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画苑●文学原创●双槐文艺

征稿投稿邮箱564231311@qq.com


刊头题字:葛裕钧(江苏)
著名书画家

刊头题画:张建新(山东)
中国书画名家



刊头题词:漆爱礼
中国书法名家
作者风采

作者简介
郑敏灵 男 汉 1951年生 大专 河北唐山人 中共党员 高级政工师。工作期间曾写些新闻稿件和政论文章;退休后,以撰写散文、诗歌为主,目前,散文、诗歌各发表百篇(首)以上。
郑敏灵散文作品选

和父母“赶台子”卖红薯
文/郑敏灵
上世纪60年代,每年春节前我家比别人家更忙活。因为父母除准备过春节的东西外,还要准备“赶台子”卖的红薯。
除了生产队里分的红薯以外,父母亲还要从本村或周边邻村收购一大部分,大约要准备上万斤。那时候,我家的生活开销和我弟妹上学所需,几乎全靠过年期间“赶台子”卖红薯挣的钱。因此,父母对“赶台子”这事非常重视、上心,可以说,什么事情都可以推后,就先忙活这事。
有一次晚上我写作业时,父母正好在谈论“赶台子”卖红薯的事。父亲说:“今年收的红薯卖1斤可以赚5分钱。如果能卖上1万斤红薯,可以赚近500块钱。这样的话,一年的花销就够了。”母亲听后,开心地笑了。
过年期间“赶台子”卖红薯,是因为我们当地每年春节镇上要唱“乐子”(评剧的一种);冬季是农闲的时候,又逢春节期间,看“乐子”的大、小孩多极了,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
我记得有一次在邻村看“乐子”,有的人离戏台子足有30米远,看台子上唱“乐子”的演员看不清楚,只看见唱角儿在比画,唱啥词也听太清楚。就这样,人们还是兴致勃勃地看着。看“乐子”的时间长了,孩子就让父母买红薯吃,大人也稍带着吃点儿。后来长大了,才明白父母要“赶台子”卖红薯的原由。
放寒假了,我每天都跟着去卖红薯;有时候父母忙不过来,我就帮着找找钱,在父母吃饭时看看摊儿等。每逢父亲称红薯时,份量上都会多给点儿,秤杆高高地翘起来,秤砣一下子就滑到底了,从来没有因份量不够而被别人找麻烦。父亲说:“卖东西要讲信用,要保质保量,既要做好买卖又要讲良心。”
现在想想,父母“赶台子”卖红薯虽说是赚了钱,但那辛苦劲儿我至今难忘。为了及时赶到戏台那儿卖,父母每天四五点钟就起来在大锅里洗红薯;洗的差不多时,再一锅一锅地蒸;先蒸好的,母亲就用专门做的棉被盖上,怕凉了。
就说洗红薯吧。冬天冷,母亲的手因为洗红薯裂的到处都是口子,裂的口子还经常出血。母亲就用当地土法做的一种药膏来抹,也不怎么管用。
卖红薯时,由于天气寒冷,父亲虽然穿着棉衣棉裤,但站的时间长了,父母经常冻得直打哆嗦,我更是冻得瑟瑟发抖。尽管这样,父母为了养活我们5个孩子,每年春节都“赶台子”卖红薯。
如今,春节“赶台子”卖红薯的事情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每当想起那时父母卖红薯的情形和父母受的苦和累,我还是会热泪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恩父母,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将我们养育成人;更教会我们,只要愿意付出劳动,就一定会有收获。
一位孝顺的儿媳
一一我的母亲
文/郑敏灵
春节快到了,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了。有的人已经准备过年的东西,买吃的,买穿的,买用的。而我也不例外,除了准备过节东西,格外思念家乡,想念已故的亲人。为此,下面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倾吐我的心声。
