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抢
文/翁衡临
看到“双抢”二字,想必很多人不知道它的真正含义,特别是没有在农村待过的城里人。双抢,简单地说,即是抢收抢种,具体指每年的六七月份先抢时间收割早稻,紧接着抢时间播种晚稻。有时候甚至是同步或者穿插进行,有的稻田已经收割并播种,有的稻田尚在收割中。因为要抢收抢种,又是在最炎热的夏季,所以双抢是农民一年里最忙碌最辛苦的时候。即使是久经考验的农民知道双抢即将来临,也会对双抢望而生畏,愁苦万分。
之所以会愁苦万分,不只是因为高强度的劳动总会使人精疲力竭,更重要的原因是担心天气不好,成熟的早稻会在田里霉烂。如果到了收割季节,遇到梅雨天气每天下个不停的雨,早稻便无法收割,即使收割了垒在晒谷场也会因为没有阳光晒干而发芽霉变。一旦发生发芽霉变,半年的辛劳将付之东流,农民倍感沮丧和痛心也就可想而知。不仅如此,如果不能及时收割,便不能及时播种晚稻,那么势必会影响晚稻的收成。可见双抢对于农民来说有多重要,那是一年里最重要的时刻。然而,重要时刻的命运却要交给天气,双抢时候的天气直接影响到农民全年的收成。农民能够做的,只能每分每秒地利用好可以利用的好天气,争分夺秒地做好抢收抢种。
天还没有透亮,农民借助微弱的亮光勉强地走在村路上。如果不是因为对环境熟悉,如果不是因为走惯了乡村小路,那点微弱的亮光根本无法行走。太阳还没有出来,路旁的杂草上落满了露珠,在没有走到农田时,鞋子便已经湿透了一半。有的老农为了省事,干脆打着赤脚走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虽然已经习惯赤脚走路,可如果踩到尖锐的东西同样会产生刺痛。脚本能地一拐,然后赶紧调整好身体的平衡,忍着疼痛继续向自家的农田走去。当双脚踩进肥沃的农田,看到沉甸甸的金黄的稻穗,立即忘记了所有的疲劳和疼痛,熟练地挥起镰刀将水稻一排排地放倒在田里。
已是早上八九点钟,早过了吃早饭的时间,刚才一直忙着低头割水稻,都没有注意到太阳已经升得老高。迎着越来越烈又刺眼的阳光,快速地走在回家的村路上。吃罢早饭,要立即赶回田里继续干活。趁着现在天气好多干些,不知道下午的天气会怎样,更不知道明天的天气会怎样。夏天然,雷雨多,夏天是小孩子的脸,真的是说变就变。有的农民为了节约时间,在家做饭的老人干脆将饭菜送到田埂,站在田埂上简单地吃过饭后继续干活。既然是双抢,一定要抢时间。如果中午不是热得实在吃不消,有的农民吃过午饭便会立即投入到双抢中。
早年的时候,田埂路窄无法通行板车,收割好的粮食全靠肩膀挑回家。成年人每担都在一百斤以上。因为害怕中途歇息的时候稻谷会压落在地面,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往往都是一肩挑到晒谷场。一两百米的距离倒可以克服,如果远到一两华里,一肩挑下来实在是肩背酸痛、两腿发软。即使是两个肩膀轮换着挑,依然觉得力不从心,可是为了抢时间,为了不在停歇的时候浪费粮食,只能咬牙坚持到底。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挑到目的地后,放下重担的那一刻才真正叫如释重负。看到终于收割回家的稻谷,如果再喝上一大口冰凉的井水,心里那种满足的滋味也会油然而生。农民不怕辛苦,只要辛苦没有白费,只要生活有奔头,辛苦一点又何妨?
现在田里只剩下割剩的稻草桩,稻草桩告诉大家早稻已经收割完,紧接着要犁田耙田。犁田是将土地翻个跟头,耙田是将已经翻过跟头的土地耙平,只有平整了才好插秧。当然,在犁田耙田前,首先要将田里放好水。家乡的二郎水库有相对充足的水源,水从高处到低处依次往下流。如果周围的稻田都已经收割完,你必须同时收割完,因为你坡下的农田放水要从你的农田过,这也是要抢收的原因之一。为了不使成熟的水稻被水淹,你必须抓紧时间抢收抢种,因为一旦错过了时间,到你插秧的时候甚至都无水可插。
插秧虽比割稻和挑稻要轻松,但被太阳晒热的水是个大麻烦。烈日当头,中午和下午稻田里的水已经被晒得滚热,估计有五六十度。双脚放在水里烫痛难忍,甚至把皮肤烫伤起皮。经常可以看到田里的泥鳅被烫死,如果没有什么异味,有的农民会将浮在水面上的泥鳅捞回家,放点辣椒炒一炒似乎也不错。在水田里插秧也是个辛苦活,水滚烫,蚂蟥多,腰酸背痛,又渴又热。小时候帮助大人拔秧苗,曾经被一拥而上的蚂蟥吓哭过。如果说有一丁点乐趣,那便是布谷鸟传来的歌唱声,农民简单地翻译成四个字“栽禾腰疼”。栽禾是家乡话,普通话即是插秧的意思。听一听布谷鸟清脆的叫声,也许可以减轻点腰痛,不然真的很难坚持下去。
插秧结束,双抢也算告一段落。虽然晒谷场上的稻穗尚要打出稻谷,但不像在农田里抢收抢种那么累,那么赶时间。当所有的粮食都收入粮仓,双抢也许才算真正结束,接下来是对晚稻进行施肥喷药除草,最后只等秋收。有的地方并没有双抢之说,因为只种一季水稻,我目前所处的苏北大地亦是如此,这里的农民要比家乡的农民舒适得多。不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为播种两季,从小我们便没有挨饿受冻过。
双抢既是动词又是名词,做动词时指的是抢收抢种,因为一个“抢”字强调了双抢的辛苦;做名词时指的是一种劳动名称,是农民最繁忙的一种劳动,或者指一个时段,如再过两天便到双抢了,指的便是进入双抢阶段。双抢是播种的季节,也是收割的季节,一播一收显示了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轮回,也显示了农民伟大的力量。正因为有亿万农民辛勤的双抢,才让世人免受饥饿之苦,才使生活变得更加幸福。
作者简介:
翁衡临,笔名:临江仙翁,祖籍江西,现居住在江苏扬州。近年来喜读诗文,写有散文随感及诗词等。著有《沉默的处方》一书,数十篇文章散见于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获得第二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第四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17年浪好文艺“迎中秋 庆国庆”征文大赛一等奖等。尊崇百善孝为先和天道酬勤。喜欢用文字寄托乡愁,用文字抒发情理。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