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者,书者
文/李彦昕
与王源达老师相识不到五年,相见不过五次,却有着老朋友一样的信赖和默契,见与不见,一样亲切温暖。一句话,我们有缘。
立身平正沉稳,待人豁达宽厚;对名利非常淡泊,对艺术却异常执着;内有云水胸襟赤子情怀,外显长者气度师者风范。这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人格,也是王源达先生给我的深刻印象。
他的作品,有一股扑面而来的古风和清气。朴厚宽博,阳光洁净。有师者传道解惑的良苦用心,有书者临池挥翰的艺术才情,也有琴师轻轻拉出的动人曲调。综合的内美和丰富的内涵令人心向往之。欣赏这样的艺术,是一种净化和提升。
在乙未头伏一个炎热的午后,我有幸与王老师促膝倾谈。从彼此最感兴趣的书法,到艺术、人生、哲学,以及由此推而广之的种种话题。这种随心所欲式的谈话无疑是热烈而又欢快的。这样的过程不仅愉悦了彼此,也使得他的书法在我的眼里更加鲜活起来。不再是纸上的横竖撇捺,也不再是静态的浓淡干湿。他的家风,他的人品;他的高雅格调,他的深厚功力;他的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满足感,他的从周身洋溢着的幸福感,都使得纸上动人心魄的铁画银钩,散发出窗外伏天阳光一样火热的气息和滚烫的力量。这就是艺术,这就是魅力,这就是生命的绽放和人格的升华。
和“文学是人学”一样,书法归根结底是人法。人的想法、做法、活法,凡此种种,何其多也。可谓千人千面,千手千象。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劳动与创造,世界固然无法想象,而如果缺少对美的教育和宣传,即使是大师的创作,也会因酒香巷深而问津乏人。美盲要比文盲多,皆源于此。
令人振奋的是源达老先生福源深厚,受众宽广。2008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其两本作品集(《王源达书法作品集》、《项羽本纪》),后者被宿迁市政府选为贵宾礼品馈赠重要客商,对宣传楚文化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从交谈中得知,今秋教师节期间,宿豫区教育局还将为他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这是对先生书法艺术的充分肯定和隆重推介,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表彰和褒奖所有在这一片热土上辛勤耕耘的优秀教师。对于主办方,对于先生本人,其意义的重要和深远不言而喻。
源达先生生于建国前,出身书香门第、教师世家。忠厚传家、诗书继世,是其家训和安生立命的准则。1965年,19岁的他高中毕业,即被家乡小学选入扫盲班代课,从此,步入教师行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直至2006年6月正式退休,整整四十一年光阴。其间的经历漫长而又充实,平凡而又快乐。因工作实绩突出得以转正,又因书法特长被安排进城。1998年至2007年,他还以优秀教师、文艺界代表和无党派人士的身份,连续两届当选宿豫县政协委员。作为一名教师,他是成功的,也是幸运的。他的成功在于能够始终从事着自己热爱的事业,他的幸运则在于每一次机会来临总有贵人相助。得道多助,逆境顺走,成就了今天的王源达。知足感恩,乐观自信,幸福了他自己,也感染着每一个与他交往的人。
自1967年起,教书之余,他开始迷上书法。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他执着艺术,心无旁骛。在书法上,广泛临习古人法帖,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等大家楷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和米芾等多家行书,凭着过人的天分和勤奋,他很快步入艺术门径,并得到周围认可和普遍好评,成为当年蔡集乡的宣传骨干。其后的几十年中,他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更加执着。1982年起,参加著名书法家徐静渔主办的无锡书法专科学校函授班,师承上海书法名家景玉州先生,并得到戚庆隆、姜华等书法名家指教,受益良多。三年的专业学习,他的书艺得到全面提高,开始归入正法体系。1995年成为专职书法教师后,有了更加充裕的研习时间和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教学相长,渐得碑帖相融、刚柔相济的书法三昧,沉稳凝重、清新明朗的个人书法面貌得以显现。此后,在省级、国家级书法大赛中屡屡入展、获奖,一系列的优异成绩使他成为宿迁市最早一批国家级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大家、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中央中直机关分会常务副会长邹德忠先生细观作品后,认为用笔循规守法,有魏碑厚重朴茂之风格,对他的书法艺术褒扬有加。
艺术上的成功带给他无尽的快乐,这种快乐他一直坚持与众人分享。多年的教师生涯蕴育了他授人以渔的美德,尽可能的满足书法爱好者的学习需求。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只要有人愿意学,只要有人找到他,都来者不拒,倾囊相授。时光荏苒,一批批学生茁壮成长,不少人还走上了专业道路。对于书法普及工作,他的付出和贡献有口皆碑。
一名优秀的教师,一位出色的书家。一路走来,王老师步步坚实,步步登高。师者,书者,二者成其一,不枉此生也;二者合为一,前生造化也。这造化,源于真,源于善,源于他爱美的天性和忘我的追求,更源于真善美看不见的竞争力和恒久的正能量。
作者简介:
李彦昕,原名:李艳新,男,汉族,1974年4月生,老中专生,江苏睢宁人。自幼酷爱文学,做过企业会计、象棋教师、机关秘书、村支书、宣传干部等。自上世纪90年代起发表散文若干。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