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和妹妹
文/许瑞松
我是家里的独子,上面两个姐姐,下面一个妹妹,在农村家里有几个男孩就是宝贝疙瘩,更别说像我这样的独子了,所以我很有福气,从我的童年到青年时光里,我在农村里的农活,农忙,我基本上没有多少参与。
命运如此让我平安快乐的成长,我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幸福。
我没受苦受累,倒是小时候病却不少,身体很单薄,父亲总是背着我出去看病,或许这就是福兮祸兮吧,中国人吗讲究平衡,我不干活,我就多承受点病灶之类的痛苦吧……!
在我出生之后的记忆里,我的大姐就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了,她年龄不大,却要经常帮助父母种田,卖菜,尽量能干动的,都干了,起早贪黑没少受苦受累,这一点我长大后颇受感触,不知道该怎么回报,因为我不会干活啊,只会捡着福享受。
我的大姐属牛,平时话不多,声音很大声如洪钟,待人接物十分透彻真诚,街坊邻里之间口碑很好,尤其是嫁人生子之后,经过数年的努力奋斗还成了他们村优秀模范的婆媳和谐相处的代表性人物。
这不得不说我们家教真的还不错,但我平时也没有感受父亲对我们这些孩子的家教,因为我们家的家教就是大喇叭,八公里之外都能听的见我家的谈笑风生,亦或许是基因传承吧,心里暗笑一声想想还挺有面子的。
感谢大姐,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勤劳勇敢,一直致力于家庭和谐,现在她可好了,两个大头儿子快要成家了,也快要做奶奶了,我想这就是中国人讲的平安是福,富贵不求就平平安安过日子吧。
二姐,印象极其深刻,因为她伴随我的成长,从孩童时代到我在外工作,往事回忆历历在目,她比我大几岁,但懂事比我早多了,很小就帮着父母分担一切能分担的家务和地里的活,早时候农村刚刚脱离大锅饭,整个安徽都学着小岗村搞土地改革,我家也分了几亩地,算是有了奔头,尤其这几亩田地在我父母的手中玩的风生水起,1991年我家就早早在我们村里盖起了平房,这在当时可没少引起邻居们的骚动。
记忆里二姐上学成绩不错,尤其是数学作业,那可是班里有名的好学生,但时事弄人最终我的二姐还是辍学了,后来轮我上学后有时我实在不想考试了就在想老天真不公平,你咋不把二姐数学因子和我的文学因子共同结合一下呢,那就可厉害了,估计会成为姐弟双煞,横扫荒宇的。
这一点不得不说中国的教育制度缺陷和过于讲究填鸭式的应试考试制度,在这里我要说这没有抨击我们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啊,而是我个人心里不公平啊这不抹杀了一个千年等一回的青年历史学家吗,嘿嘿。
我家在淮河北岸,那时候我们家的地要过两道河到南岸去,路途十分不变,农村没有机械化的时候都是用牛,二姐十几岁跟着父母真上湾下湖得去收粮食,着实吃了不少罪,还别说这又是一个吃苦耐劳的好姑娘啊。
二姐属马,脾气直接有点爆,有啥说啥,就剩没有掏心掏肺了,女孩子有时候这种性格不好,容易吃亏。
我小时候就经常跟她吵架,没少闹过架,中国人的文化就是这样,兄弟姐妹在一起很多时候就是你闹我打的,一旦分开以后血浓于水的纽带就起到无比强大的作用。
我现在虽然成家立业了,但回家总是很少,很多时候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还真没有姐妹多,平常要不是二姐经常回去或许我的父母会更加孤独吧,这一点男人就不行,当今社会别说孝顺,家里有个姐姐妹妹的,你才能感受到细胞的伟大和任何物体替代不可的力量。
二姐有头脑,打小就做不过不少小生意小买卖,但奈何是个女人有时总有感性的一面,后面的日子里就希望她的生活和家庭会更加美好,因为她受的苦已经是天下最多的了,如果苍天有泪也该眷恋二姐那强悍的温柔了。
小妹一直是家里的宝,我小时候就曾经想过,我和小妹之间谁是父母最在意的孩子,后来我输了,一度产生幻觉以为不是爸妈亲生的,因为他们最心疼的是老幺不是我。农村里常说老小都是有福气的孩子,还别说,她真有福气,小时候没受过苦,结婚后日子踏踏实实儿女双全,正好合了咱中国人家庭美满的愿景,好。
小妹经常回家,跟我感情很深,毕竟小时候一起长大的,虽然吵架很多,但总是在吃饭的时候又坐在了一起吃着妈妈做的饭,我和妻子有了孩子后她帮忙带过几年,至今我那孩子还挺想念我们的那个老家生活,多少受点影响吧。
小妹后来嫁人后性格特别固执己见,咋说呢,就是传承了我妈的性子,来,要吵架咋不怕,非给你来个通宵达旦的,这一点我都怕,他婆家人更怕,我看这辈子改不了了,那是一股子的牛头马面啊,女人不怕泼辣,就怕跟你讲理,因为天下最不讲理的地就是家庭。
人啊,活着就有希望,你只要坚持就会有幸福,不管身处何方,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父母只有一次,兄弟姐妹也是一生只有一次,别让任何人任何事成为遗憾,把握当下,珍惜时间给我们创造每一次机会。
所以啊,好好活着,把一切烦恼交给梦天使吧,随之既去,一切安好!
作者简介:
许瑞松,男,1984年。出生于淮河之南,安徽省淮南市,大专,高级电工职称,爱好文学,历史,近代史,尤其崇读李煜,纳兰容若的词。历史上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文化历史名城。笔名:了尘居士,南朝王子,河洛剑客。诗词作品发表作品在文化部内刊《赤子》杂志、《河南省中原姓氏文化》月刊。其中“成都的桥”,“成都的晨”入选新闻头条《江淮文艺诗词会》。中国许氏联谊会副秘书长,安徽省许氏联谊会荣誉会长,目前就职于广东一家企业做管理工作。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