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郊好去处
□ 陈广祥
在京郊大地,有个石楼镇,可是平原乡镇。有辉煌的过去,也是举世瞩目,有亩产吨粮的美称,也有致富的产业,崛起的砖厂,使平整土地,挖掘出了大坑,俗称京城楼有多高,石楼土坑就有多深!
这产业转行,生态的恢复,国家政策实施,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实施平原造林战略,石楼的林地,迅猛发展,林地面积,超过预期的想像。
林地茂盛,树木挺拔,感觉这树下的经济,却选择经营项目,还要统筹安排,做到深耕细做,不但要产生经济效益,也要产生社会效益,其发展前景巨大,需要智慧的人开发,不图眼前利益,从长远发展着想,必将成为产业,在京郊大地兴起。
这平原造林,绿化了土地,却迎来新的产业,树下经济,草根堂这一新生事物兴起,带来石楼兴旺。可是,这项工程实施者,竟然是石楼镇杨附马庄村的杨平,是一位女强人。杨平出身于中医世家,祖辈靠中药行医,置身于中医药研究,从郎中做起,成为中医世家,到了杨平这代,仍然对中医药执着热爱,对父辈这份家业,既要有传承,而且发杨光大,勇于挑起重担。成立草根堂合作社,建了中医博物馆,在房山也是首创,受其父辈的熏陶,传播着中医文化。
博物馆展厅,大约六百平米,布置井井有条,摆的展品,都跟传统中医有关,展示着中医文化。当走进中医药博物馆,眼前一亮,据然有这么细心的人,收集这么多中医老物件,每件都是珍品,与中医药有关,不愧为中医世家,继承中医文化,让其发扬光大。
在博物馆内,布置个诊所,清朝年间装饰,门前挂个标志,中间有药字,四角各占一个字“散丹膏丸”,这四个字,代表药铺四种药剂,早先的药铺的牌匾,让人一瞧,便是街上药铺,也告知患者,药铺经营的种类,在当时还是齐全。这四剂分别为散剂、丸剂、丹剂和膏剂。看着药铺柜台上,放着各种倒药具,有石制材质,也有铁制材质,却分不同型号,药铺司药所用。而身后的药柜,标有各种草药名称的抽屉,分上左右标志,拉开抽屉贯例识别。这左边放个桌子,坐堂郎中的桌,上面放着诊器,还有郎中的帽托,笔墨纸砚,开处方所用,旁面放个保险柜,保险柜并不是铁制,而是木结构,虽是保险柜,感觉顺手可以提走,救死扶伤,挽救人生命,邪恶人之少,都是心明眼亮的人。柜台上放个摇铃,患者诊疗之后,前厅坐等拿药,先听到铃声,然后才是喊声。让人感觉中医药发展,从郎中坐诊,到伙计抓药,一切都呈现人们面前。
瞧着这药铺景情,便想起著名教育家黄齐生,并没有读过私塾,也没有进入学堂,却被父亲送进了药铺,当了一名学徒工。药铺老板是知名秀才,不但满腹经纶,还是名医世家,在这种环境里,不但认字读书,还可接触社会,让黄齐生迅速成长,成为著名教育家。
在博物馆内,这中草药博大精深,看郎中治病,了解中草药发展。为了展示中草药,也做了精心设计,瞧着草药识别采集,便想走唐代诗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郎中行医采药,也是爬山越岭,肩背小篓,手握镐头,奔波在深山老林,寻找各类草药。
草药采回之后,还要分段加工,手工制作,用筛子晾晒,也是避免污染。而有些草药,不能在阳光下瀑晒,必须需要阴干,才能保持疗效。药分四剂,还要晾干制作,成为丹剂、丸剂、散剂、膏剂,都将展示出来。这四剂药中,就目前来看,还有片剂、冲剂和注射剂。
中医诊病,靠得是望、闻、问、切,感觉病人的状态,把好脉搏,断定病人气血欠佳,还要问话了解,判断患者病情。郎中脑子里掌据许多药方,不同的用处,便迅速找出良方,心知肚明,随手开方,让学徒抓药,并准确无误。
也有遇到难题,俗称疑难杂症,从脉搏,看症状,问其状况,却没有可施的良方,只好集中判断,对照一个药方,掌握好剂量,这是特殊病人,必须打破常规,中药协调法,适当的加量,看其效果如何?
