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八”节前的某一天,军二代聊天群里一位叫梅林的大姐发出贴子:这几天我老妈突然想起了解放前传唱的一首歌,歌词大概是“冰河在春天里解冻,万物在春天里复生;在'三八'……吼声”,请问群友们有谁知道这是什么歌?能帮助我找到这首歌曲吗?我处于对音乐的喜爱,好奇心的驱使,立刻接过大姐的话:“歌词有点像前苏联的,是前苏联的歌吗?请再让老人回忆一下,记得词作者或者作曲家是谁吗?我帮着查找一下。”过了好一会,梅姐回话说:“我母亲已经90多岁,记忆力下降了,只记得作曲家是冼星海,她是受到冼星海的这首歌的启迪而奔向革命战场的。”听罢,我对革命老妈妈肃然起敬。冼星海?我所居住的地方可是冼星海的故乡——广州市南沙区啊!得天独厚,我一定会让革命老妈妈达成心愿,为梅妈妈找到这首歌,再让老人听到那心之向往的熟悉、动情、振奋的旋律!
怎么找呢?先请教一下度娘吧!50年代以前传唱的老歌、冼星海的简介、冼星海的作品,我一条一条的上传到百度,由于冼星海的作品太多了,只见耳熟能详的《黄河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等等部分代表作跃然纸上,与我所需却一无所获。眼睛酸涩了 ,我也断不甘心,不肯放下眼前的手机。毕竟我骨子里流淌着军人坚强不屈的血,这也早已造就了我百折不挠的坚韧性格。面对困难,不气馁,不妥协,迎难而上!经过一番冷静的思考,我又将“三八妇女节+歌曲”这一词条输入百度,终于随着《三八妇女节歌》婉转的旋律,进行曲的节奏,梅妈妈记忆中的歌词传入我的耳畔,我为之一振。再输入“三八妇女节歌+歌词”,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呢!1939年诞生,80年前风靡中国,由著名诗人塞克作词的《三八妇女节歌》歌词终于完整的呈现在我面前。这是一首激励妇女解放,弘扬“三八节”的经典革命歌曲,作品词曲浑然一体,既有婉转的抒情,也有战斗式的律动,因为唱出了当时广大妇女的心声而震惊中外,闻名遐迩,广为传唱!我马上将这一喜讯以及歌词和歌曲视频全部转发给梅姐,很快梅姐传来了:梅妈妈听到革命引路人——冼星海歌曲的愉悦心情,并表达了对我的谢意。梅妈妈开心的好像一个孩子,仿佛寻找回来的不只是一首歌曲,而是充满了激情的燃烧岁月!
我作为军二代,对革命前辈的崇敬之情是深入骨髓的。我不仅仅沉浸在《三八妇女节歌》这一首革命歌曲的澎湃中,而且对冼星海的故乡充满了无限的向往,非常想去探寻冼星海在南沙的红色印迹!同时也是替梅妈妈完成探访革命引路人冼星海的故乡——南沙区榄核镇的夙愿,看看那片热土是怎样孕育出伟大的作曲家的。机缘巧合,榄核镇此时向我们大湾区作协的作家们抛出了橄榄枝——邀请我们前去采风。此刻,作为作协会员的我热血沸腾,与南沙区的同道中人一同前往!
周末,身负神圣使命的我,随着车流进入了美丽宜居,生态旅游的星海文化小镇——榄核镇的地界,映入眼帘的是蓝天白云,绿树成荫,江河纵横,鸟语花香,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即能体现大自然的风光,又充分展现岭南的水乡风情。正如诗人苏轼所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大美榄核,真是个好去处!
榄核镇的湴湄村,正是用歌曲与侵略者作斗争,用音乐为抗战呐喊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故居。漫步街头,在这里既可以体验到鱼米之乡的乡村气息;又可以感受“水之湄,河之滨”的田园风光;更可以感受到星海文化的无处不在:星海大道、星海文化墙、星海公园、星海广场、星海艺术中心、星海故里纪念馆……。你看:栩栩如生的冼星海雕像,正在指挥乐队的他,气贯长虹,仿佛正在调兵遣将,指挥着千军万马冲上杀敌的战场!这里的一切都已成为人们必去的网红“打卡”点,具有典型的革命红色传承的教育意义,以及浓郁的艺术创作氛围!