我老家河北丰南小集镇西郑庄。我1951年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儿子。在我8岁(1959年)时,全国范围的闹饥荒。原因是,自1959年至1961遭自然灾害,加上国家还当时苏联的债。在三年闹饥荒中,据我所知(亲眼目睹),我村子里因饥饿带病去世了十多个老人。我爷爷当时82岁,因母亲细心周到的特殊(有点好吃的都给爷爷吃了)照顾,活了过来,是位幸福的老人。
曾记得,在三年闹饥荒时期,母亲为了让我们全家人吃上饭且吃饱,从开春起,就起早贪黑到处找着(家家都挖,因此,野菜很难挖到)挖野菜、撸树叶(杨柳树),然后用开水焯一下,再用凉水泡上一段时间(去苦、酸等味儿)后,给我们拌着或做成菜团子让我们吃饱,不饿肚子。为了冬天也有吃的,母亲在春夏秋三季挖来的野菜吃剩下的,有的直接晒干,有的焯水后晾干(焯过水的野菜不宜晒,晒干的野菜没有晾干的好吃),保存好,等冬天吃。我记得闹饥荒的最后一年(1961年)全家人因吃玉米骨头碾成的面儿做的饭时间长了,大便下不来,我和妹妹因大便难受的经常哭。母亲心疼的着了急,用手给拨拉出来。爷爷岁数大了,经不住折腾,母亲就把家里所有能好吃点的食物,给爷爷吃。爷爷不忍心,有时候背着我母亲给我弟妹吃。母亲看见了,她不训我们,而是和颜悦色地讲道理给我们听,说什么:“爷爷是从旧社会扛长工活过来的人,累,弯了腰,走路只能看着地、看着自己的脚尖走;睡觉只能侧着,不能仰着睡。你们说,能让爷爷还吃苦受罪吗?”母亲不仅说的好,而且做得比说的更好。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我母亲对爷爷尽孝心的一件事。是我终生不忘的一件事,也是今天重点要写的事。
1961春节前,82岁高龄的爷爷身体欠佳,小病不断,尤其是因劳累成疾的气管炎,使爷爷呼吸困难,连吃饭都成问题。就是那一年,母亲为了让爷爷过个舒心年,家里没有白面,年二十九的前两天,走着去离家30里地的我姨姨家去借面,去了近一天,却空手而回,父亲当时问母亲原因,母亲只是哭,一句话都没说。那年二十九,母亲是用白薯面(方言,有的地方叫红薯、地瓜)包的饺子,然后母亲用仅有的一把白面用水搅成稠糊糊,把饺子在稠糊里淹一下,饺子便糊上了一层白稠糊,然后上锅蒸,蒸熟后,用笑话说,成了“彩饺子”,白里透红。就这彩饺子,事后成了我家忆苦思甜的传统饺子。说完母亲那年“发明”的彩饺子,更值得一提的是年三十的那顿干饭(方言,现在的米饭),家里没有大米,母亲用家里仅有的小米、高粱米做的“二米饭”。小米与高粱米熟不在一起,母亲就事先把高粱米煮个大半熟,然后和小米拌好后蒸熟给我们吃,这是年三十的主饭。菜炒了几个素菜,有白菜炒豆腐、炒萝卜、炒油菜、炒芹菜;荤菜有鸡蛋炒韭菜、炖兔肉(兔子是我喂养的)、兔肉炖粉条。这顿三十的饭菜在当时来讲,够丰盛的了。过了年,春暖花开了,按说呀,爷爷的气管炎病应该好些,可不知因为什么,爷爷反而喘的更历害了。我全家人是急在心里,却没啥好办法。至今我还记得,我们学校搞除四害活动,我交了100个老鼠尾巴,学校奖给了我2块钱。我用这2块钱给爷爷买了治气管炎(哮喘)的药一一安查硷,爷爷吃了药,哮喘好多了,当时爷爷摸着我的头说:“我的好孙子,将来错不了。”。可遗憾的是,爷爷没几天添了病(至今不知啥病)去世了。
要讲的故事给大家叙述完了,虽然关系到年味的言语不多,但我母亲在闹饥荒,生活极度困难的前提下,想方设法让我爷爷过了个舒心年,对爷爷尽了孝心,笔者以为,非常值得称道。
原创首发
谈什么是诗的灵魂
文/郑敏灵
诗言志,有志者有识者有为者有诗。笔者作为初涉诗林者,目前知之甚少。
