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医人论事》导读连载·独特的结构文/吕朋林
百草公评天下事,巧联尽展世医才。
古广祥先生的集药、联、议、感、介为一书的《本草医人论事》问 世了。先生嘱我写一篇导读,我既荣耀又惶恐。荣耀的是能为广祥先生 这样的广交海内外华人巨擘的名人大家写书评,颇有受宠若惊之感;惶恐的是导读者,指导广大读者品读之谓也。对于广祥先生这样一部博大 精深、俯拾珠玉的著作,我自己尚且领会不好,如何指导行家于兹、硕儒潜在的广大读者呢?弄不好,就成了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了。然而先生之命难违,只好尽驾钝之能,写一推介,试着向同好诸君、读者大众 隆重推荐介绍这部书。
那么,广祥先生的这部新作,有什么看点呢?愚以为就是:独特的结构、广泛的题材、奇巧的对联、渊博的知识、深挚的感情。下面一一道来。广祥先生首先把书按内容分为九大部分,他称为“篇”,分别叫做《感怀篇》《养生篇》《嵌名联》《人物篇》《时论篇》《美食篇》《游记篇》《文艺篇》《三农篇》。每篇含数篇独立的文章,每篇文章中包含以中草药 名编成的对联,对联之后是解题。它以散文的形式,说明作者撰写此联的意旨,感怀、议论都在这里,有少数几篇还直接解释联中词语的所指寓意,如“时论篇”《浅议“反垄断与共同富裕”》、“感怀篇”《共看明月都垂泪》。解题之后,是对本联中出现的中草药名的逐一解释,包括它们的异名、功效、主治。最后署上日期。在每篇中,还配有与联旨及内容相关的照片、图片,甚至版画、国画、书法作品。
关于广祥先生自解药名寓意的,如《浅议“反垄断与共同富裕》的 联文是“昌阳决明,只刺岐良防痛树;上党知了,都拉厚朴应春花。”他接着解释:“昌阳”意指新时代之好气象;“决明”新路线,新决策 是也;“只刺”有的放矢,有效打击;“岐良”泛指垄断资源、无序扩张、野蛮生长的公司企业;“防痛树”借指预防社会病态发生。“上党”乃指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知了”全面掌握社情民情.....”更多的,大家可以直接阅读原书。作者这样做,是为了读者更好的理解。
据我所知,广祥先生另有《闲把人生细思量》《词牌巧对话人生》《中药趣联》三部结构相似的著作,兹将本书与《闲把人生细思量》略作比较。
《闲把人生细思量》书有《中药篇》,跟本书结构最为接近的,两相比较最大的不同就是本书多了药名的详细介绍,而彼篇只列联中出现的药名于小篇之末。彼篇的小题,多为三言的词牌名,少有四言的,五言的仅两小篇, 最长的为六言题名,而本书全部改用说明实际内容的白话为题,题名都比较长。
《本草医人论事》的这些变化,可以说是详略虚实,取舍得当,增加 美感,更易理解,针对性强。本书各篇的撰写时间,大多数是继《闲把人生细思量》书之后,不少还是2022年作的,也有早到1975年的,是对《闲把人生细思量》书的拾遗补阙。
二、 广泛的题材广祥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而少时又曾在农村生活劳动,他阅历丰 富,交游多广,博览群书,心系家国,因此他的联议题材是十分广泛 的。我读后,觉得许多篇什是涉及几方面的,甚至是交互的,粗略划 分,可为以下六大内容:
关心时事政治,思索人生哲理,抒发亲友乡情, 评论文学艺术,纵谈保健养身,推介中华医药。
“三农”问题。作者自小在农村长大,尝过农村生活的艰辛,见过 农民劳作的勤苦,也能找到其中的乐趣,更知道农业的重要。后来他虽 位高身富,但仍念念不忘“三农” 。因此,他的联议中,这类的不少。 如他在《回乡记》中说:“农村是一个国家富裕的真正源泉,务农也是 百业中最好的行业之一。"而《国之大事在农》《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 和保姆》《论农村妇女“爱农、姓农”之本性》《种植果树》都是郑重的 话题,为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民脱贫致富具体献计献策。
《嘉道理农场侧记》从一个侧面谈到了香港的农业。《红旗渠精神》 歌颂了广大农民的冲天干劲和巨大的创造力。
农村的另外重大问题是扶贫,作者也十分关注。如《本草对联说扶 贫》《浅议“反垄断与共同富裕”》也谈到了精准脱贫,强调共同富裕。
关于国家的重大经济决策,有些甚至是国家未来的经济格局,广祥先生也及时地捕捉到了。《浅议“反垄断与共同富裕”》和《记海南自由 贸易港》就是代表。其中谈到:“海南拥有独立的地理位置和完整的闭 合空间”,"'海'是包容的象征,一个'海'字,全然展示出海南自 贸港,“我为人人”的格局与方针。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而青年则关乎国家下一步的兴衰成败,作者对此的关注,见于《童真是正派的萌芽》《我对大学生的就业的思考》等。
广祥先生在香港工作过多年,可以说香港是他的“第三故乡”,他热 爱那里的一山一水,关注那里的点滴进步。《爱香港是华族同胞的应有的本 分》《香港大帽山郊野公园》《嘉道理农场侧记》是其中代表作。此外,《历 史是说过和做过事情的记忆》一反过去某些人,认为当年广东毗邻地区平 民逃港是因为大陆贫穷的说法,指出还因为港英当局为了香港的经济起 飞,缓和劳工短缺,实施的“明拒绝,暗接纳”政策导致的结果。
此外,广祥先生对时政的议论,还涉及人口问题(《生育意愿知多少(香蕉弄蝶催生子)》)、法律问题(《化解矛盾,善莫大焉》《律师是个 良心活》)、华侨问题(《浅议华侨之“八千里路云和月”》)、生态问题 (《番加森林保护区剪影》等等。都体现了他的真知卓见。
人为什么要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这几乎是每个正常人都要思 考的问题,是人们探索的永恒主题。广祥先生的其他著作中也有关于人 生思考的记述,但本书中,有了专门的或实际侧重的篇什。
如《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生活自信论》《敢向滚滚红尘 借休闲》。《生活自信论》篇说到“生活,就是理解,但愿人们能理智地领会社会 进程中所产生的一时困难。愉快的思想产生愉快的生活,我们不必把自 己沉沦为恐惧的奴隶”,提出要“了解中国体制的优势,认识到自己的 意志”。《敢》表面上是谈休闲,实际上是对“物欲、权力欲和虚荣心” 的批判,是对年轻人只相信机遇,视“机遇是另一个主宰”,“为人生 第一信条“的批判。《榕树根须堪可读》是借榕树根来比喻人应该具备的 高贵品质。
《能力加信心是图远者的资本》提出了 “物质与精神相乘” “唯正可 以化人”;《信仰比理智更有才华》《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 亲善古文明乃今人智慧的表现》,后一篇说到“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 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人生是绘画,而非做算术》指出 “人是为一种信仰与责任而立足于世,这种信念与责任,无疑是引导事 业者迈向心想事成的动力。”所谓不是算术,就是说人生不要太计较得 失,太精于算计,耗费心机。
其他地方还有不少。篇什之多,见解之精,可知广祥先生对此之重视与深思。(未完待续)
吕朋林,东北师范大学汉语史专业毕业硕士,北京大学汉语史专业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