一般的病,来中医治病,判断无误,开上三副药,可药完病除,即可摔锅送病魔,这是人之常情。中药的用量,剂量的掌握,需准确无误,这就需要一个尺度。古代靠天平,秤之有效。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天平,到了三国,才有杆秤,中间的提绳移到一端。宋代发明微型器具,用小铜点做刻度标记的微型秤,俗称戥子,最大称量为斤,也设定盘星。古时杆秤,十六两为一斤,刻有十六颗星,十六颗星也有指像,分为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剩余三颗星,称为福、禄、寿三颗,告诉做人的道理,人在做天在看,如果缺斤少两,将必折福、折禄、折寿,药铺的人,救死扶伤,都自觉遵守。
有德才兼备的人,传播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有深奥的文化,哪一件展品?都有丰富的含义,只要细心了解,它的起源发展,到救死扶伤,革命的人道主义,这话是毛主席为白求恩提词,却有其深刻道理,也包括中医药文化,却高超的医术,只是治病救人。
博物馆内,在一个展柜上,摆放着几个不同时期药箱,既有皮制,也有革制,中间都有“十”字标志,白底红字,十分明显,看着这些物品,便想起赤脚医生,他们生活在农村,属于乡医,又是全科诊疗,常背着药箱,走街串户,为患者打针送药,解除病痛。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大雪封路,都阻挡不住他们的脚步。想起那个时代,也是精彩的一幕。在广阔的天地,也称得上白衣战士,解除病魔。闲时还要上山采药,也种植药材,把草药制为成药,供病人食用,看着这药箱,便有深刻回忆,记录中药发展的里程,还有这段精彩的篇章。
馆内中药标本,了解中草药来历,看见一个大蜂巢、也瞧见一个蚁巢,摆放在展柜里,都是治病良药,蜂巢也分树上和崖上,又分蜜蜂和山蜂,也听说过养山蜂,山蜂也称土蜂,作为药用的山蜂蜜,在治疗方面,效果更佳,虽只听说,却有实效。
展柜上放个桂皮标本,做工精细,板面放有红花,看着像一幅画。桂皮是一种调料,炖肉时放点桂皮,肉鲜味美,看着一块块桂皮,虽然没见过桂树,看见桂皮的维度,感觉桂树也粗壮,而也制成标本,形像生动,一目了然,可见杨总的细心,细节决定成败。
有人讲,中药疗效太慢,需要过程,任何事物都需要过程。在博物馆,有项慧民活动,俗称制作香包,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药类不同,香包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不同。在炎热的初秋,蚊虫叮咬严重,一款防蚊虫香包盛行。这炎热的天气,却蚊虫叮咬,也是烦事,点燃蚊香,又怕危害健康。运用香包驱蚊,效果更佳,有利于健康。于是,便产生了兴趣,在别人制作的香包,也随便求得一包,回家放在枕边,真是效果极佳,当晚没有蚊子叮咬,解决蚊虫叮咬的烦恼。
博物馆的深层含义,展示中医药文化,出了博物馆,钻进一片森林,树下经济,草药的种植,体现耕种文化。这树下经济,带动产业发展,随着文旅结合,在石楼创造一片天地,从而改变树下杂草丛生,荒废的林园,经过了规划,成为植物乐园。据草根堂杨总介绍,十六地规划林地,在草根堂合作社,倡导树下规划,以种植中草药为主,识别中草药生长期,药用与食用结合,传承中草药文化,自然成为杨总的目标。
这林下的风光,虽然透过一经光线,却没有闷热感,感觉清凉舒适,特别爽快。一畦畦不同的植被,都以绿色呈现,有些盛开着花朵,色彩斑斓,极为壮观。这是视觉上的欣赏,可嗅觉方面,可闻到中药的花香,清香飘逸,感觉非常舒服。
这是一块种着不同药材的园,让人自然识别中草药。看着各种药材,便想起山里的生活,学生时代,也曾上山,刨过软志,翻过蝎子,在那特殊的年代,去供销社收购站,拿劳动的成果,去换点零钱,弄个块八毛钱,感觉愉快,心里美滋滋,也有幸福感。
