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绣楼桂花相伴情
文/傅光明
我的故乡傅兴湾是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保护单位,每次回家我都要到绣楼和桂花树观光。
绣楼主人原是清代巨商傅承裕建筑的,傅承裕为族中商贾,以贩布起家,后经营川东秀山“秀油”致富,商旅足迹遍至川渝湘黔陕豫等处。绣楼占地60多亩。飞檐斗拱,红墙青瓦。园内有豪华大庭,名叫回春书屋。楼有天井,左右有走廊,廊边是木制花栏杆,庭内房与房之间有转楼相通,呈U字形,名为望月楼。西首有“翠花楼”,是大家闺秀的住所;东首有“一度轩”,是主人会见宾客的地方。相传建绣楼时,傅承裕为保证质量,规定泥瓦匠每天只能砌三层大青砖。设计新颖,精致豪华,全部使用金色的木板子,楼上走路的声音,下面也能听到。
绣楼建有花园,花园种有一株350年的桂花树。古木参天,枝繁叶茂。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花卉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每年八月桂花怒放,幽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地上掉下了无数颗密密的花颗,在夜静轮圆之际,文人们把酒赏桂,兴致无限。园内花草丛生,种植的全是名贵花卉。像万年松、罗汉松、桧柏、紫檀、牡丹、芍药、梅花、紫竹、兰花等等,品种达50多种。还有透明的金鱼池,有红色的黄色的金鱼在游动。花园内五彩缤纷,五颜六色。风吹进来,一阵阵幽香,芬芳一阵阵幽香,芬芳扑鼻,沁人肺腑。
晚清以来,绣楼为傅氏兴办学校之所。民国时期,族中以绣楼为校舍,创办新式启智学校,引领麻城南乡文明之先。后来,启智学校更名为傅兴保国民初级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傅兴乡公立小学、傅兴人民公社高级小学、夫子河中学傅兴分部。及至1987年撤区建镇,为夫子河镇教育组驻地。现为傅兴幼儿园。
我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绣楼边的学校度过的,在我的记忆中,绣楼是学校老师办公和住宿的地方。花园两边全部建的是新教室,教室都是新盖的。
下课后,我最喜欢到花园去玩,爱看牡丹花。牡丹五月初开花,雍容华贵,宝贵吉祥,大如海碗,复瓣繁蕊。还有一种不知名的像汗菜似的草,手一摸上去,它全软了。过了一会儿,它又偷偷地恢复了原状。当然我最喜爱的当是古老的桂花树,树上还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有两句话:温室岂生千里马,花盆佳育万年松?特别引人深思。
2017年6月下旬的一天上午,我陪同省诗词学会和省财政税务审计分会的诗人们一道参观了绣楼和桂花树,诗人们纷纷写出了采风作品。省诗词学会会长黄金辉写了一首诗赞美:
古村落傅兴湾
黛瓦斑斓月影深,
妆楼古桂散芳韾。
姮娥引发思凡意,
化育村庄大美人。
12月下旬,我又陪同客人来到傅兴湾,观看了绣楼和桂花树,在国家的支持下,绣楼整修一新,古色古香,恢复了原貌。原来的水泥楼梯恢复了木板,楼内准备增加诗词等文化内容。花园已经折了,只保留了那株苍劲耸入云天的古桂花树。村支书告诉我:为了加大对绣楼的保护,计划近年内将幼儿园迁移出去。
几百年了,绣楼与桂花树相伴,是绝好的设计,就象小姐和丫环。她们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看到了傅兴湾的沧桑巨变,特别是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支持。有一年中秋节晚上,夜深人静,一个老师真的在浓密树荫的桂花树下看到了一个天姿国色的小姐和亮丽的丫环在细细交谈,当他走过来时,小姐和丫环突然不见了。可能是绣楼和桂花树恩赐,我们村真的出过绝色的大美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作为傅兴湾来说,保护好绣楼和桂花树,让她们依伴情缘,是永远的乡愁!
作者简介:
傅光明,系湖北省财政厅,高级经济师。省作协会员、省诗词学会会员、省财税审诗词分会副会长。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