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瑞稷
播讲:李文宇 编配:杨建松

上期:第八章 情谊
【编者导语】
庚子年,武汉战疫惊心动魄,白衣天使生死一搏。英雄城的光辉史册,将永远铭记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瑞稷先生这篇长篇报告文学《危机时刻》,让我们跟随着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赵洪洋主任惊心动魄的足迹,回放武汉封城抗疫期间英雄群体们的真实故事,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催人泪下撼人心魄!本平台将分期推送刊发这部重磅力作,敬请关注!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评留言并分享,传颂英雄故事,弘扬抗疫精神!感谢您的聆听!

第九章 出院
作者:瑞稷
好的消息终于传来了,7名最初感染的神经外科护士经治疗痊愈就要出院了。赵主任得知这一消息,像孩子一样,鼓着掌蹦跳了起来,这是自疫情以来他最高兴的一天。他想找朋友一起好好喝一顿酒庆祝一下,但这时还在封城期间,没有酒店和餐厅营业,他想和同事一起唱唱卡拉OK,一扫疫情以来的忧虑、苦闷和悲伤情绪,但这也不可能。他能释放自己喜悦之情的方式只能是将这一喜讯告诉每一个他所见到的同事,并和他们碰碰胳膊肘。听到这一喜讯的同事无不露出欣喜的目光,有的激动得不禁潸然泪下。继赵主任为募捐物资发出大量微信、短信后,这一次他又把患病医务人员痊愈出院的消息用大量短信和微信的方式发给了同事、朋友和亲属。在微信和短信后面,他给亲朋好友还加了一句“我想拥抱你!”有位熟知赵主任的朋友看了短信惊愕地说,一向矜持、沉稳的赵主任是疯了么?但大家都理解,在这个时刻,他这么疯一疯是再正常不过了。
赵主任给即将出院的护士长打了个电话,了解科室出院的名单、人数,出院的具体时间,了解这些是因为他要为出院的本科室职工准备每人一份礼品,他要亲自去迎接神经外科英勇的儿女们光荣出院。准备些什么礼品呢?他与王羡科和新来增援的詹昱新护士长商量,最后确定为鲜花、手套、消毒液、口罩等防护用品和牛奶水果。



就在赵主任满怀喜悦的准备迎接患病职工出院时,网上却有人发了这样的信息,发信息人预测,这些刚出院的医务人员可能会面对新的不利环境,为担心复发,配偶、子女、亲戚朋友和同事很可能疏远她们,造成她们的心理障碍。得知赵主任要亲自去迎接,也有同事和朋友劝道,你已马上六十的人了,好好保重自己,这种有感染风险的事,让年轻的护士长去去就行了。赵主任看在眼里,听在耳里,不仅毫不动摇,反而更坚定他亲自迎接出院职工的决定。他对支部书记和王羡科护士长说,以后每次都不要忘记通知他迎接出院职工,同时也要求科室干部能去的尽量去,要热热闹闹的迎接她们回家,不能凉了她们的心。

迎接科室员工出院的时候终于到了,赵主任和分管医疗姜主任、支部书记周教授还有两位护士长早早地等候在隔离病房门口,医院的书记、院长和媒体记者也陆续来到。此时正值寒潮,寒风吹在脸上,像被冰刷子刷过一般,人不停地跺着脚,保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心里却是暖暖的。

迎接科室员工出院的时候终于到了,赵主任和分管医疗姜主任、支部书记周教授还有两位护士长早早地等候在隔离病房门口,医院的书记、院长和媒体记者也陆续来到。此时正值寒潮,寒风吹在脸上,像被冰刷子刷过一般,人不停地跺着脚,保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心里却是暖暖的。
出院的员工在主管教授周琼陪同下走出了隔离病房,赵主任团队的人马上把鲜花送到了她们手中,赵主任大步走向他们中间,他张开双臂想拥抱自己日夜惦念的姐妹们,突然闪光灯频繁亮了起来,赵主任意识到这是公共场合,他不能用更能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去迎接这些刚刚度过一劫的兄弟姐妹们,他只能以作揖和碰胳膀肘的方式来表达一直 以来对他们的担心和思念,他用颤抖的声音大声喊着:“欢迎回家!欢迎回家!”看着满头白发,面带憔悴的赵主任来迎接,神经外科的同事们抿着嘴,不让泪水流出来,她们想起在自己患病初期时,赵主任为使她们能早日住院,到处奔走求人,住院期间又时时关注患者的病情进展,购买营养品给每位患病同事,甚至亲自做一些情绪不稳定的患者的思想工作,今天,他又不顾身体不适,一大早顶着寒风在这里等着迎接她们出院,她们庆幸在协和医院这样协诚仁和的地方工作,她们感到温暖,因为他们不论生病与否都一直在神经外科这个大家庭受到鼓舞、关心和热爱。看着赵主任与出院院员工的热火劲,呼啦一下媒体记者把赵主任围了起来。赵主任慌了,指着站在一旁的周教授说“是周教授的团队治好了她们,你们采访她去。”媒体的镜头马上转向了周教授,几位记者也跟了过去,开始采访。趁着这空,赵主任和出院的员工聊起了她们在住院期间的情况以及科室医护人员抗疫和坚守岗位的情况。

