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诗/罗丕智
这个秋季
秋雨好凄冷
打湿了六朝古都深处的哀思
我迈着沉重的脚步
走进苦难的历史
那一件件头颅 断臂和累累白骨
令人触目惊心
不忍凝视
1937年12月13日
那个寒冷的冬天
虎卧龙盘的国都
顿时陷入黑暗的地狱之中
三十多万同胞被屠杀
尸积如山 江水变红
男女老少凄惨的哭喊声和呼救声
还有侵略者狰狞的狂笑
回荡在历史的深处
成了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哭墙上镌刻着遇难同胞的名字
密密麻麻
每一行名字
都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每一行名字
都是一段血泪的痛史
都是一个民族落后软弱的悲剧
都是侵略者禽兽暴行的铁证!
这些不屈的亡灵
紧紧地挨在一起
强烈地警示着
罪恶与善良 战争与和平
可恨啊!鬼子那把卷了刃的屠刀
至今 竟然还在十多亿龙的传人面前
滴血!
我随着人流走出纪念馆
来到广场警世钟亭
人们撞响了和平钟
祈祷和平
一群白鸽轻盈地飞过
蓝天里回荡着
悠扬的钟声和优美的鸽哨
一队队威武雄壮的解放军
迈着坚定整齐的步伐
举起钢铁般的拳头
誓言捍卫祖国的和平
这一刻
我心潮澎湃
忍不住
泪流满脸……
写在圆明园废墟前
斑驳的石头
重叠着
屈辱和残缺的历史
一百多年前
一伙野蛮的强盗明火执仗
击碎了满清王朝金碧辉煌的梦想
结束了一个时代
残存的石柱和石碑
撑不住耻辱的沉重
繁生的荒草
无声地诉说着惨痛的记忆
诉说着的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纷至沓来的脚步
不是来观光旅游的
而是来凭吊历史的遗憾
抒发思古之幽情
抚平中华民族的伤痕
我不敢在这里留影
因为我害怕
历史会在我的心灵上
刻下深深的伤口
一阵秋风吹过
我听到
有一种声音在悲鸣着
有谁能告诉我
这是乱草丛中蟋蟀的鸣叫
还是无数的冤死的灵魂在呼号
抑或是屈辱的历史在哭泣?
作者简介:
罗丕智,男,汉族,海南三亚市人。1995年7月毕业于琼州大学(现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中文系新闻秘书专业。现充职于海南省三亚市社保局。自初中二年级从事写作以来,先后有诗歌、散文、散文诗、报告文学、新闻报道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华南版、《中国土地报》、《中外散文诗世界》、《海南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散文诗、报告文学在市、省、全国及国际性征文比赛中获奖18次。曾被评为“中外散文诗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优秀会员”。出版诗集《情系家园——罗丕智诗歌集》、《天涯放歌》、散文集《苏醒的桅帆》(合集)。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写作学会会员、海南省青年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海南诗社理事、三亚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