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化无常
文/胡兴来
那年,我在县城小报做编缉。主编是个半百的老头,姓王。他穿得西装革履的,戴一副宽边高度近视眼镜,据说这近视眼镜是个“进口货”。王主编戴上这副眼镜,很有风度。这会儿,他正在对国庆征文严格把关。
门“吱”的一声轻松地打开了。小报的责任编辑小李彬彬有礼地走进来,问:“主编,下期报纸的征文专栏,打算发袁义鹏写的《村庄的变化》,这篇征文你看过了没有?”
“看过了,看过了。"王主编随即就从那叠厚厚的稿件里,抽出袁义鹏那份征文稿。连连称赞说:“袁书记到底是南大的高材生,此文立意深邃,笔力不凡,特别是运用的对比手法,把文章写活了。”
“这……”小李到了嘴边的话,又打了回去。迟疑了好一会,张张嘴,掂量着说:“主编,这个袁义鹏是与县委副书记同名,他是天顺乡的一个业余作者。”
“什么……”王主编用手提提宽边眼镜,吃惊地张大了嘴巴,“啪”的一声,把征文稿甩在办公桌子上,神情严肃地说:“稿件上没有注明作者地址,又没有附个作者简介,容易让人误解,差点儿鱼目混珠。唉……到底是个业余作者,写得还嫩哩。作者在语言、结构、立意等方面还应多推敲推敲……”没料到王主编的态度转得比车轮子还快,小李一下懵了。
小李摸摸头、皱着眉,又不好直接冲撞“顶头上司”,就想了个宛转的方法“解围”。他顿了顿说:“袁义鹏虽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业余作者,可他是《扬城晚报》主编袁文春的侄子。他原来一直在袁主编身边,做文字工作,去年才下派到天顺乡来镀金的”。
“哦,没想到他还有这层关系。”顿时,王主编镜片后的那双眼神,闪闪烁烁地来了光芒,抿抿嘴说:“袁文春在我们这一带,是个小有名气的‘笔杆子’,又是我们的顶头司,这……”
他说着,又重新拿起袁义鹏的征文稿,瞪大眼球,想发现稿件里面的“新大陆”。可瞧来瞧去,觉得文章平淡得很,看不到“闪光点”,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小李凑到他耳边,小声地说:“袁文春因经济问题,最近被纪委‘双规’了。”
“啊!”王主编面显尴尬之色,连忙站起身来,不停地在办公室里踱步。一会儿,他走到办公室桌子旁边,拿起袁义鹏的征文稿,揉成一团扔进了纸篓,说:“发作品一定要填重嘛!尤其是国庆征文,更要严格把关,这篇不行!”
下午,我与县委书记高士凡下乡办完事回到了办公室,就说起了高书记在天顺乡与他外甥袁义鹏谈国庆征文的事。办公室里的小李和王主编听后,立马神色慌张起来。王主编俯下身子,弓着腰,伸手到废纸篓费了好一会功夫,才摸出那个纸团。并迅速将纸团放开,抹平之后,拿到我面前,面带微笑说:“县委高书记都关心国庆征文的事,可见领导对我们报社是多么的关心重视哟。既然领导关心重视我们报社,那么领导的外甥子的这篇征文稿,我们也应该关心重视吧!”说着就把那份皱皱巴巴的征文稿,往我办公桌上一放,又说:“我看袁义鹏的这篇征文稍加修改,还是一篇好文章。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这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哈,就看你如何笔下生花了!”
