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第四批20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第二批9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台州一地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

一起来看看
天台县街头镇如何凭实力入选
台州市天台县街头镇
街头镇是和合文化发祥地、诗僧寒山隐居地、范增隐居地、胡则文化传播地、画家吴冠中写生地。街头镇深入挖掘和合文化,开展和合文化“六进六创”活动;推进非遗保护与旅游相结合,以发展促保护,推进“文化”到“产品”再到“产业”转化。
街头镇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有寒山湖、九遮、寒明岩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其中,寒山湖是全县“大水缸”。该镇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7.4%,是国家生态乡镇、中国最美村镇、省森林城镇、省森林康养名镇、省森林特色小镇,寒山石径为“浙江十大风情古道”之一。
街头镇在文旅发展过程中,特别注重融入文化,打造特色亮点,讲好小镇故事。长达1544米的古街是街头镇内的又一打卡胜地。

街头镇始于六朝,盛于元代,最初因传说老街龙母殿前街面有一巨石,上有一惟妙惟肖的人足之形,古称“仙人脚迹”,故被称作仙人镇。
明永乐年间更名湖窦镇,清康熙年间改今名。因为这里离县城20多公里,是天台县西边最尽头的一个集市,所以称为街头。
抗战时期,民国浙江省政府浙东行署于1943年10月1日在街头镇成立,行署受省政府的指挥、监督,在管辖区域内代行省政府的职权,街头镇由此改名嘉图镇,取“古生嘉木祥瑞,山川风光秀如图画”,并寓东山再起、共图大业之意。

街头老街长1540多米,东西走向,路面均为鹅卵石拼砌而成,有扇面形、方形、金钱形等图案。老街店屋的建筑基本上为历史原物,属清代中晚期建筑,历史风貌保存较好。它是昔日天台通往磐安的驿道,也是古镇人民赶集贸易的场所。



相比其它城市的古镇或老街,这里要悠闲清静许多,毕竟来这里的游客并不太多,不像别的古镇那样喧闹。如今像这样保留旧时风貌的老街也不多了,大多数老街商业化过度,热闹非凡,失却了古朴幽静的意境。


从老街随便拐进一条巷子,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延伸向未知。纵横交错的小巷缠绕于房屋四周,有的门庭敞开着或有的木门挂锁青苔遍地,都是历史沉淀的味道。
这些古旧建筑如今大都空着,少数有人住的也都是些老人,他们在斑驳的时光里与这老屋融为一体,似乎与这些建筑尘埃一同从前世走来,成为今世的风景。

此外,老街还保留了大量文革时期题写的毛主席语录及标语。两百八十多间店面的楼裙板上都清晰地保留着一祯祯伟人的语录,据统计达388幅之多,字迹清晰、规整。读着这些语录,看着这些大字标语,仿佛又回到那个红旗飘飘,心情激荡的年代。


江南春夏多雨,温润了这里的一草一木,雷马溪从村旁流过,蜿蜒潺潺,水流声清脆悦耳,走在宋代石板桥上,远远向前望一眼便心生欢喜,缓步踱过石板桥,那端的尽头,仿佛连接着古时商贩们匆匆的脚步和叫卖声…



一个在老街玩耍的小孩,看到我带着相机,非得要我替他拍一个,我欣然举起相机,将他的身影定格在了这历史的老街,老街诠释着过去,稚童展望着未来。
我想我是喜欢这样的光景的,静寂的生活中有淡然的时光,有不为外人知道的古朴和欢喜。


偶尔,有老人撑着伞从你身边走过,或者或者透过窗棂向外探头打量从门口经过的游客,如果目光相遇,他们会给你一个无言的微笑,然后各自忙自己手中的活计。

多少陈年旧事,
写在老街斑驳的青砖黛瓦上,
多少温柔眷恋,
在彼此的眼眸中透露出温良,
挂上了眉梢。
老街上旧旧的院墙,
街角的绿植也在悄然待放,
透着阳光微微一笑,
真是美好的一天…


这样一条年代久远又不失情调的老街,当然少不了形状各异的古井。分散在各条街支巷口的古井,年份大多无法考究。
但最久长的应当数街尾的那口,距今虽已千年,但依然是井水甘洌,终年不竭。



漫步在老街小巷中,感受着老街的独特韵味,仿佛自己也回到了过去,回到了那个曾经的古朴而又不失繁华的年代…
这样的的老街,自然也少不了吸引一些当年的大户人家在此安宅定居。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当数曹家大院。




大院位于街头的东部北边,坐北朝南,占地达5880平方米,共有100多间房屋,分:正厅、花厅、厢房、后庭、灶间等浑然一体。四周有走廊贯通,可不露天能遮风避日。宅院规模宏大,布局方整,结构严谨,井然有序。



此外老街上还有三门九院等古宅,也颇有气魄,一柱一匾,皆可见昔日的辉煌。



现今的老街,经过整修,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又新拓展了步行街和凉亭牌坊等,供市民百姓休闲游玩…


树木有年轮,人世有沧桑,而这条宁静、古朴的街头老街却在这时光的深处,静默如莲,定格成画,静待今世的来客,倾听往日的繁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