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精神
文/魏增刚
傍晚下班之后,十分无聊,我便骑上电动车到附近的木塔寺公园浪了。
冬日的太阳透过层层的雾霾把晚霞射向这个小小的公园。公园的小鸟在啾啾鸣叫,脚下的麦冬一片葱绿,各种树木已经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枝树杆。但是,一人高的灌木同麦冬一样还是这样的葱绿茂盛,红丢丢的果子让人眼馋,这在风中摇曳着的枝条呢,它们快活地舞蹈着,哪里有冬天的痕迹?哪里有衰败的样子呢?这是在嘲笑大路边梧桐树上残余的将要掉下来的大叶片吗?
“你好,欢迎来到木塔寺公园!”一个甜美的声音从我的身后传了过来。
我扭头一看,并没有人呀,又环视四周,空无一人。
我纳闷起来,这甜美的声音从何而来?
“不认识我吗?我是腊梅!”

原来是身边的腊梅花在向我打着招呼。这棵腊梅在微风中快活地扭动着枝条,枝条上的小小的繁密的花蕾花朵散发着缕缕的清香,时而还有一两只蜜蜂在忙着采蜜呢。
“你竟然还会说话,你比刘亦菲神仙姐姐还神仙呢?”
“你挺幽默的。”她微微一笑,“我昨天看到你写的文章了!”
“哪一篇?”
“就是你写你母亲的那篇。我十分的感动,感动于你的母亲为你的奉献,为了节约钱,病都不看了,私自就出了医院;感动于她在生命结束前的坚韧!”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流下了泪水,这是真事。可以说,她私自出院是不可取的,但是,她为我们,为她的孩子的奉献,却是我要颂扬的。你应该知道,那个时候,我父亲去世了,我们的日子是十分的艰苦,加上那个年代刚刚改革开放不久,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商洛山区,人们的光景有多么的艰难啊。我父亲原来是教师,他在我小学毕业时去世的,去世之后,幸好国家让我二姐顶了班,给我一月18块钱的遗属补助费,给了我家400元的埋葬费,400元的安家费,如果没有这些,那日子更是雪上加霜的,我父亲去世后,我母亲就在商州市(现商州区)住过一次医院,我写的这次,是她的第二次住院。”
“你有一个伟大的母亲!”
沉默,沉默。
“ 我下午在扫地时,边扫边想着。”
“想着什么呢?能告诉我吗?”

“我想到商洛人的坚韧顽强和吃苦。商洛啊,资源贫乏,没有矿产,土地匮乏,一年的柿子核桃卖不了多少钱。我们过去去看看,一排排整齐的四间新瓦房依山傍水而建,一垄垄的梯田开垦在无边的旷野,小溪弯弯,山路绵延,有的房子学校建于半山腰间……在崎岖的山上总是有条条羊肠小道,人们硬是肩膀扛,用攫头锄头挖,用牛犁,架子车拉,几年十几年二十年如一日愚公移山一样,在那个贫穷的地方,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来,他们纷纷出外打工,干着又累又脏的活,又是几年十几年二十年如一日地干,现在,商州区一一一个崭新的城市拔地而起!农村,依山傍水的是洋房别院,条条公路通向了自家门口,路灯自来水网络一应俱全……实现了小康。商洛人的节俭在全国闻名,商洛人的吃苦坚韧也在全国闻名,他们就认死理: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就一个字:干!
“有的家庭为了供一个大学生,要忍受十几年的贫穷,要苦干十几年;一个学生从上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用功了,十年寒窗九载熬油!考不上,补习,再考不上,再补习!商洛的教育,商洛呀,从商洛市向全国向西安向商洛走出了多少寒门的子弟呢?我们说商洛出作家,哪个作家是随便成功的?五年十年几十年,只争朝夕地一个字一句话地写作,同样是工作,有人五年工作之后一无所有,有人利用业余创作了几十万字的散文诗歌,他们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呕心沥血,传承了商洛父母身上坚韧不拔的精神,把商洛的文学推向了全国!这就是商洛精神!”

“你的‘商洛精神’提得好,提得响亮!商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领域的一个缩影,无论在古代在战争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精神都是不可丢的,它是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也是中国的革命建设无往不胜无坚不摧的宝贵精神!这是你们人类的一种优秀的品质!人,最后都会走向毁灭,但是为了美好的生活,前赴后继,依靠着这种宝贵的精神支撑着人类无比美好无比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星球之上,生活于茫茫的太空,从整个太空看去,形成了一道神奇的风景!”……
我知道,我今天傍晚没有白白地到木塔寺公园一趟。一棵小小的腊梅树开着素淡的腊梅花散发着缕缕的清香,竟然让我刮目相看了。
当我告别她的时候,月亮已经悄悄地升了起来。顶着月牙,我低声诵读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
在她的目送下,我走向了远处,远远地,我看见,在寒风中,她依然挺立着,散发着缕缕的清香。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魏增刚,男,47岁,毕业于西安乡镇企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爱好文学,一直笔耕不辍,出版随笔散文《脚印》一书。在《扶风百姓网》《扶风微传媒》《炎帝故里论坛》《于
都诗词》《乡土蓝田》《吉瑞墨香文化传媒》《城市头条》《西府文学》《新新文学》《岚山诗话》等十余家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1000余篇。最喜欢路遥鲁迅的作品。西安市电视剧文学村村民,西安市未央区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