冼星海先生的原籍正是这美丽的榄核镇湴湄村,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渔家,父母常年以打鱼为生。一家人勤勤恳恳,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是剥削阶级无处不在,一家人的生活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经常难以为继。随着父亲的去世,母子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无奈,为了生存,母亲只能带着年幼的冼星海四海为家,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过上了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只有到了夜晚,劳累了一天的母亲用粤语为冼星海唱起遥远故乡的童谣《月光光》时,冼星海的心里才燃起点点星火,母子心中升起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在冼星海漂泊的日子里,冼星海做为华裔后代饱尝了生活的艰辛的同时,还受尽了原住民孩童的歧视与欺辱。他小小的年纪,便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磨难,承受了童年不应该承受的压力。他不理解这不公的社会制度、不公的社会分配、不公的人生际遇。他,无处诉说,无法排解,只能将沉重的感情默默地寄托在喜爱的音乐上,只有如泣如诉或者悠扬动听的乐曲响起时才可以驱散心中的阴霾,宣泄心中的痛苦,舒缓不悦的心情,或者向往心中的星辰大海!为此,冼星海稍有闲暇,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勤学苦练乐理知识和乐器,为日后用音乐作为打击敌人的武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冼星海幼小的心灵遭到无情的摧残的时候,心中也埋下了对旧社会仇恨的种子,骨子里埋下了与一切不公平进行反抗斗争的革命精神!只等待这种子遇到合适的土壤,就会发芽、拔节、成长……
所以当冼星海有了独立自主的能力,毅然决然的选择返回故乡,进入广州的岭南大学音乐附中学习音乐。回到家乡的他,品尝到了久违的“家的味道”,感知了广东文化的韵味,领悟了岭南咸水歌的魅力,更加立志学好音乐,将来报效国家和家乡父老!
1935年,日寇的铁蹄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践踏,祖国已经满目疮痍,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此时,冼星海自儿时遭遇的不公、愤懑已经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国之存亡,匹夫有责!于是,他听从祖国的召唤,毅然放弃了法国的优越环境,重返祖国的怀抱,并积极投身到祖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中。1938年更是辗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这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环境,大大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夜以继日拼命创作抗战歌曲,将对日寇的仇恨转化到五线谱上,“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新声”的《黄河大合唱》等一大批革命歌曲就此诞生。1939年《三八妇女节歌》也应运而生,为妇女解放喊出了中国妇女的最强音!亦从而带动了一大批妇女同胞轰轰烈烈的“武装起头脑,武装起身体,勇敢地把自己投入民族解放的斗争里”。
所以冼星海是“用歌曲与侵略者作斗争,用音乐为抗战呐喊”的真正的“人民音乐家”!广州南沙区榄核人民的骄傲,中国人民的自豪!
我正沉浸在对冼星海先生的回忆里,忽闻一阵嘹亮的歌声飘入耳畔,原来是夕阳红合唱团在组织成员们练习合唱《三八妇女节歌》。一群热爱和平,有着共同追求、共同爱好的兄弟姐妹们齐聚在社区的老年活动室。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穿着漂亮的队服,眼睛时刻盯着胖指挥手中的指挥棒;大家随着指挥棒的起起落落,合着冼星海先生的不朽乐章,或者顿挫抑扬,或者浅吟低唱,或者气势磅礴,或者荡气回肠,《三八妇女节歌》穿越80年的时空,唱响在榄核镇的老年活动课堂!“冰河在春天里解冻,万物在春天里复生;全世界被压迫的妇女,在'三.八'喊出了自由的吼声!”领唱、合唱,一遍又一遍,在冼星海的故乡,为了迎接“三.八”那个永远不寻常的日子,由南沙区榄核镇这群退休的老人们演绎出了80年前作者的心声!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环境,但是与冼星海有着共同的执念、灵魂的融会贯通。让我们在南沙高唱这不同凡响的诗篇,让这不朽作品长盛不衰,永远流传!让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理念永驻全世界人民的心间!
2022年8月29日于广州南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