我读的诗不算多,也不算太少。虽然已涂抹过自以为是诗的顺口溜之类的作品,还未入诗文殿堂。在学诗的过程中,我浏览过《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也读过近人、今人的一些古体诗、新体诗。我以为,诗之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修辞美,不可不讲究,但诗的核心、诗的灵魂是思想性、时代性与人民性。缺少思想甚至没什么思想的诗,无论你技巧玩得多么纯熟,平仄多么讲,用语多么华丽,用典如何丰富,都不可能为大众所接受,在历史上也难以留下什么痕迹。孰不知,宫廷诗人的诗写得多不多?当然多!可流传下来的有多少?少之又少。那些志得意满、感觉良好的皇帝,有的御制诗有几千首,可能为人称道的有几首?他们的诗,缺少时代性、人民性与思想性,有的只是阿谀、粉饰、炫耀甚至欺骗。那样的诗,只能速朽。那么,什么情况、环境下才能出诗人呢?笔者以为如下:
一是,愤怒出诗人。愤怒中出来的是愤怒,还有对社会的审视,还有真言、诤言,有对社会现象的剖析与描述。
二是,悲痛出诗人。悲痛中出来的是悲痛,为民族的不幸而悲,还有化悲痛为力量出勇敢,也出坚韧坚强,出力量,出信心与决心。
三是,奋斗出诗人。奋斗中出来的是奋斗,还有思索、总结、追问,还有“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喟叹与“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坚持与决心。
门外论诗,难免有隔靴瘙痒之弊,为此,写下以上感言,与诗友们商榷、请教。
戒烟
文/郑敏灵
说起戒烟,我可有故事讲。过去,我在家只要吃过饭或干着活,总是津津有味地抽着烟,一天要抽两包烟,把夹烟的指头和住的房子都熏得黄黄的。说句难听的:宁可不吃饭,也得抽烟。为此,老伴唠叨了大半辈子让我戒烟,我也戒过几次。记得有一次,因抽烟忘了看粥锅,把熬的粥给熬糊了,自己后悔至极,一古恼曾把火柴、香烟都放入炉子烧了。那次戒的时间较长,大概有一个月,后来,在一次酒场上又抽上了。
以前,尽管老伴、儿女怎么劝说抽烟对身体有害处,说什么抽烟时间长的人肺都变黑了。学医的女儿曾拿回过X光片让我看,我都没有引起重视,照抽不误,总认为,饭后一支烟,赛如活神仙;干活抽烟解乏。就这样,从年轻一直抽到退休那年。
2011年,在国外工作的儿媳生大孙子,让老伴和我去侍候月子。在商量去不去时,其中有一个条件就是我要是去,得戒烟才行。原因很简单,儿媳工作的国家不允许抽烟,为了侍候儿媳和孙子,我表示不抽了,和老伴一起去国外侍候儿媳的月子。
记得当时,我心里想的嘴里说的都是不抽烟了,但在准备走过程中,还是偷偷地买了烟,准备在路上或到了国外偷偷地抽。就是在临走的前两个小时,女儿跟她叔叔、婶子和要送我们的亲朋好友夸赞我说:“我老爸这次是下了决心了,已经有好几天没抽烟了。值得给点个大大的赞。”我听后,心里犯了嘀咕,也是,自己已经表态不抽烟了,才能与老伴去侍候儿媳的月子,直白地讲,才能看到盼望已久的孙子。尤其是想起女儿讲给自己抽烟的害处,女儿说:“燃烧的香烟里含有300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和焦油,还有剧毒的氰化物。尼古丁毒性很大,7滴就可以毒死一匹马。吸二手烟的危害更大。”想想女儿跟自己说过的,便毅然决然地把自己偷偷买的烟扔到了垃圾桶里。
故事讲到此,我不但戒了烟,也与老伴圆满地把儿媳的月子侍候结束了。如今,自戒了烟后,不咳嗽了,也不吐黄痰了,身体也明显好转。用老伴的话说:“脸色与抽烟时都不一样了,过去脸色是暗灰色,现在是红润润的。”至此,以我戒烟的经历,希望抽烟的人能有所感悟,认清危害,放下手中的香烟,也戒烟吧!
原创首发
秋收往事
文/郑敏灵
