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下 粮 仓
文/蒋四清
一年一度的基层农技推广骨干能力提升培训班如期开班,作为基层农业战线上的科技工作者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及粮仓充实的责任重大。
民以食为天。仓廪实,天下安。
民以食为天,粮食关系国家生死存亡,是国之大事。
中国有句古话,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中国传统上是农耕为基础的农业社会,历代重农抑商,把粮食问题看成国家社稷的根本,吃饱饭是传统中国人千百年的首要期望值。
培训班高主任说,这次培训实训场地在池州的陵阳“天下粮仓”文化产业园,我们将在此参观学习,体验民以食为天的农耕博物馆文化。
听到说“天下粮仓”,我想起有一部当时很火的电视剧《天下粮仓》,它是一部民生题材的电视剧,也是一部反贪剧。
电视剧《天下粮仓》讲述了乾隆即位初年励精图治,充裕国库粮仓的问题。危难之际,刑部尚书刘统勋扶棺履任,统领一大批正直廉洁和为民请愿的诤臣在这个赤地千里的乾隆元年,干出了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这次我们实训地“天下粮仓”文化产业园会是什么样的地方,我们很期待。
中午时分,我们一行来到了陵阳“天下粮仓”基地。
天下粮仓主题文化园位于陵阳镇,天下粮仓原建有6个国家储备粮仓,内含粮食仓库、榨油作坊,见证了陵阳人民勤劳耕作、颗粒归仓、丰衣足食、欣欣向荣的历史景象。园区规划布局分为:茶艺馆、宁氏宗祠、粮票博物馆、农耕博物馆、木榨油坊、人民公社大食堂。天下粮仓主题文化园是非遗文化传承、就餐、观赏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服务区。
整个园区按“田”字进行布局,分成粮票博物馆、农耕文化体验馆、茶艺文化体验馆、农副加工产品展示馆、百艺馆等,景区以农耕文化、粮食文化和粮票文化为主题,并建有徽派庭院、水榭、小型图书馆等,景区内石板路曲径通幽,建筑古朴典雅。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建于1957年的人民公社大食堂,人民公社大食堂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的产物。在公社化运动中,各村生产队都成立了公共食堂,“吃饭不花钱”的宗旨得到空前发展,很多地方宣布人民公社为全民所有制,并试点“向共产主义过渡”。但这一试验型的“共产主义大锅饭”没过两三年便宣告终结。多年过去,外墙之上早已有了历史的痕迹。可这座与共和国同年代的陵阳公社大食堂,依然屹立如斯,默默诉说着那段逝去的时光。
再往里走,我们便到了粮票展览馆。放眼望去,满目皆是粮票,在这里,唯一的感受便只有震撼。这里共收集了20多万张粮票,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布票、面票、蛋票,还有粪票……此外,还藏有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张粮票、印有毛主席画像仅发行一年的粮票、少数民族使用粮票等等。
毛主席曾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物资匮乏,人们买任何东西都需要粮票,那段艰难的历史,我们已经很难想象,只能凭借着一张张粮票,对话那段流逝的岁月。离开粮票博物馆,映入眼帘的就是农耕博物馆。
农耕博物馆,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农用工具也越来越先进。而传统的农耕时代的用具逐渐消失,旋耕机代替了牛拉犁,播种机代替了人工点种,收割机取代了镰刀。各种各样的新机器出现在田野上,古老的农耕工具渐渐消失,这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纪念和保护。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农业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漫步其间,随处可见象征着农耕文明的器物:算盘、秤杆、马灯……在这里,好似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萦绕周身的只有那件件器物所带来的厚重历史感。最后,是陵阳艺术馆,从农耕博物馆迈入这里,好似一下穿越回了现代。在这里,你可以品茶论道,也可以享受美食,还可以凭栏眺望欣赏江南小镇独有的诗意风情。此外,不可不提的便是位于景区中心广场的甯氏宗祠。完整协调的徽派建筑,气氛浓厚的宗族文化,都在向世人展示着甯氏作为一个古老的家族所代表的优秀传统,发展至今,已然成为了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艺吧是以喝茶休息、同学聚会、战友聚会、公司年会为主的娱乐场所。大厅桌子上有一只神兽,它的正对面是一块元宝,元宝的后面是一个巨大的壁炉,神兽是貔貅,貔貅寓意为只进不出,元宝代表的是财富,壁炉代表粮仓,连起来的意思就是摸一摸貔貅就可以拥有财富和粮食,把它们装进自己的口袋,外人是很难拿出来的。
从1949年,到2022年,天下粮仓历经沧桑巨变,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迎接着各方来客。感受时代,回顾历史,安徽陵阳,天下粮仓,只等您来。
【作者简介】
蒋四清,女,基层农机人,性格热情开朗,待人友好,为人诚实谦虚。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有耐心。具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善于与人沟通,有一颗简单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