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明互鉴 与冲突》(五十五)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文明互鉴与融合并非某一强势文明鲸吞弱势文明,这是天下文明进入“和而不同”的时代。人类文明中的共性文明思想应当成为世界各民族认可的普世文化价值观!民族文化是人类文明延续的中枢神经,文化灭绝也就意味着这个民族灵魂或国家文明从此消失或中断。自洋务运动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对中国文化的不断地反复地侵蚀,当今我们在民族文化领域的研究与探索越来越肤浅,很多学者重视知识而轻视文化,国家教育导向也曾一度打倒文化或对文化进行革命而倡导“知识就是力量”。而当今学术界更是不再在文化思想海洋里去深入挖潜,而是热衷于翻译引进一些当代的西方学术家、思想家的东西,很少有人对世界所有重要思想的演变与融合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探索,更少有人对各类思想之间的异同、联系和发展进行比较和评判。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历经十年“文化浩劫”之后,肤浅的我们曾一度认为一切外来的东西似乎都是正确无误的,致使我们只看见一个个伟大的思想家个体,而对思想总体没有把握掌控。中国近代对西方20世纪以来的各类思想大量引进,不问是否“水土不服”,强搬硬套,至今国内还没有一家让全世界信服的权威系统对各类思想进行辨析识别,导引潮流!其实几十年来中国整个思想学术界理论混乱、概念纷纭、各自为政,涓涓细流难以汇成大海。

在中国从法制建设走向法治建设的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像洛克,孟德思鸠,卢梭等人思想,曾经一度成为中国法学界探索与引进的对象,而洛克的“法治”论,孟德斯鸠的“权力制衡”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等也曾甚嚣尘上。洛克的“法治”理论是西方现代法治的理论基础,孟德斯鸠提出的“君主立宪“政体与卢梭提出的“民主共和”政体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而雅各滨的“恐怖专政”论,以及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论,则为无产阶级大革命时期的革命行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以上两种理论所代表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了世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大阵营的东西对立。而西方一些在意识形态领域相互矛盾的理论也差点让冷战演化出第三次世界大战,让人类毁于一旦。

文明互鉴的目的是什么?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合作共赢,消失文明冲突带来的一次次战争悲剧。然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文明发展过程中更需要什么?当然需要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而不是战争与灭亡。在所有的思想中,中国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理念很值的世界各国深思借鉴,无为而无所不为。老子的智慧小到修身,中到治国,大至悟道出世,处处皆用。对于世间大事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老子一言中的,泰然处之,治大国稳若烹小鲜。我们在烹调小鲜时,用微火慢烧且莫常翻动,做人治国亦复如此,稳定才是人类和平发展的基础。

国家的本质要求是民族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安定发展,人民的本质要求安居乐业。国家的本质体现在“无为”而无所不为上,这些都是大道规则在国家中的体现,国家无为则社会才能依规律自然发展,这也是西方“无政府主义”的理论根据。宇宙大道的本质是什么?自然无为。人类脱胎于宇宙自然,人类文明的一切活动当然应当道法自然,即《道德经》之言:“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古之圣人治国的王道时代,从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通过内在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在要求。自周末春秋战国起以后的二千五百多年中,中国从“诸侯分治“走向“中央集权”,从“以德配天”走向“德主刑辅”,虽言德主刑辅,但在社会实践中法律的地位越来越高,许多本该属于道德约束的领域或范畴都上升为法律进行强制规范,道德慢慢已经退居偏安一隅。

自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秩序被打破,而新的文化秩序却在百年之中从未建立,民族 文化 自信从此丧失,多少国人崇洋媚外,不再认同不再相信自己的民族文化。所以,文化自信已不再是一个人的文化认同问题,而是整个民族需要文化自信,整个国家更需要文化自信。象我们这样一个拥有五千年以上文明的有十四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文化需要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慢慢培育,从文化放弃到文化自信,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从文化自强到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到文化全面繁荣,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毕竟从洋务运动以来,我们失去文化自信已经一百五十年了。

当下中国正在领衔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灵魂就是文化!所以当下复兴民族文化是重中之重!一个文明古国,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正反两方面的思想智慧和失败教训,后人应悬明镜以鉴古今。儒释道三家文化构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骨干,儒家文化以入世为主,佛教文化以出世为主,而道家文化则走中庸之道。 “治大国,若烹小鲜”,多一些稳定的自然因素,少一些翻动的社会因素,烹饪中小鱼方会完整无损,味道鲜美。文化思想的味道也就体现于此。道家文化是个自然性文化,是个规律性文化,是个无为性文化,它要求的做人标准是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 ,它要求的人生观是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清静无为,它要求的世界观是“天人合一”境界,它的哲学倾向就是“在出世中入世 ,在入世中出世”。这就是道家的灵活多变之处,进可治国,中可修身,退可修道。这与佛家文化的纯出世相比有了更多选择与用武之地。
道家文化从治国理念上是东方无为治国的典范之笔,当中国正在日益走向全球化的时候,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迫切地希望要了解东西方思想碰撞演变后的文明融合方向。我们难道只能从西方的的思想家如洛克,孟德斯鸠,卢梭,雅各宾,马克思,列宁等等之处去寻找答案吗?中国的思想家如老子,孔子,孟子,孙子,墨子,鬼谷子,等等,我们这些中华民族自已的传统思想创作者,他们的思想难道不值得重新捡起吗?文明互鉴首先就是思想互鉴!对于世界未来的文明冲和的结果,东方文化也许构筑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灵魂骨干!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西方近代不同思想的对擂中,中国目前仍处微弱下风!文明互鉴其实更加呼唤中国文化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中国政治已经对文化领域大幅松绑,当前中国文化思想研究领域在认识方面都出现重大突破,近百年来形成的政治局限、思想局限、阶级局限等已经通过“文化自信”而敞开心扉开,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繁荣的文明时代即将到来。


第十八届“三木秉凤”杯网络征文再次开启新程,我们依然期待着天下正能正见正义的文化作品百川归海,我们期待着才子佳人再显风采,共同扛起用文化作品为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增砖添瓦的历史责任!为了使本次活动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征文内容做出部分调整,现将征文事宜公告如下:
一、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5. 戏剧作品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限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八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3年1月1日起至 2023年5月底截稿。
五、征文与评审流程:
1. 主办单位组织成立征文及评审委员会,负责征文与评审。
2. 初选入围作品要求:
(1)文质优秀,思想健康,正能正量,坚决杜绝三俗文化作品入选。
(2)阅读量300以上者可入围三等奖以上等级,阅读量500以上即可入围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范围。
(3)文章评审以文章质量为主,同时参照文章点击量量、尾评、打赏、阅读反馈等各种综合因素作出评定。
(4)征文的目的是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社会正能正义正道正见之文化作品,坚决拒绝三俗文化作品以及国内外各种负能文化作品列入候选。
(5)涉嫌购买阅读量点击量者,欢迎群众举报,我们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且永远不得参与本平台的赛事!
(6)特等奖由评审委员会以投票形式,从各位主编推荐出点击量高,且质量好的文章中优中选优。征文评审结果将在网络中公示七天!公示内容包括获奖作品序号、作品名称、作者笔名三个部分。
(7)为了鼓励广大作者书写出优秀文化作品,弘道承德,我们特别设立了优秀奖、鼓励奖各二百名,从阅读量未满三百但已满一百的优秀文化作品中择优挑选。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5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200名:奖金50元。
优秀奖200名:奖金20元。
鼓励奖200名:奖金10元。

投稿主编:希望之梦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能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就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