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艺缘趣二三事
文/谢建林
2014年创建的国艺新时代,以微信群为活动平台,它是一个自发的、纯真的、在线的、主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平台,名家荟萃,社会认可度高,群友已遍及全国。作为国艺新时代的一名群友,我与国艺新时代结下了缘份,参加活动时分享到趣事,从中得到学习的机会、收获的喜悦。
一、小令讲座笑盈盈
2021年6月27日(星期日),受国艺新时代和北京诗词学会的邀请,上午来到拂石传媒参加国艺讲堂。国艺讲堂由李福祥老师讲“元曲小令创作谈”。这一次活动有幸认识了诸位业内大师,其中讲座召集人成思行,八十开外开朗幽默、多艺善谈的田麦久,以及徐中林,廖盛芳、戴长洪、张力、黄晓丽、王平、李伟、高国普、寸丽香、陈先郡、张玉婷等。我的左手边坐着安洪波,右手边是头发白飘的张成银。徐庆群端起茶壶给我倒茶,萧斌在手机里翻出魏碑书法字帖“追”字与我进行交流。讲座的间隙,有一位诗友唱了一首少数民族的山歌,在未唱之前,有人一直盯着他看,抿着嘴笑。欣赏完这首山歌后,在座的人反映:有的歌词没有听明白。有人在一起商谈了有关贺龙的一首小令创作。事后,我草拟了一首感怀诗,记录当时的情景:
拂石堂前学小令,开怀席下赏清声。
白歌双语皆成韵,山曲一音俱未明。
云醉马嘶风疾疾,嘴抿手嫩脸盈盈。
撇胡八字辨长短,刀舞两轮谈死生。
二、桔香四十年凝情
改革开放前,我上小学中学那些年,家里穷,早餐吃一碗米饭和红薯粥,中餐和晚餐只能吃粗粮;为了我几块钱的学费,父亲常彻夜难眠,全村举借;后来到南昌读书,为了省点路费,第一个春节没有回家。我参加工作以后,特意买了几斤桔子回家,父亲吃后说很甜。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买桔子给父亲品尝,当时我心里甜滋滋的,也没有细想。父亲1988年去世后,我买桔子的这种机会却没有了,成为只买过一次桔子给他品尝的“窘迫”的遗憾。四十年以来一直哽于心的一段窘境往事,早就已经成为深深的回忆。它常常缠绕在我的心间,而我从不敢与他人言起,怕触动“潦倒”这根神经。
后来,每当我看到桔子,或闻到桔子的香味,我就会想起父亲说“桔子很甜”时的情景,它都会羽化成诗,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在心底默默的吟诵着。看到国艺新时代“弘中华文化,颂全面小康”现代诗的征集启事,2021年7月14日,我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情,将《桔香——献给父亲》投寄给工作人员。8月7日,得知《桔香——献给父亲》获得国艺新时代“弘中华文化,颂全面小康”现代诗二等奖。有朋友点赞说:“桔香,藏着作者思念父亲的惆怅,那是一个孝子传统人性的端方;桔香,趟过旧日斑驳裸露拮据流着苦涩的河床,来到今天富裕文明的家乡,飘着甜蜜的异香。读懂了《桔香》,就理解了作者思念的方向。”在一次活动现场,朗诵家黄晓丽声情并茂的朗诵了我的这首诗,朗诵家师利民等对我的这首诗产生了兴趣,朗诵家张力在喜马拉雅上朗诵了我的这首诗。2022年7月9日,志愿者蔡银阁在国艺新时代举办的活动中,再次朗诵了我的这首诗。
在国艺的一次活动中,屏幕上显示的《桔香——献给父亲》有关信息内容。
改革开放和新时代,我的家乡变得很美丽,乡亲们过上了小康生活,也富了起来。2018年,我的家乡瑞金在江西赣南革命老区率先脱贫。现在,我终于可以自豪地说出桔香的往事,献给父亲,父亲会因此得到安慰的。有感于《桔香——献给父亲》的获奖,我又从心底吟出:
我的一缕桔香,
四十多年飘渺在天地之间,
深情驻扎在心田;
酸甜苦辣咸,
自个儿细嚼慢咽。
这缕桔香,如今
在朗诵家的唇齿之弦,
竟然如此声情并茂,
如此的缠绵缱绻,
叫人泪涟。
隐约又听着父亲说桔子很甜,
他在山岗上眺望果园,已心安九泉。
新时代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