1985年仲秋,我和往年一样,回家探亲帮父母收秋。这是我参加工作后(我家乡1980年包产到户)第五个年头回家探亲帮父母收割秋季的庄稼。分田到户后,因我父亲体弱多病,母亲是小脚(旧社会妇女必须裹脚而致),劳动费劲儿而困难。因此,春天种地都是亲戚或邻居帮种,管理也是村子里的好心人帮忙(那时还不时兴雇人劳作),秋收都是我和妹妹(也在银川工作)请探亲假回家去收。
记得我小时候,父亲还没得病,家里的自留地、院子里的地都是我帮父母种、管理和收获。我十岁那年,秋收帮父母掰玉米棒子,刚开始掰自我感觉还行,速度也不慢,有时候比母亲掰的还快。待连续掰快一晌午时,双手被玉米叶子划了几道小口子,口子虽不大,但一粘水还是挺疼的。虽然有些疼,但是,看到收获的玉米棒儿,心里则是甜滋滋的。当晚回家,父母不顾一天的劳累,母亲拿出平时攒的几斤面粉,和了约2斤面擀了手工面条,用黄瓜鸡蛋打卤,让全家人美美地吃了一顿,说是犒劳一下我这个能干的儿子,当时,我心里不知有多美和自豪。
第二天,母亲又用半熟的玉米退下粒以后,用擀面杖把玉米粒擀碎,做了一顿毛儿干饭(当地用半熟的玉米粒碾碎后蒸熟吃的一种饭食),毛儿干饭既香又有点儿甜,我和弟妹们都非常爱吃。直至现在,已逾九十岁高龄的母亲还能做毛干饭给家人吃。
我家乡有句老话“恁叫蛋(冰雹)打,不能生割”,其意思是说,辛辛苦苦劳作大半年,庄稼要熟饱满,所产粮食秕子少。那时候,田地收割都是传统的人工加镰刀。每到秋收时,父亲先要到田里瞧瞧,查看谷黍成熟程度。收早了秕子多,收晚了有的庄稼脱粒,减产(谷子、高粱等)。收割一般在上午,一是干活儿凉快;二是有些庄稼赶潮劲儿脱粒少。下午天热我和母亲在家休息,父亲用排子车(当地一种可推可拉的车子)把收的庄稼拉回家。有时候趁晚上凉快还要干一阵儿,也就是那年收完秋,父亲不知怎么得了一种啥病,经多方医治也没有根除,身体瘦弱无力,体力活一点也干不了了……
每年秋收时,各家的半大孩子们也不消停,下午一放学撂下书包,趁早儿到田里拾玉米、捡拾土豆、谷穗儿、炸落的豆粒等。每次出发前,约几个小伙伴,要紧的事,要偷拿上火柴,等捡拾的差不多了,小伙伴们就地取材,搂揽些干枯的土豆秧儿作穰柴,点着,然后各自从自己捡拾的土豆中拿出几个放在穰柴上,不多会儿,土豆被烧得“噼哩啪啦”作响。过顿饭工夫,土豆烧好了,吃起来沙绵,待吃完土豆,个个嘴角两边黑乎乎的,小伙伴们互相一阵“傻笑”,然后拎着“成果”各自回家。
如今,父亲十几年前去世,母亲虽年逾九十,但身体还蛮好,母亲现在的田地由弟弟耕种。弟弟说:“近二十年,年年丰收,尤其是实行转包耕种以后,土地连成片,种、收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产量比以前高了好多,每亩可净赚三百元以上。”我虽已退休十多年,但每年秋收时节都要回老家帮家人收秋,享受那收秋过程中的乐趣和与乡亲们聊天的情缘。
原创首发
走进神奇宁夏
文/郑敏灵
你是从清晨剪下的一片朝霞
你是从黑夜裁下的一簇篝火
你是洪钟敲出的一首赞歌
你是亮丽的一抹秋色
你是中国版图上神奇的亮色
你在祖国的儿女里
你娇小 秀丽
你地处大西北
背依巍巍贺兰山
臂挽黄河水
目望着太阳升起
灿烂的笑洒满黄土地
你靠黄河富了宁夏
盛产的小麦籽粒饱满
稻谷成色国内一流
尤其是近年来生产的蟹稻
国内闻名
特产枸杞 发菜 二毛皮
更是抢手货
宁夏的著名景点
沙湖是一幅世界少有的画
沙坡头是一首韵美的诗
塞上江南是音乐人弹奏的旋律
神奇的宁夏
具有南方的云 北方的风
冬暖夏凉的天气
使得许多外地人来这里购房养老
宁夏与其他省份频繁的交流
发展了经济 增进了友谊
宁夏6、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牛羊成群 瓜果飘香 美丽如画
贺兰山岩画 西夏王陵的传奇
串成了一个个神奇的故事
今天 我自豪地跟您说
神奇的宁夏 永远欢迎您
原创首发
咏牛
负轭拉犁陇亩行,倔犟善良从人令。
驾车运货劲无穷,任劳苦不善言行。
甘与农家栉雨风,埋头劳作不问停。
鲁迅尚为孺子牛,名副其实不耸听。
咏冬
