖茶,变废为宝。泾河之水从泾源县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的盐、碱、人不宜引用,但炒制红茶却非它莫属。独特的自然资源与泾阳人的技术,创制出泾阳特色的“黑砖茶”。这种茶熬出的茶水颜色红亮又散发着“土茯苓”的香味。
泾阳人把制作的砖茶在高温下浸泡,很快茶叶就发酵,产生许多金华。陕西泾阳所制作的茯茶,因具有独特金花,较一般黑茶所含营养物质更高,更香醇浓厚,耐15泡之后,仍然回甘醇香。茯茶制作过程有一个晾晒、泛黄的过程,需要夏天伏天进行,故称“茯茶”
对于购买力相对低下的边民来说更愿意选择湖茶。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且湖茶色浓味重,熬制后呈红色,更为少数民族喜爱。对于达官贵人的饮茶,又提供质地优良的“花卷茶”。
每年春季,陕商派分号到湖南安化收购茶叶,装船经洞庭湖入长江,由长江入汉江,再由汉江进丹江,到龙驹寨起旱,用骡马驮运到泾阳。
民谣这样唱道:骡子帮,铃声响,分两路,运输忙;北路帮,出潼关,西路帮,经西安。两湖茶,入陇甘,再炮制,成砖茶。往西运,向北转,出国境,销路宽。
清代湖茶由龙驹寨入泾阳主要走商洛入潼关再转泾阳。然后,茶叶另行捡装,每家都大量用工,七八十号茶号,繁忙异常,整个泾阳县城弥漫着茯苓的芬芳。
原料茶要经过五道工序:
一、簸,就是将茶叶切碎,筛过,除去尘土和其他杂质。
二、吊,用秤分成每封五斤四两。
三、锅,即炒茶,炒时陆续在茶叶中倾注用茶梗、茶籽熬成的水,这道工序需要较高的技术。炒时不能过湿,以柔润合宜为度。
四、装,即将茶制成砖型,装成封子,每封各五斤四两。
五、杂,包括许多零碎手续,给茶穿孔透风,茶砖封皮印招牌等。
每年泾阳砖茶生产不下4100万斤,再由驼队运往西北。
泾阳大茶商马合盛饲养白骆驼一千多头,每次运茶,十峰骆驼为一连,一次十数连,驼队络绎,成为泾阳一景。
几百年来,有多少人曾想把泾阳茯砖茶制作技术引进到泾阳之外去,均未成功。如同有人想把贵州茅台镇的茅台酒引进到当地制作,无法达到茅台镇茅台酒的独特风味一样。
茯茶远传东洋,它以消食去腻、降脂减肥、降三高的功效,被韩国人称为“瘦身茶”,日本人称为“美容茶”,中国台湾人称为“消食茶”。
以茯茶为代表的茶叶,带来了贸易,沟通了世界。或者可以这样说:天下以茶相识,以道相知,茶道,通天下。
作者简介:
邢群娥,1967年出生于泾阳县王桥镇社树村。当代知名作家。大秦文学院院士。获“当代文学精英”称号。民风诗文选刊常务社长兼常务主编。在“国学杯”华人文学大赛中,获散文类二等奖、小说故事类一等奖。百度文厍认证作者,新浪博客认证博主。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