这是共同富裕的奇迹,时代的召唤,
人类命运的巨大变迁。
三、书法艺海蹭一粟
2021年9月12日清晨,细雨开道,秋雷鸣锣。那天上午,我乘坐地铁来到繁星戏剧村,参加国艺新时代文艺社群、繁星戏剧村、《中国诗词》编辑部、书香驿站等举办的“弘中华文化,颂全面小康”征诗活动总结交流会暨同题书法展开幕式。我书写了王继荣《鹧鸪天·歌扶贫工作者》,这幅书法作品选用,挂在了繁星戏剧村南门走廊的东侧,与书法家萧斌的书法作品挂在两隔壁。一到繁星戏剧村,我便见到萧斌,和他攀谈起来,一同见到了挂上墙壁的他的书法作品和我的书法作品。
9月13日17:14时,国艺新时代转发了光明日报《“弘中华文化,颂全面小康”征诗和书法展获热烈反响》信息。其中刊登有一张我和萧斌同框观展的照片,图下的说明为“书法家观展”。我对萧斌说:“我沾了您的光。”在将这一信息转发到微信朋友圈时,我特意说明:“我旁边的那位确实是书法家萧斌先生。萧斌先生书画印皆工。”
前左一为书法家萧斌。这是《“弘中华文化,颂全面小康”征诗和书法展获热烈反响》刊用的“书法家观展”照片。
四、颂诗科技涓流韵
2022年1月8日21:30时,半月谈刊登《品读|不悔不弃!照顾植物人男友四年半的她,等到奇迹了吗?》信息。文中称,2017年7月年仅30岁的合肥小伙彭亚楼在家因煤气中毒,导致严重颅脑损伤意识丧失、全身瘫痪,女友刘宁不仅没有丢下他还扛起了照顾他的重担,用柔弱的臂膀守护着男友。刘宁说:就算命运放弃你,我不会!
刘宁和彭亚楼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2022年1月12日,我将拟写的《赞刘宁》寄给了国艺新时代志愿者。诗中的“孟姜止泪长城揖”,用源自四大爱情传说故事之一的“孟姜女哭长城”,在长城脚下千里寻夫的孟姜,止住哭泣,拱手向照顾植物人男友四年半的刘宁表示敬意;“舞袖嫦娥叹月涯”用源于嫦娥奔月的传说,喻上古时代吃仙药飞升成仙的嫦娥,自叹远居广寒宫,不能与后羿厮守,对刘宁的陪伴行为十分羡慕。
2022年1月19日16:06:52,半月谈网刊登了国艺新时代《原创诗词|《半月谈》报道了最让人感动的秀恩爱》,其中采用了我的这首《赞刘宁》。2022年1月27日23:12时,国艺新时代志愿者在国艺新时代诗词书画联谊群里发布信息:“祝贺@品味简约 @谢建林 @熊俊生 书法 嵌名联 三位老师向国艺新时代投稿的诗词作品获得上千阅读量并且被半月谈转载”。一位朋友说:“祝贺咱们三位老师的作品在半月谈刊出。这种人间烟火里的故事值得赞美,别小看这有限的文字,它如涓涓细流正在汇入社会正能量的河流,推动着社会文明的发展。”
得知4月9日“诗词颂科技 礼赞新时代”科技诗词征集活动启事之后,我一有机会,便到国家图书馆和北京首都图书馆,翻找到《勋章——共和国不会忘记》、《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风采录》,《中国劳模工匠箴言》,《百年诗颂》,以及科学史、古代技术文化、考工记、天工开物、墨子、齐民要术、农书、茶经,诗、辞、乐府、词、曲等。这些与科技诗词有关人物令人崇敬,书报内容耳目一新。2022年4月22日,我拟写《七律·咏于敏》向国艺新时代投稿,参加“诗词颂科技 礼赞新时代”科技诗词征集活动。6月10日,《中国艺术报》副刊登载了《科技颂——中华诗词学会科技与文创诗词工作委员会“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科技诗词佳作选》,其中“(二)人物篇”有我的拙作《七律·咏于敏》。
从以上几件事情可以看出,国艺新时代确是这样一个好平台。它提供给像我这样一个诗歌爱好者和书法爱好者,能展示自己业余生活中几十年来的文化历练、艺术感受和自然流露。国艺新时代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辛苦敬业,赞都赞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