光透璃窗阳台亮,阳台花卉蕊芬芳。
休闲品茗眺远景,扶窗诵诗情绪昂。
畅想未来不是梦,实体创业专家帮。
农家冬闲变冬忙,温棚菜蔬长势旺。
咏梅
严冬腊梅艳蕊藏,覆雪透红秀春光。
枝枝抹脂癯仙醉,锦黛纷争玉蝶忙。
雪盼梅妃梅盼雪,塘飞鹤羽鹤飞塘。
梅雪互融成一景,文人墨客赋诗行。
十六字令 . 秋韵
文/郑敏灵
秋,红绿褐黄竞枝头,层林染,美哉丹青手。
秋,良田阡陌皆金牛,万民乐,
童叟忙丰收。
秋,水天一色雾霾休,碧空净,
再无当日愁。
秋,家和国兴逐潮头,龙飞舞,
梦景眼底收。
秋,别春离夏迎寒流,天轮回,
人生大镜头。
五绝 . 雪
(去声十八啸)
日照雪消融,残云枝上掉。
谁言化雪寒,却有梅花笑。
五绝 . 冬雪
(上声二十二养韵)
潇洒献殷勤,孩童打雪仗。
银装旷野茫,素裹山川苍。
五绝 . 赏雪
(上声二十三梗)
瑞雪喜婆娑,祥云浮梦影。
趣赏雪景美,静瞧雪清冷。
原创首发
用我的心,聆听中国
穿越时空,我随云绕雾翩跹而来。把心跳寄送给寂寞,把呼吸暂借给宁静,用孤独熏染过的心贴在耳畔,聆听中国。
遥望历史的长河,我曾挽着好奇和惊叹行走在光阳的回廊里,数千年的古调从彩虹微弯的弦上飘荡而来。
三皇的神圣雕刻着龙腾的传说,五帝的政德翻开了数千年后世子孙的生活。
砚台弥漫着墨香,整齐的方块字浮动着甲骨文的暗影。青铜器精美了夏商周的年轮,更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
百家思想筑垒了一个春秋,警世的寓言成语鲜活了一个战国。
秦砖还在诉说着长城下的艰辛和意志,汉瓦里仿佛传来丝绸之路上的驼铃与马蹄的回响。丝绸之路扩大了
数个朝代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贸易的往来。
赤壁的乱石惊涛卷起了三国多少风流人物?忧伤了几多小乔初嫁的容颜?
釆菊东篱回,又见东西晋行云流水的书法。古今有多少爱好者倾心于它。
采莲南塘秋,又闻南北朝不绝如缕的歌谣。唱遍了各个民族的生活空间。
隋的工匠用赵州桥架起了世界最古老的奇迹,唐装的华彩辉煌了东方盛世的绝句诗篇。如今人人都能背诵唐诗几首。
宋的子民用火药点燃了智慧用造纸印刷了文明,婉约丽词吐露着一个时代悠长的浪漫。
元明清小说的细节及超群的想象,你是否听见金陵十二钗从挂着水帘的仙山传来她们娇嗔的话语和心湖波纹划响的闺怨。啊,请聆听一一
北国的雪花绽开的皑皑喜悦;
南国的樱桃熟透的红红相思;
东方的日出在海岸升起出行的曲调;
西部的暮阳在山腰落下晚归的音符;
和煦的春风牵着天安门前的五星红旗曼舞;
皎洁的月光吻着挺拔闪耀的东方明珠;
长长的哈达在布达拉飞扬吉祥;
祝酒的词律在草原上醉倒欢笑。
啊,还有一一
那园林里被花朵扯住的青春;
那三山五岳被碧树拴着的精神;
那长江黄河在血管里奔腾的生命;
那淋湿了油纸伞的小巷里丁香一样美的爱情。
啊,让我们在新时代的浪潮中
聆听祖国传出各行各业的捷报声!
耐人寻味的风
文/郑敏灵
耐人寻味的风
吹进楼群
吹进小区家家户户的窗台
带着贺兰山的气息
裹着云的妖娆
一路吹佛着人们的脸庞
连小树吹得都在摇晃
它含情似水,润着人们的心田
它如火添柴,生活的如火如荼
抚摸过涛涛奔流的黄河水
亲吻过生我养我的沃土
它附耳告诉我
别离开它,因为天下黄河富宁夏
耐人寻味的风
从西边贺兰山的山巅吹来
淡淡的泥土味扑鼻
还有那牧民烧火做饭的烟气
穿过银川城绿化的林带
越过一条条繁华的道路
春风吹绿了草木
夏风吹掉了人们头上的汗
秋风吹的树叶落了满地
冬风吹的动物冬眠入了洞
即便不怕冷的家狗和猫也找有阳光
的地方
眯上了眼
安静地打起了细鼾
冬闲变冬忙的农民把设施农业
温棚里的菜蔬瓜果拾掇的长得正欢
耐人寻味的风
从西边贺兰山的山巅吹来
从春吹到冬
从早吹到晚
把四季的消息告诉远方知情的人
也将外面的精彩捎回我的家园一一
可爱的宁夏银川



