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情
文/何聚冉
即将而立之年了,很多的事情,已然越发看地透彻。虽然当下的社会,总是不免,让人随波逐流;但是那可亲的情,终究还是,一尘不染、一成未变。无论独自一人,在外飘零的,即便有些习惯;然而对家的依恋,却仿佛,未曾有过删减。而父母的牵绊,亦然斗转星移地,变成了儿子多一分的挂念。
其实,很早的时候,就想给父母写一篇文章了;或许是因为工作忙碌,抑或许是对自己的搪塞,就这么一直耽搁了。直到外甥女的降生,便能时常看着,母亲对外甥女的百般呵护;虽然很累,却一直很是开心。外甥女,跟姐姐小时候,长得很是相像,母亲却总是说,像我多一点;这也就难怪了,看到一个崭新的生命,跟自己的儿女十分相像,就算并非亲人,亦会心生疼爱,又何况是沾亲带故的呢?
毕业之后,一直漂泊在外。回家,已经变成了,一件儿非常奢侈的事情。有的时候,三个月了回趟家;有的时候,则大半年了,才回家一次。我想,应该还有过更长的时间吧,只是我记不清了;或者,是害怕记得那么清晰!所以,每及回家,总算可以住上个三五日了,心中确有几分窃喜。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回家之后,总是喜欢跟着母亲身后转悠,母亲去哪儿,我就去哪儿,生怕是丢了一般。结而果之,开始吵闹;最后,不欢而散。现在想起来,倒是有了十分的悔意。
其实吧,回家,就是想听母亲唠叨会儿。虽然,唠叨着确实有烦;但是,好长一段儿时间不听,又觉得,心里边儿空空的。之前一直费解,人为什么就是个矛盾体;因为生活,本来就是一个矛盾体。
那一年,正是农忙的季节!父母更是早早地,拎着镰刀,下地去收麦子了。而姐姐,懂事儿比较早,从糖罐子里舀了些白糖,再和上些红糖,拌成了糖水儿,便吆着我,一起拎着水壶,去往沟南的麦田。就这样,一段儿不长的距离,却走出了我很多个年纪。因为,我甚至不知道走了多久;只记得,道旁的梧桐,悠悠的蝉鸣,还有那高高的土丘。这一切,恍若梦境般的存在,却是母亲最爱讲过的一个桥段;但是每每提起,我都分明感觉到了,她眼角的湿润。
二零一四年十月四日,惊闻祖父去世之噩耗,其心其情,至今难以平慰;犹记得,当日里发文如下:
“惊闻噩耗,顿感天旋地转;思归之心,只恐片刻难捱;愿腰间生翅,朝发暮至。哎!可怜的人儿,自此再无祖父之疼爱;零碎的心儿,悔不及了的膝下之孝。哎!只愿醉,忘却那丧亲之痛;只愿梦,再见祖父之容颜;只愿盼来生,再续祖孙之缘。甲午年九月十一,聚冉、泣笔”
是啊!儿子再大,父亲再老,毕竟也是心里的一份儿依赖,眼中的一座高山;倘若有一天,高山突然消失,仿佛依赖也就荡然无存了。长了这么大岁数,活了这么多年,竟然破天荒的,头一次看见父亲落泪,就如同听到了高山崩塌的声响。父亲的父亲,没了;父亲心中的高山,塌了。每当回想起父亲的痛哭,我便不禁泪下。
从小到大,父亲给我的印象,就是高大、敦厚、和蔼可亲,还有就是他那一头乌黑的发丝。可是突然有一天,一个不经意的瞬间,我看到了父亲鬓角的白发;我甚至有些惊讶的问道,爸,您怎么有白头发了呢?父亲瞅了瞅我,一边儿笑着,一边儿回着,你都这么大了,还不兴老子有白头发呀!简短的一句,却一直在我心里荡存着;无时无刻的,回响耳畔,铭记一生。当时心里边儿,就觉得酸酸的;如今回味,却更酸的不是滋味了。
二零一六年六月十日,因着秋收的缘故,我便趁着端午小假,乘车南下,再次回归乡里。然而,当我推门而入的刹那,只见父亲正躺在床上看着电视,下巴处却赫然紧紧地贴着两条绷带;顿时,我只觉着两眼一热,简短地问了两句,便夺门而出。虽然就着一根香烟,极力地掩饰着自己;但是泪腺,已然没了控制。毕竟是年近三十的男人了,否则,我一定会躺在父亲的怀里,肆无忌惮的,大哭一场。
这难道就是,儿行千里,勿以为忧吗?我惶恐,我焦虑,我陷入了沉思,我坠入了回忆。曾经多少次,看见儿时的照片,安静的躺在桌子上。余晖斜映,寒来暑往,记忆于我,甚至有些发黄;而于父母,这一瞬间,仿佛就是了永恒。真的难以想象,究竟有多少个春秋夏日,母亲静静地端坐桌旁,只为凝视;然而,无论多少次的凝视,又怎敌得,这片刻的左右相伴呢?
就在前些日子,我又回了趟家,母亲如是说,既然回家了,那就多住两天吧;每年住上个十日,即便再三十年,也就三百天了。当时,我淡然的笑了;是因为,我不想任何人看见我哭。或许,我们每天依然在讨论着岁岁年年,却不曾想,父母衡量的单位——是天。
说不完的辛酸与泪水,道不尽的父母儿女情。走过了千山万水,殊不知,最美、还是那儿时的乡间小道;历尽了浮萍半生,最真、还是那浓浓父母情。他们演绎了这人世间的平凡,更诠释了这人世间的伟大。
伴随着火车的轰鸣,离家、越来越近了。之前一直不曾理解,冰心奶奶的“二十五孝”;而现在,我仿佛都懂了。
作者简介:
吉军,男,1988年2月,出生于山西临汾的一个小村庄,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学历,爱好文学、音乐、历史、书法,业余写作爱好者;笔名:何聚冉,现任职于北京一家教育公司。思考生活,感悟生命,用最简单的文字,勾勒最真挚的感情;弘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我辈,义不容辞。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