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忘不了外婆的桂花糕
文/李良平
每年八月,广兴洲政府大院里四棵桂花树花开得热热闹闹,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把枝丫压弯,清芬袭人,浓香远逸……我从树下过,桂香使我想起了外婆的桂花糕,尽管她老人家身在遥远的天国,她做的桂花糕,那滋味,是我一生的记忆……
外婆有一头银白的发丝,一双和蔼的眼神,布满皱纹的脸上挂着几分笑容。从小我是外婆带大,我忘不掉那一段纯爱的时光。桂花树下我依偎在外婆的怀里,听她哼着桂花小曲:“月儿明,风儿静,桂叶儿遮窗棂啊,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弦儿声啊。琴声儿轻,调儿动听,摇篮轻摆动,外婆的宝宝闭上眼睛,睡了那个睡在桂香中” ……
我记得外婆门前有一棵桂花树,有一百多年树龄,是外婆的婆婆进门时栽的。树叶翠绿浓郁,树干挺拔粗壮,犹如一把碧绿的大伞。每当秋风拂过大地,桂花含苞未放的花骨朵迎风绽开,里面的小黄花依偎在双叶间,似一张张稚嫩可爱的笑容脸,那香气从笑容中渗透出来,弥漫了西边岭上的空气。
桂花从九月初开到十月,分早、中,迟三期。每当桂花悄悄爬满枝头。我帮外婆用白布在树下拉起花帐,然后,持一根小木棍乘木梯上树,轻轻地敲打树枝,桂花便落到白布上。外婆将花瓣晒干,然后用玻璃瓶蜜封好,春节做桂花糕。
少年时的我,每年腊月二十四(小年),外婆等我吃桂花糕。我一进门,她拿出磨好的糯米粉和干桂花,倒入大面盆里放一点水,把米粉和桂花揉均,然后,在里面加点糖再次搅拌切成小方块,盖一个红“福”字印章,一排排放进蒸笼。蒸笼上锅,外婆叫我烧火。一个多小时后,缕缕白烟带着丝丝甜甜的香气从蒸笼里飘出来,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刚出锅的桂花糕晶莹透明,宛如白玉。我手上脸上沾满灰而全然不顾,拿起一块桂花糕塞进嘴咀嚼吞咽,刹时,一股清香透过毛孔弥漫全身五脏……
外婆的桂花糕是年的口味,是抹不开的家园情怀,也是我对乡愁深深的眷恋。我曾品尝过杭州的特色桂花糕,虽说比外婆做的细致、外观好看……但我总觉得味道还是比不上外婆的桂花糕。有一次从益阳出差回家,外婆叫我一家人去吃桂花糕。回来后,晚上做梦一连吃了三盘桂花糕,还不过瘾,连喊再来一盘,再来一盘……
1978年腊月我从河南回家,外婆病重卧床。我去看她,她很吃力地从被子里伸出手拉着我的手,直呼我的乳名;“丑丑,明年给你做桂花糕……”我一阵心酸,眼圈发红,眼泪不停地流……第二年春上,外婆走了,我再也看不到她慈爱的笑容,再也吃不到她做的桂花糕……
时光飞逝,又是一年桂花飘香,外婆的桂花糕是我心中永远的香甜……
作者简介:
李良平,网名:江边老人,岳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幼喜爱文学,手不释书,终日不倦。步入社会后,工余时间也常提笔或文或诗……退休赋闲,远烟、远酒、远牌……除了旅游、看书,夜阑人静,用心熬制文字,时有文章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