投稿须知
1、【双槐文学艺术社】为文学和书画艺术综合微刊平台,欢迎您关注公众号shhwxyshy。投稿方式:邮箱投稿[564231311@qq.com]。为了扩大宣传,凡双槐文学艺术社刊出作品,同步在微博推出。优秀作品在城市头条刊发。
2、微刊欢迎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以微小说1篇,散文1篇(含散文诗2篇)、诗歌(现代诗3首、古诗词5首)、摄影书画不限,作品+个人简介+照片格式发。城市头条精选10人荟萃文选推送。微刊为每日专刊,城市头条为周刊。
3、请投稿作者认真检查后再投稿,文责自负。投稿15日内未刊登,请自行处理,恕不退回。
4、稿酬由读者来定。文章发布后,一周内到账的赞赏额,30%作为平台运营,20%奖励编辑和诵读者,50%归作者所有,所有稿酬按微信公众平台和城市头条平台扣除费用的比例计酬。稿酬以微信红包形式7天后发放,无赞赏就无稿酬,10元及以下不发放。领取赞赏请加主编微信,以便按时发放。凡无转发朋友圈或阅读量不足100者,本刊不再编辑刊发。
5、本平台所有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进行删除。
6、本平台所有作品诗作者原创授权发布,严禁未经平台授权转载,保护原创权益。




