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金不怕烈火炼
——记孝感宋代状元郑獬
文‖吴雷
郑獬(1022年~1072年),安州(今湖北孝感安陆)人,字毅夫,亦作义夫。系宋代皇祐四年中湖北乡试举人,次年,赴京会试,经殿试中进士一甲一名状元。历任陈州通判;荆南、开封知府;度支判官;入值集贤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注,起草诏诰,享正三品。五十一岁病逝,葬安州。
《宋史.两百章.郑獬传》郑獬,字毅夫,安州安陆人。少负俊材,词章豪伟峭整,流辈莫敢望。进士第一。通判陈州,入直集贤 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 引疾祈闲,提举鸿庆宫,卒,年五十一。家贫子弱,其柩藁殡僧屋十余年,滕甫为安州,乃克葬。
《德安府志.卷之三.地理下》忠孝状元故里,郑毅夫,安陆人。
郑獬文采斐然,著有《郧溪集》《觥记注》《幻云居诗稿》等著作。
安陆市白兆山白云泉现留存有摩崖题刻一处,刻有“郑獬,张侵、僧文莹同游。熙宁戊申九月六日。” 文字。 
其曾赋诗《题僧文莹所居壁》:
西湖频送客,绿波舟楫轻。
春入萝径静,浪花翻远晴。
说起郑獬这位三品正官,历史上还有一段“真金不怕火炼”的传闻呢!曾一度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当中就专门讲叙了关于郑獬的一集故事。
附录:
《清平乐》中关于郑獬和情节——不想中的士子居然中了状元?宋朝之考趣闻。
评论家刘十九讲过,电视剧《清平乐》中的宋朝一派清平,风气很好。
当时有个士子叫郑獬,字毅夫。少年时,就有才名,词章豪伟峻整。郑毅夫自恃甚高,认为自己颇有盛名,却被国子监仅仅列为选送的第五名,不由得心中恨恨不平。
于是,他便在辞别主考官的书信中,留言写下“李广事业,自谓无双;杜牧文章,止得第五”的句子。又说:“骐骥已老,甘弩马以先之;臣鼇不灵,因顽石之在上。”
谁是驽马?谁是顽石?居然敢这么质问主考官?
天下还有这么挑剔讨厌之人?主考官从此对郑毅夫印象极为深刻,并转为深恶痛绝。
到了皇帝御试的这天,这个主考官再次担任考官,他心里也憋着一口恨气,他想,这回一定要让郑毅夫落榜,以此来报复他的出言不逊。
那时的考卷名字是密封着的,当审完考卷以后,才能揭开封上的名字。
既然看不到名字,怎么能让郑毅夫落选呢?
凝神之间,计上心头——我来判断文字风格。
一张张试卷审过,主考官那可真是要火眼金睛啦!只要是有考卷风格比较像郑毅夫的,那可就悲催了。主考官一笔叉下,毫不留情,落榜,落榜,还是落榜!
这回绝不能让郑毅夫考中!
然而,最后揭开考卷封贴上的名字时,竟然有郑毅夫,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了。
呼!主考官气得一口老血喷吐出来。
仁宗皇佑五年,也就是1053年,郑毅夫进士第一,中了状元。之后,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知制诰,享正三品,修起居注。
其实这位郑毅夫为官正直,词作也清新质朴,简练明快。有首《春尽》写得颇有韵味。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野间绝少尘埃污,唯有清泉漾白沙。
当朝中了这样一位状元,主考官虽然气得吐血,但也算有双“慧眼”吧。
【责任编辑 胡采云】




作者简介:
吴雷,男,七零后;始终以一颗求知的心致力于荆楚文化的探索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