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色欲腾龙虎气,松风疑带凤鸾声
——九龙观,湘西北道家第一观
文/解黎晴
“九龙绕廓而来一颗明珠宛在芙蓉烟雨,万马窥江已去半规浮玉依然杨柳楼台。”品味清知县沙上铸所题九龙观楹联,目光抚爱着山脚涌清泉,山腰横翠柏,山顶踞道观——因九峰并峙若九龙腾飞而得名的胜地,在人间世上为数极少。然而,隐秀在道家七十二福地三十二洞天的九龙山,便是一处绝妙的仙境。
武陵山脉从湘西一路磅礴向东而来,至桃源县浯溪河乡依然群峰叠嶂,青云山巍巍余脉拱出的九龙山,坐拥三潭、九泉、九台、十石、十一涧、二十四涧、三十六岩、七十二峰仙居秀色,具野、奇、清、逸、幽之美。屹立其间的九龙山道观晨钟暮鼓,早在唐开元年间(公元717——742年)即建祠修观,唐德宗时(公元780年前后)便筑有宫殿五座,待到明永乐初年,顺应天下尊奉真武大帝的潮流,更是造就数百座殿宇,二十多处亭台、楼阁、宫观、殿堂,遍布曲溪、幽壑、绝顶,可谓肇始于唐,初兴于宋,发达于元,鼎盛于明,光大于清,民国初年,香火依旧兴旺……历千年春秋,九龙观遭狂风暴雨而不剥蚀,受惊雷闪电竟未损毁,致使宏伟的道观被誉为 “湘西北道家第一观”。
借农历九月初九为真武大帝得道升仙的吉日(农历三月初三为其诞辰之日),我随四方进香、卜卦、朝圣的游客,在九龙山寻幽、探胜、问道,转过九龙观牌坊后,不觉走近龙潭溪上悬崖岭头的真武殿。
伫立庙门前,但见朱檐碧瓦,琉璃生辉,殿前松柏掩映,花草馥郁。假若大雾弥漫,我也许会腾云驾雾如神似仙了。
走进殿门,真武大帝着十二章纹帝服,端坐于殿堂之上,作视察三界状,威严,庄重。左侍拘谨恭顺的捧册金童,右立娴雅俊逸的托印玉女,专替真武记录三界中的善恶功过;担当护卫的水火二将,执旗捧剑,拱守两厢。龟蛇合体演变成“玄武”,成为镇守九龙山的水神。
水神玄武隐喻着与帝王们延续千年不可分割的祈雨缘分。真武殿是他在人间的居所,高坐在山崖之顶,倾听众生的祈祷,脸上隐现慈祥的微笑,眼底俯瞰着苍茫群山。
揖别真武,心头默诵着“玄圣威灵真宰阴阳万邦协和民安乐,天人共仰武震乾坤七日妖氛尽荡平” 的楹联,不觉走近仿佛蛟龙出水腾空横跨在龙潭溪上的飞虹桥头。你,是否引渡来来往往的香客从凡间到达仙境呢?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此时,阵阵山风从桥上吹来,潺潺流水在墩下流去。溪穿乱石,飞悬巨岩,水入深潭,时而急流穿涧,跌为悬泉;时而静水绕林,霞雾生烟。溪上斑驳的柏姿随着阳光的照射,清晰如画地印在碧波上。松风吹拂,涟漪轻荡,树影散乱,游鱼逐浪,别有一番妙趣。 “八九远相吞溪山隐约都成世界神仙自桃花流出,鱼龙今又变雷雨纷拿定有精灵恍惚随云气飞来。”这正是——神圣显赫四方景仰,时雨滋润五谷丰登。
走过飞虹桥,接踵而至的便是半山腰上从碧空降落的天梯。
天梯分为左右两条,中间高卧一通巨碑,在碑顶最为壮硕的神龙的率领下,也分左右盘踞着八条栩栩如生的小龙,似乎在争夺、守护着一颗浑圆、硕大的明珠,也许是一轮放射温暖的太阳——如果没有它,群龙就会高飞远走回归在德山脚下老龙潭里。自古相传,此山神龙井曾栖有十条斩妖除魔的巨龙,名叫“十龙山”;忽一日,一条嫌阳气太盛的雌龙飞走,从此这座山更名为“九龙山”,飞走的雌龙独居在较远的山头上,那座带来福祉的山便叫“飞龙山”。
在天梯上攀登,宛若在一条苍龙的脊背上爬行,令人心生惶恐。
我只好斜倚在栏杆上小憩。此时太阳西斜,千万条金光散落在群山之间。我的目光从峡谷抬起,顺着天梯锁定在三清殿上。突然,一片金光在金殿屋顶上闪耀,金殿显得是那样的崇高、明亮、神圣。在那一瞬间,我感受到的不知是震惊、诧异,还是感动!也许,金殿使信仰者的心灵由信念升华出崇拜之情,金顶是一种超凡入圣的大美、至美,仰望金顶,唤起人们的崇高、敬仰和神圣之感。
攀爬在天梯之上,方能体会登峰的艰难和金顶的神圣,也终于拾级而上的登到天梯之顶。
迎面的三清殿巍峨矗立,直插云霄。三清殿耸峙在险峻的林壑之巅,常年被云雾润泽变得灵动而神秘。在道教故事中,这里是天宫与人间的分界处,常有仙人神游于此,风、云、雨、雪都愿意在此停留。
三清殿两侧分别筑有钟楼鼓楼,上为悬山式勾连前后卷棚顶,前檐和两侧有昂嘴、龙凤等雕镂装饰,周围斗拱交错,四角铁马叮当。主殿为圆山式歇山顶,殿外檐际,悬盘龙斗边馏金牌额。绕过香炉,台阶由巨大的条石依山就势垒砌而成。在仙宫之门前徘徊,“九龙吐水溪壑奔腾百川东去通千派,三山焕瑞云霞缥缈万里西来第一山” 的殿联迎面高悬。此刻,来自金顶的阳光让人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幸福。
步入殿内,香案上,几柱香火幽幽燃烧,缭绕的香烟飘散出清淡悠远的馥郁。大殿内部彩绘着四梁六柱,四角斜梁上饰垂花或寿桃,梁柱接榫处雀替飞翔,使两侧殿壁上降龙、伏虎画像生动起来。神坛上方高悬“金光妙相”四字匾额,藻井上悬挂一颗鎏金的明珠,人称“避风仙珠”,以保证殿内神灯长明。