中国双槐文学艺术传媒中心
平台团队
社长兼总编:马诚
责 任 编 辑:潇潇
文 案 策 划:彦程
编委
现代诗部:春华秋实 周文东 伊晓雪
古诗部:白雪 祝汉波 孙师峰(火焰)
微小说部:窦秋昌(鲁秋)董永卿
散文部:苏保忠
书画部:王福源 墨缘
外联部:流云

本刊特约作家(诗人):
祝汉波(湖北)周文东(新疆)
董永卿(河南)苏保忠(河北)
伊晓雪(黑龙江)孙师峰(火焰)(河北)
窦秋昌(鲁秋)(山东)
张世民(山东)夕阳音(广东)
本刊特约书画家:
王福源(黑龙江)



(以下排名按发表作品顺序)
由于版面限制,部分列出,敬请谅解
本刊刊出著名作家名录

匡天龙(广东)中国作协会员
周铁株(广东)中国作协会员
王克臣(北京)中国作家协会
北陕(陕西)中国作家协会中华辞赋社
马忠方(湖南)世纪百家高级创作员
周家俊(山东)军旅作家
胡世健(湖北)西部军旅诗人
张寿岭(甘肃)诗词作家
徐锦成(江苏)中国诗词文化传承者
许刚(山西)中国精短文学学会会员
李刚(四川)中华文化艺术推广联合会会员
雪潮 (湖北)省研学旅行导师
赵有成(陕西)西安市未央区作协会员
牛占才(宁夏)石嘴山市作协会员
李德山(山水行旅)(河南)省诗歌研究协会会员
萧成明(云南)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
张富礼(河南)中国文化管理协会
工作委员会会员
杭义才(江苏)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
王楚雄(广州)香港诗词学会会员
高淦青(江苏)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
张金福(贵州)《当代作家协会》会员
张淸彦(河北)中国作家交流协会会员
邓友谱(湖北)海内外书画艺术联谊会会员
杨广武(老鹰)(吉林)世界汉语文学
作家协会会员
杨贵平(贵州)中国矿业作家协会会员
吴文琴(广州)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
邓林铭(广西)北流市科普作家协会
主席
黄昌才(湖南)中国诗书画家网
艺术家委员会副主席
刘如春(广州)中华散文网创委会
副主席
林克胜(吉林)原长春市文联
副主席
张洪生(黑龙江)鸡西作协
副主席
赵放岚(云南)世界文学艺术家协会
副主席
杨洪超(河南)中国诗词研究会副会长
刘作礼 (吉林)长春日报社巡视员
马晓春(甘肃)中国少数民族作家
丁虎田(印清)(山西)普应寺住持
兼佛教协会诗人
李威(四川)实力派诗人
周凰(山东)中国著名百强
网红诗人
魏国成(河南)中国文坛百强榜
十大杰出诗人
王利全(云南)中华文化
十大杰出诗人
李立方(香港)著名诗人
施怡淡(香港)著名诗人
贺梅芳(香港)诗人
陈涛(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川鹰(福建)华东理工大学
客座教授
姚树元(江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文化干事
。。。。。。
本刊刊出海外作家和书画家名录
唐生趣经(美国)犹他大学
博士
谢世明(美国)金山中书画艺术研究院
会员
迦南美地(澳大利亚)华文报刊
福音栏目自由撰稿人
杨新华(澳大利亚)自由撰稿人
书含(西班牙)华文自由撰稿人
黄科(巴拿马)华文自由撰稿人
郭醒奇(加拿大)华文自由撰稿人
。。。。。
本刊刊出著名书画家名录
郝建华(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梁超龙(广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郭东昌(广西)中国当代书画名家
彭梓校(湖南)中国当代书画名家
于顺生(湖南)中国五行画创立者
刘德芳(河南)中国根笔书法创立者
伊和君(山东)中国当代花鸟画院
副院长
余海军(湖北)深圳市传奇教育书画院
院长
张建新(山东)杜受田书画院
院长
曹大步(江苏)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
常务理事
余子(浙江)著名书画家
葛裕钧(江苏)著名书画家
于文京(山东)文化部老年書畫研究會
會員
吴成都(江苏)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刘保进(山东)中国书画名家网艺委会
副主席
李志明(河南)中国书画艺术指导委员会
瘦金体书法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
徐忠源(山东)中国书画家协会
副会长
杨瑞堂(山东)(英国)牛津艺术学院
客座教授
牛津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杨福平(甘肃)南京市长江书画艺术
研究院教授
。。。。。。
友情刊出其他平台作者名录
张玉庭(安徽)《读者》
特约作家
朱建中(江西)“中国乡村诗人”
认证作家
高淦青(江苏)《中国作家报》
专栏作家
吴传中(江苏)《当代作家陈列馆》
专栏作家
张洪斌(河南)《美塑》杂志社
签约作家
王正平(上海)《新月小诗》
特约诗人
王成元(河南)筑梦文学社
特约作者
谦诚【中国】新时代诗典
签约诗人
崔凤芹(吉林)青年作家网
签约作家
马萌勃(甘肃)《中国诗歌网》
驻站诗人
陈国生(湖南)中国诗歌网
认证诗人
曾吉林(重庆)央视12频道夕阳红栏目
报道诗人
韩子君(黑龙江)《世界华人文学》
中国东北分社副社长、副主编
朱守平(浙江)中国远山文学网
副总编辑
王继杰(安徽)《三江吟苑》
执行主编
李忠会(广州)《南海老干》
主编
李江红《文艺作家》平台
副主编
马新(陕西)军地红色文学
副主编
袁子弹(湖北)中国诗词流派网
编辑
杨松(宁波)诗友之家
总裁
黄昌才(湖南)中国诗书画家网艺术家
委员会副主席
徐克(江苏)东方文明传播会江苏分会
副主席
张峰(河南)南国文学总社
郑州分社社长
李振峰(山西)县诗词协会
副理事长
孙清华(山东)潍坊市奎文作协
理事
魏兴元(山西)《诗词世界》杂志社
理事
董峰(江苏)全球汉诗总会
理事
孙海勇(西魂)(新疆)中国青年诗人协会
理事
唐子岳(湖南)株洲市诗协
理事
刘卫军(湖南)益阳市老干诗词协会
理事
王朝霞(山西)全民悦读太原阅读会
宣传部部长
李桐林(吉林)松原市楹联协会
副秘书长
胡荣誉(学藩)(湖南)孔子诗歌协会
副秘书长


扫二维码
关注《双槐文学艺术社》公众号

点击下面点赞、评论和打赏,
您将感受到原创作品的力量,
您的赞赏是作者创作动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