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新时代经济工作的七大关系
宗玉成
三年大疫过去后,全球经济迎来了起稳复苏的朝阳,如何走出一条高增长、低通胀,既有量变又有质变的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这是各国经济学家和企业界精英们都在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为我们擘画了宏伟的蓝图,开启了顶层设计的新格局,并指明了应对复杂局面,保持平稳增长的前进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强信心,聚动力,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抢抓机遇,只争朝夕的姿态向着现代化的目标迈进。在运用经济规律驱动新一轮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切实处理好以下七个方面的辨证关系。
一、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关系:供给侧:指生产端,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供给侧主要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四大要素。激活了需求侧,供给侧结构调整才有基础,有方向,有目标。需求侧:指需求端,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个方面调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多样化和多层次化对供给侧提出了更新和更高品质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主动地瞄准市场,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使之适应新的供需平衡。扩大投资,刺激需求,促进消费和增加出口是需求推动供给,发挥经济潜在增长力的源动力,而供给侧的不断深化改革,则为经济高速增长催生了强大的驱动力。
二、顶层设计与底层逻辑的关系:没有底层逻辑,听什么都是对的。没有顶层设计,做什么都是错的。顶层设计是纲,底层逻辑是目。顶层设计是决策思维与战略思想的体现过程,是全盘与全局化的规划与设计,主要是把握政策趋向,实现目标导向,搭建七粱八柱,提供平台载体,建全机制体系框架等。而底层逻辑,则是根据顶层设计的目标要求,科学拟订切合实际的便于操作的系统全面的实施方案,包括规程、路径、方法、措施等。俗话说:顶层不设计,底层难发力。而顶层设计又必须与底层逻辑相适应、相协调,否则就很难操作,甚致会变成空架子。这也就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的接地气和纲举目张关系的道理。
三、内循环与双循环的关系:原材料在外,生产加工在国内,产品销售渠道在国外的模式叫做外循环。而原料在外,生产加工和消费市场都在国内的模式称之为内循环。我国有14亿人口,4亿中产阶层的巨无霸超级大市场,又有世界上最为完整的工业产业链体系,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带动国际双循环为后盾的经济双循环模式是实现稳增长、稳就业、保民生、保安全的战略布局。因此,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既要自力更生,又要扩大开放,既要将自已的发展基础打牢,又要将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远目标实现好。
四、宏观调控与微观调节的关系:宏观调控是政府干预市场遇期的一种手段,主要是利用政策、现贷利率、税收杠杆、资源配置等方法来调整行业运营规则,使之在合理的区间向着既定的目标发展。宏观调控是四两拔千斤的举措。而微现调节,则是企业按照自身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其运行轨迹和速率,以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外部环境,达到平稳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应变对策和作为。宏观调控是大杠杆和一锤定音的硬着子,来不得半点的偏差,而微观调节也并非是消极被动的适应性过度性调整。气温下降了,大家都要取暖和添衣,你采用那种方式取暖或需要添加几件衣裳,这就由你自身的条件和状况所决定了。
五、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的关系:当产品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高低由卖方说了算,这就是卖方市场。当产品供过于求时,决定价格高低不以卖方说了算,而是由买方的实力和需求来决定的,这就是买方市场。当供需平衡时,价值与价格趋向一致,而当价格高于价值时,则利润丰厚或处于产品成长初期的卖方市场。要减少资源浪费,实现供需对接,就必须由消费者主导市场,逐步淘汰由生产者主导市场所带来的产能过剩,重复投资,产品积压,中介环节滞流,流通体系成本不断上升等渠道因素。通过订单、招投标、期货贸易、网购、团购、直销等路径,实现产销对接,进一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融资和营销成本,对促进绿色消费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关系:实体经济是与虚拟经济有着截然不同概念的范畴。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经济发展任何时侯都不能脱实向虚。”数字经济是大国竞争的关键领域,关系到自主可控。数字经济被称为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其实和之前所称的信息时代是类似的。数字经济是什么?简单地讲:就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的经济形态,包括数据价值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涉及到企业的主要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就是从业企业,强调的是掌握数字化关键技术,产业数字化是下游的客户的应用。产业数字化怎么理解?打个比方,线下购物的数字化就是线上购物,线下商家在京东美团上开店就实现了产业数字化。数字化就是通过相关技术实现线上就能完成,而且完成的更好投入与产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并没有根本的区别;而数字产业化就是反过来理解,阿里巴巴京东美团这些企业,把线下商品商店的数据,搜集整理上传到线上,自身形成一种产业,也就电子商务,它们卖的表面看是商品,其实是数据,这是最典型的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由于涉及的范围很广,所以很多细分行业都可以纳入。具体包括数字基础设施:5G,IPv6 和卫星互联网。数据要素供给产业链:云计算。数据要素创新产业链:智慧城市。数字产业化关键技术相关产业链:传感器,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工业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数字人民币等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相关产业链:协同办公和互联网医疗。产业数字化以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链为主:数字乡村,工业互联网,智能汽车,金融 IT 系统和数字电网等。数字经济的基石:是数据安全。利用数字产业化关键技术,形成各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并推动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各方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彼此传送各种数据要素给需求方,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数字要素的流通,保障数字经济中各方参与者的正常运行。实体经济是有型的资产,而数字经济则是有型经济在信息化时代的衍生或演变。因此,加快实现实体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则是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七、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搞农业需要有投入。种子、农药、化肥、机械、设施、仓贮、劳动力、耕地使用和维护成本等都是投入的范畴。搞工业也需要投入。厂房、机电设备等固定资产、原辅材料、能源、动力、生产加工流水线、产品包装、运输等流动资金和消耗费用等构成了企业的总资产。农业的产出是农产品(如粮食或瓜果蔬菜等),而工业的产出则是工业品(如机械、化工产品、布匝、家电等)。投入是产出的基础,没有投入也就不会有产岀,在一定的投入规模区限范围内,随着投入的增加,其产出也随之增加,这是指适度的规模和合理的区间。并非投入和产出总是呈现出正相关的增长势的。当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同时达到极大值时,投入和产出比最为经济合算。一但超出边际成本的投资,往往会酿成高投入高风险或高投入低产出的结果。农业上滥用种子、化肥造成农作物倒伏减产的例子多得很。关键是要把准一个度字。只有投入适度,科学管理,才能稳操胜卷。提倡理性投资,辟免盲目投资,遵循自然和市场规律,把握投资取向,遵循投资法则是获得良好投资回报和辟开投资陷阱与化解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
江苏省盐城市乡村振兴促进会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