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觉悟了,就是“佛”
文/郑亚水
儒家学子有个"戏论''认为,''仙"是山上的人,常不吃人间烟火,虽有腾云驾雾本事,但对世间无用!''佛''是弗的人(不是人),那是追求解脱,梦到来世的人。只有"儒",才是入世的圣贤,引领人类的进步,从"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做起,一直到''治国平天下''。

诚然,三教互相攻讧,各有千秋历史,虽然儒家传统思想长期主导官方哲学,但每每鼎新革故,均离不开佛道智慧揉合融化!

如明朝王阳明引入禅宗智慧创立''心学",是对宋儒朱熹''理学'的质替发展。牛顿的空间学说和爱因斯坦相对论是矛盾的,但是都是科学发展的里程碑。牛顿以为时空不变,爱因斯坦认为是相对的,在光速下时空是可变的。比如,54岁的我,现在过一星期比以前度一日还快…这不是幻觉,而是感受!

这种"感受'',便有佛祖说的''般若波罗蜜''的味道,梵语般若是出世间的智慧,"波罗蜜"是梵语,翻译中文就是''到彼岸"。到彼岸有"作死''的感觉吗?不能这么直接浅白,如果您认为人生无灵识,是断灭的,那就打住。相反,什么才是"到彼岸''呢?就是从生死这边,到解脱的那边,觉悟了解脱了的人,那就是佛!嘿嘿

佛教中国化的成果是禅宗,正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一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样。

禅宗是出世的般若,禅宗又是入世的大智慧,''诸佛及菩萨,能利益一切''。为什么叫佛,用学习十九大体会说就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因为能利一切众生。为什么传在东南亚小乘佛只成罗汉而不能成佛呢?去闽南太武山下奉香小乘的普照寺看一下,或许有感受!小乘只在个体"戒定慧"修为,不认为大乘"人人都有佛性''的智慧,因而在利益众生上起的社会作用小。

所以,石码人,观光可以去普照寺,拜佛吗?古林寺就好,既有爬山吸氧的锻炼身体,又受禅意道场开启智慧!嘿嘿

释迦牟尼佛也好,六祖惠能也好,一位曾经的王子,另一位自称不识字的樵夫。他们毫不例外,一出生都是俗人,后来觉悟人…变成了咱心中的'佛'。中国文化历害之处,往往能将复杂深奥的知识'极简化',如比喻三教偶象,儒教的'儒'指社会需要的人;道教的'仙',指山上的人;佛教的'佛',那就不是人了吗?不是一般的俗人,而是觉悟了的曾经的俗人!可见,'佛'在人世间,不是在西方极乐世界里独自享乐的虚拟金尊!
《金刚经》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有的人呢,一学佛就想到: "唉呀,我还没有见到过佛。”有的人说的:“我好高兴啊,我昨天晚上都看到佛了的嘛。”其实那不是佛,那就是你的幻觉、你的妄想产生的,或者那是- -种魔境,或者是天魔,或者是自身的五阴魔,或者是等等违缘魔,总的一句,要听佛说的话,佛在《金刚经》上说得非常清楚:“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就是说你要想看到一个很庄严的、真正的佛站在你的面前的话,这叫色见他,以色体去看扡的具体形象,具体形象属于色体。以音声求我,要听到佛在那) L说话的话,那这就是世人在行邪道,就是说你们根本不是在学佛的道理,不能见如来的,这种人永远也得见不到如来,那不是如来。怎样才见如来呢?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坛经》中,有一章疑问品,正是六祖惠能回应岭南韦使君刺史的这类疑问,其文如下:刺史又问:'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师言'使君善听,慧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处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限;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此去不远。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睹弥陀。…'众皆顶礼云:'若此处见(佛),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
'佛'在人世间不在西方。六祖惠能接着开示,说了一个关键词,即'佛在心中'也,佛在灵山莫远求。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在,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求,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即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即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婪是地狱。愚痴是畜生。善知识,常行十善,天使便至。除人我,须弥到。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
…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六祖惠能把人生如何觉悟成佛,说得很透彻很清楚…这就是'人生佛教'。是中国佛教协会所奉行的'人间佛教'的禅宗文化渊源…《华严经》的内容精深博大,但落脚点却在《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行,十大愿行之中,重点介绍了恒顺众生。如何恒顺众生呢?"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大家看,佛菩萨处处不离众生,离开众生就没有佛菩萨。所以,不能与苦难群众相脱离,要密切相关,要血肉相连,解决苦难众生的实际问题,就是在践行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源于太虚大师提出来的人生佛教,就是要用佛法来净化人间,太虚大师有一首诗“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意思是说:我们所仰望的、要达到的目标是佛陀,要完成这个目标就要把人做好,做人,做超人,做超超人。做人就要奉行五戒十善,明因识果,为人天善;做超人,必须要解脱身心,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为解脱善;做超超人,要具备缘起性空的宇宙观,二谛圆融,悲智兼修,达到法界圆融的境界,这是菩萨善。
现在,我也有点觉悟了,人的一生也有'人鬼神'的不同化身,未必等到了来世的报身出现…比如林彪,曾经的俗人,也是战神,最后成了'反革命',现在又把人看成了人重称'元帅'了…那么,在'三世因果六道轮迴'的那些六道灵识,其实也明明白白地徘徊不定现身在眼前,富贵人-士属于'天人',陶渊明诗句'结庐在人境'的'人',精神病患者'阿修罗道'人,当乞丐流浪者的'饿鬼',还有挂吊于病床、身陷囹圄的'地狱'者…无一不是历历在目,了然于心。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已然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毛主席是活在藏人心中的'文殊菩萨',雷锋精神活在我心中,漳州的东山岛人民'未祭祖公,先拜谷公'的谷神谷文昌…依然会永驻人世间,永远成为这人世间的活'佛'吧!
郑亚水,笔名梧闽,自号"山石码'',毕业于漳州农机校和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
作品《<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15年春,经中瑞两国相关部门批准,被授予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称号;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