这就是仙界!仙界是无数道徒冥想中的圣境,从最初的欲界六天到元始天尊居住的最高的大罗天,仙界里由低到高共有“三十六天”;皇帝是九五至尊,三清殿彩绘神龛供奉塑着金装的玉皇大帝,包括玄武、真武大帝,头上戴的桂冠上飘着九条冕旈,象征着极尊的地位。
“视不见听不闻妙哉希夷含玉清上清太清之旨,知其诀观其穹湛然沉静为天道地道人道之宗。”眼观殿堂之上悬挂颇富深意的黑底金字妙联,跪在神与人沟通的圣地,摒弃凡尘杂念,我口中喃喃,用虔诚之心奏出最美的乐曲,向神灵许下心中的祈愿,也许会感动神灵消灾降福吧。
迈出殿堂,踯躅在仙宫门外,守望着心中的那一份神圣。
在玉皇楼,巧遇住持李嘉志道长和几位道士,在用诵经声向神灵诉说内心的虔诚。据说李道长在九十八天的昏睡中,反复梦见玉皇大帝惠赐给她一根普度众生的玉针。大病不死的李道长于一九八一年在九龙观旧址自费结庐,用艾灸为信徒治病,并游历衡山、武当山、白云观等地宫殿,后在南岳受戒,回山后,一边修炼传道,一边筑堂造观,李道长便从多年前侠影仙踪的想象进入晨钟暮鼓的现实,相守着一份清贫和寂寞,她希望在道的世界中获得一种平和的心境和看待世界的智慧。因为这座巅峰上的殿堂或许意味着道教的高远至境,在与天相接的绝顶修身问道才是最终的理想——谁不想追求长生不老向往永恒的逍遥呢?
落日余晖中,徘徊在三清殿雄踞九龙脊背的台阶上,远眺凌空傲立的七十二峰,仿佛众星捧月般朝拱九龙主峰,九座山脉宛若九条青龙向着东方蜿蜒舞动,给人以雄伟、磅礴的飞腾之感。在饱经五百年风霜的老枫峻然独立的镇龙关,留存着贺龙奋笔书写的手迹。那是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七日,贺龙、萧克率领红二、六军团打败国民党第十军罗汝疆的第三十四旅,有力的配合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浯溪河大捷”后,贺龙率部重返湘西,途经九龙山赏观千峰叠翠,喜闻山中古刹钟声,不禁豪情万丈,纵身登上倒悬的峭崖,抽出随身的佩剑,在绝壁上镌刻出遒劲、刚健的四个大字——“江山如画”的珍贵墨宝与道长存。
九龙山水与元帅题词和道经故事巧妙融合,这些或在山坳之旁或在绝壁之上的宫、殿、楼、台、亭、阁恰到好处地融入了峰、峦、坡、崖、涧、岭之间,构成仙山琼阁的意味,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化境。
从山脚象征“人间”的建筑到山腰的“仙境”,再到山巅顶峰所代表神权皇权的“天国”,自两千五百年前《道德经》的流传,便有信徒们不远千里万里前往圣地共祈太和。他们仰望追寻的并不是这些肉眼所看到的巍峨殿堂,而是盘桓在他们灵魂深处的那份对先人的崇敬和对自然的礼赞。
走在下山的幽径上,远处村舍里的一缕缕炊烟正在袅袅升起。虽然金秋已不是碧桃开花的时令,在九龙山却遇上了桃开二度的奇迹——崖边横斜的桃树上,一枝枝花苞正在吐艳,这真是幸运的吉兆!
作者简介:
解黎晴,桃源土著。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文物报》《中国旅游报》《中国电视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北京日报》《天津日报》《湖南日报》《新疆日报》《羊城晚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和《人民文学》(增刊)《诗刊》《民族文学》《江河文学》《大地》《绿叶》《文化月刊》《飞天》《峨眉》《华夏散文》《散文天地》《散文诗》《散文诗世界》《朔方·散文时代》《青春》《青年作家》《青年文学家》《楚风》《岁月》《伊犁河》《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星星·散文诗》《芒种》等380多家报、刊、出版社发表1500多篇(首)作品。亦有作品相继在台港澳及海外付梓并被《散文选刊》《党政干部文摘》《文摘报》《中国剪报》《少年文摘报》《写作报》等转载。另有数十篇作品自然编入《首届世界华人游记征文大赛精选集》《中华散文精粹》《长江中游旅游文化》《奇哉张家界》《〈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之旅食天下》《<散文百家>十年精选》《知味——北京晚报“知味”年度文章精选》等全国性的选集选本。曾48次获全国及省市级文联、作协和《人民文学》《中国作家》《中华散文》《青年文学》《鸭绿江》《散文百家》《长江文艺》《地火》《文学报》等举办的全国性的文学奖。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