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一书画作品选》自序

文/余一

《余一书画作品专刊》,先用网络平台推出,得益于国内几大媒体,尤其是中央电视台“好品牌”栏目及“好品牌书画院的推广,在本人及广州的朋友还有几位专业书画家的策划下,该作品集收录了余一近五年来的国画、书法作品。这是我多年前的一个夙愿,因为小时候过麻疹,小学二年休学在家,于是央求我外婆从山区小镇徒步几十公里,买回一套蜡笔与两盒水彩颜料,几支画笔下,开始无师指导,仅凭自己的小聪明与摸索,开始画画。
那时的我在家中的木板墙壁与砖瓦墙上,画出了我大批的临摹作品。有香烟盒图片、火柴盒上的火花、家中被子上的凤凰、鸟雀和各类花纹图案,最后是临摹家中自己省吃俭用购得的小人书——名家画《连环画》,其中有《武松打虎》系列、《西游记》系列保存了几十年,随着新农村建设,我的系列绘画册子与作品随着祖上老土屋的坍塌而淹没在岁月的灰烬之中。
从小的愿望,是成为一个画家。因为作画家,可以随心所欲地画出自己想要画的一切。
可惜,这个幼小的夙愿被压抑了,因为我的小山村,没有一个会画画的人,也不用说找个老师辅导,更不必说上少年宫。在读书要文化成绩,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学习氛围下,我的愿望落空了。
但现在我想:做个画家画画,可能有其功利目的,而现在的余一搞书画,纯为个人爱好,不求回报,只顾耕耘。虽然梦破碎了,但笔还在;虽然画家当不成,但诗人、书画爱好者,我还是有信心的。
本次的推送,主要是2020年庚子疫情以来的绘画小结,这里增补了一些以往的作品,并将手机屏幕的画面进行了调整,便于各位朋友先睹为快并收藏、点评,这是余一对自己书画作品的一次全面检阅,涉及的年度之跨度有四年之久,也就是说,是我最近四年间首次拿起毛笔作画,一些练习的草稿与想像之作。
记得四年前,首次用毛笔画《雪狼印象》与《广州园林》还有《老屋》,发微信朋友圈,得到许多朋友的点赞和关注。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拿起笔就不停地画,我有个观点:平时练习当创作,真正创作当练习。因为这样你平时的每一个临摹与绘画都是高要求的,一旦参赛或应征来创作,就会没有压力与紧张啦!就这样积一成多,集腋成裘,遂有了此网络画册也。余一幸甚,幸甚。谢谢各位朋友及四海方家之不弃。
《余一新国画精选集》集子里的只是我整体画作的三分之一(大概从六七百张作品里精选一部分),我爱画旧屋,源于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旧屋、老土屋,各地的老房子,有一股陈旧和昔日遗存的味道,更有她几百年的风雨沧桑,丰富的故事和里面的人文,坚定了自己有朝一日画下来的冲动。但收集故园,老房子,古屋的资料在十多年前,甚至更早。以前我做文化编辑的年间,经常在网络空间留心这类资料。比如牌坊,我收集过三千张各地不同造型、江南塞北等地的不同图片;单我们各地的古镇、文化老街、各种风情地貌的建筑,图片达一万八千多张,正是这样广泛的关注与收集,让我随心所欲地画着各类老房子,土屋、木屋,围屋、窑洞;亭台楼阁与破旧茅舍,这些都是现代都市人行将忘却的“故园印象”。画故园,弥漫着乡愁;画旧屋,唯有增添惦念的情愫;画老房子,成我心上病。这就是我们人文摄影与人文油画所及的乡愿吧。
但最近,我接到我的老乡,原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创作编导室主任、著名书法家、诗人吴国平老师的点拨,他忠告我以后画老房子,少画断壁残垣,颓墙断檐,因为这些东西在国画中一来不可以挂出,二来是风水中之大忌,三来会影响自己的健康。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聊了近一个半钟,从书画聊及诗歌,从创作聊到欣赏,给我许多启迪与感悟,这里真诚地向吴国平先生致敬!——谢谢老师。
所以,此作品集之后,我必须调整思路,改进技法、转变观念,今后多画美的、新的、好看的、有历史底蕴、富人文价值的,有保存意义的,可以张挂的“新故园系列”。
人生中有学不完的,画不完,看不完,美不尽的风景,但总有一个点、一帧图、一个剪影属于你我心仪的,那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时光。
————————————————
附;余一先生近年来绘画精选















——————————
【策划】刘道复,粲然,余一
【责编】余一
【编辑及制作】纯憙、晓莉、雨涵
【出品人】一道诗艺社总社 余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