聊的差不多了,赵主任看看周教授那边采访也接近尾声了,他径直走向周教授,给她鞠了一躬,感谢她在短时间内治好了科室这么多患病职工。赵主任很能理解周教授在接受治疗本院确诊新冠肺炎职工任务时所承受的压力,领导的信任,全院职工的厚望,患者家属的期待。表面看上去,她沉稳干练,没把压力看成负担,她只是一心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细心研究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她默默地把压力化作了她工作的动力,在央视记者董倩采访她时,她说的话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一个医生袒露治疗患者心路的叙述,不同的是她更多的参入了对同一战壕战友的那种深情和怜惜。

周教授听了赵教授感谢的话,她笑了笑,职责所在嘛。她接着说:“神经外科的患病职工在接受治疗期间,感觉到她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体再跟病魔做斗争,他们经常交流对治疗的体验,互相鼓励,互相加油,从而有了一个与疾病作斗争的好心态。对配合我们的治疗大有好处。你们科室负责人对她们的关心既是对她们也是对我们的促进啊。”

(负责治疗本院感染医护人员的呼吸科周琼教授。她曾在央视面对面节目接受著名主持人董倩的采访。)
当天,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武汉协和医院被感染医务人员出院的消息;第二天,各大媒体都在主要版面刊登了这一新闻。赵主任迎接出院医务人员的照片也登在了《China Daily》中国日报的头版。这是在向国人和世界昭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完全可以战胜的,这在疫情早期那种悲观情绪笼罩的情况下,无异于拨云见日,也是对国外敌对势力幸灾乐祸态度的有力回击。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完全有信心、有能力领导全国人民抗击疫情,并最终取得全面胜利。

(中国日报(英文)头版刋登赵主任迎接出院医务人员)
看了这些报道,赵主任想起了这段时间有很多同道发来短信和微信,询问科室状况和被感染医务人员情况,他与其说是忙,倒不如说是不知如何回复为好,所以一直没有回复。现在有这么振奋人心的消息,是时候给同道们一个交代了。他略微思考了一下,笔在白纸上飞舞起来。次日,神经外科最有影响的专业媒体《神外资讯》发布了一篇文章:
《告全国神经外科同行书》
尊敬的各位神经外科同行:
您们好!当前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疫情仍在持续发酵中。
在此次疫情中, 武汉市有多家医院报告了神经外科有医护人员感染的情况,正是由于神经外科将确诊和疑似感染的医护人员及时和最先上报,才使得众多专家和政府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进行再认识,得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肯定会人传人的结论。让政府更早调整防治策略。
在疫情面前,神经外科医生、护士没有退缩,坚守岗位,战斗在与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作斗争的第一线。党支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带头冲向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在党员同志的示范下,军心稳定,工作有条不紊展开。那些已感染的医护人员也相互鼓励,积极配合隔离治疗。各医院也及时安排隔离病房对医护人员进行积极治疗。今天刚传来喜讯,这些隔离治疗的医护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复查核酸检测结果已经转阴,病情好转,肺CT结果明显改善,这充分说明该疾病是可以治疗的。这为我们战胜疾病注入了极大的信心!
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众多神经外科及专家们纷纷发来慰问信和慰问电,您们的关心和支持是我们坚持前进的巨大动力,在此对您们表示衷心感谢!
目前在党中央的正确、有力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联防联控,掀起一场没有硝烟的抗击病毒的人民战争。我们坚信,在各级政府努力下,在科研工作者的钻研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在广大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的付出下,在你们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定能筑起坚固的防控之墙,战胜病毒的侵袭,取得最后的胜利!
湖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赵洪洋
后续——第十章
敬请期待 更加精彩……

赵洪洋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协和医院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博士导师 、 德国萨尔州立大学带薪教授。湖北省第八届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第一届神经外科医师协会主任委员、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副会长。近两年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发表诗歌、散文及朗诵作品6篇,获得2020全国抗疫征文“逆风奔跑的人”一等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江日报、武汉春秋杂志、今日头条、湖北朗诵艺术家公众平台、都市头条、北京天合朗诵艺术团平台发表文学作品十余篇。参编两部抗疫诗文集。

播讲:李文宇,武汉文宇有声语言工作室创始人,高校教师,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湖北新生代配音师、媒体人。先后为厦门电视台、湖北之声、娄底综合广播等省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服务。声音形象出现在各大广播电视台及网络媒体,服务企业包括:北斗导航、国家电网、当代集团、福田汽车、湖北质监局、中国指数研究院等国内大型企事业单位。扎根湖北文艺圈,吸纳一批有声语言领域专家学者,创立“武汉文宇有声语言工作室”。

编配: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深圳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九州风雅颂朗诵艺术团副秘书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请点击下面链接,欣赏作者更多作品——
《我与上甘岭英雄连长相处的日子》
《理发》
《送饭》
《珍惜那轮夕阳》
《医师如将士》
《医师节 何为医者仁心 ?》
《酒》
《我们这一代中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