草根堂中草药园,常种药材三香,既是木香、沉香?还有藿香。这三香飘香,既可入药,又可食用,可为两全其美。木香的功效,有其行气,健脾消食功效,还可以止吐降压等功效。在食用方面,也较为广泛,即可煲粥煲汤,还可以炖煮,味道鲜美。可藿香的功效,为祛暑解表,化温和胃,附加治疗感冒。食用法为,既可以凉拌,爽口败火,摊黄菜里,还可放点藿香,味道鲜嫩,食用也有疗效。沉香的功效,用于行气止痛,还可温中止呕和纳气平喘。其顺气功效显著。可食用中,只能间接,大多以佐料相用,增加美味色感。
三香的功效显著,这园里还有三黄,也显成效。通常为黄芩、黄精、黄芪,在种植园里,即可以识别,也可以鉴赏,了解其功效。如黄芩的功效,即可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还可以止血安胎,可是位良药,泡酒煲汤可以食用。可黄芪,是一补药,改善心脏功能,促进机体代谢,有降压护肝作用,并调节血糖之功效,还有抗菌及抑制病毒作用。
黄精,也是一种补药,曾在烂石山见过,药秧不太明显,只是根部药用,可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这中草药园里,即可闻到花味飘香,识别中草药功效。不但可见到三香三黄,还可识别知母和桔梗,还有药用紫苏,观赏白露桑成长,瞧着却神奇。
在植物中,可知花桑和油桑的区别,却不知这白露桑的用处,也是初次听到,头一次看见,了解的不多,只是听草根堂杨总介绍,才略知一二。白露桑并不成材,只是枝条茂盛,每个枝条都长着桑叶,绿绿葱葱,瞧着一片喜悦,白露桑即可以药用,降糖降血脂,也可以蚕食,还可以食用。
这草根堂,可为夏季仙林,文旅结合一块宝地,在酷暑的夏季,特别是七八两月,阴雨连天,泥石流杵龙吧现像,影响进山的心情,也不安全。可这平原乡镇,却有个草根堂,不存在危险,玩得也即兴,又了解中医药文化,品尝草根堂美食,可以放宽心情。
草根堂里,既有孩子们的乐园,也有成人的领地,炎热的夏天,早上清蒸,中午燥炒,下午红烧,这都啥感觉?可走进草根堂,清凉舒适,烦躁感抛去,立刻来了精神。孩子们可寻找拓展训练,走吊桥跨单边,热闹非凡。成人们可以陪同,也可树下观光,在亭子里可饮茶聊天,清爽的空气,爽朗的笑声,留影拍照。当感觉肚子饥饿时,便选择一个蒙古包,周边清水环绕。
坐进清凉的蒙古包,要上几个家常菜,算不上美味佳肴,却让你回味无穷,每一道菜都是草根堂精心研制,道道精美可口,疗效解饱,城市感觉难已寻找。只有在草根堂,才能品尝地道的菜,薄荷叶炸鱼,清脆可口,吃者不腻。苏子叶拌豆腐,味道鲜美,红花摊鸡蛋,点缀鸡蛋的颜色,有蛋的纯香,有红花的药效,感觉吃饭就在食疗。每道菜都有中草药成份,既有治病的功效,也有保健的成分,食疗保健全效。清水绿草喂出的山羊,经过炭火的烤制,味道鲜嫩。还有白露桑叶包子,口感柔软,有降糖降脂之功效,在全民健身保健之时,也是倍受关注。
石楼便是贾岛故乡,有诗的传承,有诗的氛围,发杨光大。树下经济,在石楼草根堂,在襄附马庄村,了解中医药发展,传播中医药文化,即可品尝美食,探索中医药文化,高品质郊游,感觉乐呵呵,其融融,心情确实愉悦。
作者简介:陈广祥,北京房山人,文学爱好者,也曾发表过文章,现为房山作家协会理事,西潞街道写作协会秘书长,《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渤海风杂志签约作者,老舍文学院学员,曾与人合作出版《金色年华》散文集,仍热衷于文学事业。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how_2954259.html&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