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周总理吃一顿饭三次付费
的一件小事说起
王忠珍
1973年9月16日,周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杭州,参观了植物园后,因周总理重病在身,中午午宴由其他陪同领导人接待了。周总理觉得工作人员这几天太辛苦了,临时决定到“楼外楼”饭庄请大家吃顿饭。吃完饭,秘书照例去结账。省里同志说:“总理,饭钱由我们地方报销吧。”总理说:“我请客怎能让你们付钱”?省里同志知道总理的廉洁自律的脾气,示意饭店收钱。于是饭店负责人收下10元钱。总理说:“这么多菜10元太少”,饭店负责人执意不收了。总理说:“你不收钱,我就不走了。”于是饭店负责人只好加收10元。这时总理才走。临上飞机前,总理对秘书说:“他们这种做法不好,应如实收费,看上去是对我好,实际上是帮倒忙,这种风气要改呀!我看20元不一定够。于是又叫秘书再付10元给省接待处人员。饭庄所有同志十分感动,细算了当天中午莱钱,发现只有19元5角。于是说:总理付钱吃饭已让我们饭店过意不去了,总不能让总理多付钱啦。”最后把总理多付的10元5角通过银行汇款单付给总理办公室,还附了一张当日菜单价目明细。总理后来知道笑着说:“这就对了,不能搞特殊。”
我们党从井冈山红军时代就十分注重军队的纪律建设,毛泽东同志1927年7月提出制定了军队《三大纪律》,到1928年3月又制订形成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1929年6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同志领导的红四军在赣南闽西旧县北上新泉休整时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修订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毛泽东同志后来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原来的“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这一条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代革命家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纪律,红军指战员严格执行。形成了红军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鱼水关系,红军得到人民的拥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军队。红军在闽西转战时到过永定县坎市镇上一个叫裕源店的商铺,红军战士在墙上写上“红军纪律最严明……”。最后一段话为“三条纪律八项注意,大家照此执行。”这段文字写在这个商铺一面墙上整整保留了七十年,直到1998年洪水冲塌了这面墙才失落。但早有人用相机拍下这面墙上的当年红军写的这段文字,现在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陈列于党史纪念馆了。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10月10日毛泽东同志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训令。毛泽东从井冈山闹革命开始始终十分重视军队纪律。1948年11月8日东北野战军负责同志在给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报告里汇报了部队纪律情况时,其中提述了所属部队路经锦州某地,看到大量苹果,尽管官兵口干舌燥,可是“战士一个未动”。此事在军中广为传颂。直到1956年11月毛泽东在八届二中全会上还特别提到这件事。毛泽东说:“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锦州那个地方,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我们的战士一个都不去拿(苹果),我看了这个消息很感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是自觉的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毛主席,朱德、周总理,陈毅等老一代革命家一以贯之强调党的优良作风和优良传统。毛泽东的“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早已成为我们这些老党员的普世教谕和口头禅。共产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宗旨已成为我们每个党员毕生信念和座右铭。
周总理“全党楷模”风范故事举不胜举。平凡中见伟大,周总理的清正、廉洁、自律,对全国党政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起到了非凡的“上行下效”的楷模作用。在位者政德修养与国家盛衰息息相关,《周易》中说:“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国家的政风,社会的民风,国家领导人的言行起着巨大的导向效应。《礼记.缁衣》文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也就是说:人之慕名,如水趋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层领导人的一举一动,对基层干群影响是深重的。
我们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国家领导人德高望重,下面有良知的官民皆会见贤思齐。封建时代刻传下来的“官箴碑”中即有“公生明,廉生威”箴言。战国时齐国相国(相当后世宰相)晏婴协助齐王治国时就知道从舌尖上抓廉政了。国家党风政风的清或浊根子必在上头。
我是一个年近八旬的老党员,亲历亲见亲闻以及所阅报刊载文,在毛泽东、周恩来健在的那个时代,许许多多当年不足为奇的良好的党风政风社风,如和煦的春风。
当年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职工在中南海餐厅吃饭都是如数缴付伙食费(饭票)。报刊载文有些当年中央高干回忆说:当年参加中央有关会议,喝一杯茶都要付1-2角钱茶水费(有茶叶2角)。全中国从中央部门到地方各党政基层单位,从无“白吃白喝”的事。笔者亲历亲闻几件事:1965年秋,淮阴地委书记杜文白同志一次到我所在的泾口公社调研,中午就餐一顿,如数缴纳伙食费,今天看好像不可思议,在当时很平常。我们老淮安县副县长张宝鼎同志和我说过:他在泾口公社工作20多年从无公款吃喝之事。来人招待,参与陪餐者都以“打平伙”方式分摊伙食费,其中还把客人那一份平摊认份子了。”张副县长说:“那时吃饭缴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干部的习惯,习惯成自然,谁也不奇怪。”本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泾口公社一个农口单位当负责人十多年,单位账面上从无一分钱的公款招待费,哪怕一包香烟、一两茶叶钱都没有。上面对口来人检查工作,中午都是到公社食堂买饭票就餐,其中不乏当年淮安县的战争年代扛过枪吃过糠过来的老同志,例如离休干部薛富成同志时任淮安县兽医站负责人,到我们泾口公社兽医站检查工作都是骑自行车,中午买饭票到公社食堂就餐。我是公社兽医站长,从不用公款招待薛站长,心里就没这个想法,因为当年全社会都是这种风气,没人会说我“不近人情,不尊重领导”。
那些清正廉明的美好时代,美好故事,让我们这些老党员无限的怀念。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发扬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极为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中央领导同志在去年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中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要赢得民心必须为人民做实事,任何时候不损害群众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严治党,铁腕反腐。除了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党纪党规外,还向中国政坛发布了《八项规定》大规矩,对官员雷厉风行防治奢糜之风,严禁公款吃喝。谁不听话,不守规矩,轻则央视暴光,让你全国“闻名”,重则摘你乌纱帽,让你回家自斟自饮去吧。再也不让你在共产党政坛上败坏党风,污染政风。我们党从红军时代制订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今天党中央发布的《八项规定》,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不断传承的标志,全国党政干部在《八项规定》的严厉制约下,如今党政干部仅从吃喝上已看出他们不敢腐不想腐了。广大干部都能把精力集中到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上。从全国到我们淮安地区政治生态基本上一片清明,让我们如沐春风。
(作者系淮安市淮安区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本文为2021年为纪念党的百年诞辰而作,曾获市、区老干部局优秀论文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