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雨漓江
文/小鱼
正月,桂林的雨夜,清袅,幽寂。细润的雨丝,简单的街灯,使我不知该怎样认同这城市的印记。女儿在耳边说,街两边立着山,妈妈看不清。哦,那就有了点意思。且待天明看风景。
新晨,果然仍下着雨,比前夜小些。游船在江上,寒凉浸怀,两袖潮风。坐下,饮茶回暖。窗上雾气匀匀地爬满,雨珠挪来,才缓缓划开一条清晰,可见山水。
漓江的水,此时低调而快意吧。不漏声色地涌着接纳雨的投入。
两岸树木想必也满心轻快。唯有船载着满舱游客略显沉重地慢慢移动。
雨渐渐更小,船家擦拭了玻璃窗。初来的游客还是忧恐错失景观,纷纷走到舱外去。
只说看山水未免唐突,因若无树无竹,山水岂不空茫?大丛大丛的凤尾竹补缀着山水间的虚白,一切便皆可入画了。
云雾缭绕在峰顶,不是缭绕,是慵懒地沾在那里,如清秀女子的白披肩。
峰回水转,曲折生韵。凡学过《桂林山水》者,莫不暗忖“山奇,山险,山秀”;“水静,水绿,水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诱惑大于实惠的船上套餐和景点套像,不时拨乱观景的心绪。我闹中取静,深看山水,倾听篁竹,企望自己掩藏身心,独享这惦念了二十几年的奇秀与安宁!
有人问,北方的水是粗声大气,江南的水是吴侬软语,那漓江的水呢?我便觉得微雨中的漓江水是自说自话,未曾期许谁的回答,不汹涌也不沉寂,如人到中年的静泊和自我。他的稳妥感染了两岸的石壁、竹木,甚至连过江的清冷的风,也变得坦然了。
到了著名景点九马画山前,看眼前山峦像兽角,像蔬果,像幽冷画屏,像骏马奔腾……一切全凭想象。即使“前人之述备矣”,也大可不必举着钱币背面的图画,紧张地比对;不必一定要猜出画山九匹马,才及状元郎……
而不停拨动快门,频频留影者,自然感受不到江波中小小的野鸭戏水之乐:那江中长大的生灵,毫无半点家鸭的呆头呆脑,见了游船与客,并不退让和调整姿态,是一种镇定自若的不防范,只管把头吸管样扎进一杯江水里,短尾与脚摆自得地抖一抖,似有飞鸟一样的尊荣;那些人也聆听不到一片薄薄的竹叶疏忽间飘落在水面的天籁:关于叶落是风的相邀,还是树的不挽留的争议,在此可以休矣。因为那片叶子就那么安静地宣告着:不是因为风的牵念,也不是因为树的淡漠,只是因为它自己想要投入漓江的水中,随波而行,看看别处的光景;还有那山脚石岩边,幽深的水色泛着蓝光,与山水一碧相异,倒显自得其乐……
原来一鸭一叶一水都有自己的天堂。倘这天堂是漓江,更惹人生出羡慕。那些忙着把自己身影融进漓江的人便可理解。
同在漓江之上,乘竹筏与游船实在不同。泛舟江上,竹筏轻巧,亲水近水,借桨试波,无桨声有笑声,划出浪花来看,其色乃是纯净的白。
不知怎么就突然想起孙悟空还不叫悟空的时候,独自划竹筏去求本事,那时虽夕阳沦落,形单影只,但他尚有梦想……后来,后来他就和我一样,做不成自己了!山路也长,水路也长。不知何时,变了模样!
此际漓江,江水静泊凝碧,安若无澜,最适宜慢移轻舟,消遣心事。与雨季三峡水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对鲜明。船家说,桂林山水涨水时也是不得观瞻的,我不禁出神——想必这世间真的没有完美之境地了。
看岸上洗衣的白头老妇如在无人之境,游船惊扰,视而不见。连发丝都不曾为之拂动。而石上本自在玩耍的男童,则早乱了阵脚,略显局促的目光迎在那里——或许,他未来是要离开这漓江的,我猜到,因这里的一切都该是不慌不忙的,如雨丝,如野鸭,如落叶,也如那老人。
是夜,六马码头登船,再游漓江。夜色中,江风寒凉,而灯火斑斓。玉船画笙,歌舞成卷。亭台水榭,桥栏楼塔,莫不异于白昼,而流光溢彩。日月双塔又称金银塔,直到夜色成幕,才显金现银,交相辉映。是为城中两江四湖绝美景点。若白天说看过了,就错失了它们另一半的好……风过时,不知今夕何夕,我在何处——漓江如洗,我却已看不分明。
“桂林”取意“桂树成林”之语,城市间俯首是水,仰头是山,平视则各种花树随时入目。丹桂,金桂,银桂不开花,大概分不出所以。只不明白那泼妇为何取了“夏金桂”的名,可惜了这树。梅与玉兰也多,芭蕉棕榈常在……凡北国稀罕的,这里都普通。似乎这天的雨丝,也是不同的,虽然我故作参禅,以为雨落在尘上,和落在花上没有什么不同。
可到了桂林,看见漓江,就明白了那山那水那细微微的雨,到底还是不同的。
作者简介:
小鱼,女,辽宁海城人。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孩子们称她“小局老师”。曾在海城日报开设《论语》赏读专栏。教育杂文发表于《辽宁教育》、《现代家庭教育》、《小学青年教师》、《校园与家庭》等刊物;诗词散文见于《诗潮》、《文苑》、《山西青年报》、《鞍山作家》、《鞍山日报》等;出版习作范文集《师心童心》、教研文集《小学作文教改初步》、诗词散文集《心影无尘》。擅长双手简笔画及剪纸,现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