这时候的小李就像在欣赏一场精彩的表演看傻了眼。他瞪着圆圆的眼睛瞧着王主编的脸,却无论如何也看不清楚王主编那被宽边近视眼镜挡遮着的变幻莫测的目光。
过了两天,袁义鹏的国庆征文《村庄的变化》在小报的显眼位置刊登出来了。刊登后在全县,特别是在天顺乡反映很大,都说袁义鹏的文章写得有“水平”。真是“将门出虎子”哟!与他伯父的“笔杆子”相差无几。理所当然《村庄的变化》这篇征文也获得了一等奖。
当时县委宣传部正在招贤纳士,像袁义鹏这样的“笔杆子”,又有舅舅这座“靠山”,进县委宣传部,那就是鼻涕往嘴里淌的顺事。
袁义鹏进了县委宣传部新闻报道科,整天跟着部长屁股后面转。宣传部的几位领导都喜欢他。喜欢他的原因不仅是他长得英俊帅气,还因为有他舅舅这层关系。
一日,袁义鹏陪刘部长到四谊乡去检查工作,这个乡的土地“复垦”挺有特色的。袁义鹏随一干子人马转了一圈,晚上在四谊乡又多喝了几杯。熟料睡到半夜时分,他的脑细胞活跃起来,可能是酒精兴奋吧,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他干脆爬起来,挑灯夜战,笔走龙蛇,灵感陡生,一篇洋洋洒洒的千字文报道“诞生”了。第二天就在县里的小报上变成了铅字。当袁义鹏看到那份倾注自己心血的文章时,顿觉一阵脸红。因为他心里明白,那是自己乘酒兴“胡编烂造”的,其中不少细节根本就没有那么一回事。特别是乡长说:“宁可拿掉浑身膘,也要让废塘旧沟献珍宝……”的豪言壮语。乡长压根儿就没有说,可自己的笔下,却……
袁义鹏越想越觉得不安,脊背后好像有刺。便主动找刘部长作检讨。没想到,刘部长一听哈哈大笑,竞拍着他的肩胛说:“没关糸,没关系的,写文章嘛,应该有点合理的想象,不然,怎么叫笔下生辉呀……”
这年秋天,就在果子熟了,稻子金黄了的季节里,袁义鹏倍感失落。因为他舅舅在一次聚会上,饮酒过量,不幸身亡。打那以后,袁义鹏不但为人处事低调,而且写每篇文字,都很小心谨慎,生怕……
又一日,刘部长带着袁义鹏这个“笔杆子”,又专程来到四谊乡采访土地复垦的事。因为新到任的县委书记想借用四谊乡土地复垦的这个平台进行广泛地对外宣传,来争取复垦资金。
这次采访回来,袁义鹏不光是挑灯夜战,而且冥思苦想,拿出自己全身的解数,搜肠刮肚,拼命而慎重地赶写这篇通讯报道。经过九易其稿,文章发到省城日报。不几日,文章在省报第三版的下角刊登出来了。虽然是块“豆腐干”,但袁义鹏心里高兴,因为上省报不容易呀!正当他捧着报纸专注着自己的文章时,突然,背后响起了刘部关重重的嗓音:“小袁,你这是咋搞的?”袁义鹏大吃一惊,忙极恭敬地立起身来洗耳恭听。只见刘部长用手指笃着那分报纸,好像要戳通似的,声音又升高八度:“你写的是啥玩意呀?简直是胡闹,胡闹……”
袁义鹏涨红着脸申辩:“部长,我写的全是事实呀!”
“还事实呢!你连四谊乡乡长的岁数都写错啦!乡长今年才50,你咋写成50多岁?这不是严重失实吗!写通讯不是写小说……”
袁义鹏苦笑着坐了下来,因为他不想再申辩什么了,两只眼睛只是死死地瞪着,刘部长脸上那双被宽边近视眼镜挡遮着的变化无常的目光……

作者简介:
胡兴来,男,网名:烟如海,出生于1956年12月。籍贯:江苏高邮人,大学专科毕业,小学高級教师。1974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1995年被国家人事部、教育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奖章。长期坚持做好教育研究、教育宣传工作。在全国教育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近百篇,在《中国燎原信息报》、《新华日报》、《扬州日报》等多家报纸发表教育通讯。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其中2009年一篇题为《浅谈思品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文章,荣获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举办的"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征文评比大赛一等奖。去年退休后,开始文学创作。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