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的时刻
王连骥
我于抗美援朝时期因入军事干部学校而离开淮阴中学,不觉已五十一年了。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与我国东北只一水之隔,美帝国主义已把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唇亡齿寒,情形危急。刚刚成立还不到一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着一场生死抉择,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毅然决然地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一方面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另一方面在国内掀起抗美援朝运动,既动员全国人民捐献飞机大炮援助朝鲜,又动员爱国青年参军到朝鲜战场去打击侵略者。当时的淮中校园群情激愤,全校师生大会、学生会的干部会、党员团员会、积子座谈会一个连一个召开。陈天马校长在师生大会上作动员,章继成副校长在党团员会上号召党团员带头参加军事干校,政治处主任左言清在学生会的干部会上要求人人表态。结合抗美援朝形势的文艺演出一场接一场。活报剧《打倒杜鲁门》、《打倒李承晚》在校内演,到大街上演。在积子座谈会和各班班会上,热血青年个个写血书,贴在班级墙报栏内,贴到学校大礼堂里,全体同学的爱国热情达到了沸点。就在这个基础上,1951年元旦前后淮中高年级同学60多人第一批走出校门,踏上抗美援朝征程。寒假过后,新学期开始,学校的抗美援朝宣传活动迅即进人高潮,爱国学子的血书又不时地贴到班级、大礼堂、校长室。在上级统一部署下,好不容易挨到期终考试结束,决定了第二批参加军事干部学校的同学共50多人,其中就有我们初一(乙)班的佘绍周和我二人的名字,因为我们年级低,而血书却写得最多。记得我们参军同学先离开学校,各人都没有告诉家里,秘密地住到市区娃娃井东边的酱园巷淮师老校区,训练了十多天。7月16日晚,清江市市委书记兼市长沈樵枫在胜利饭店宴请我们淮中的参军同学,对我们这批投笔从戎的淮中学子表示敬意,为我们送行,勉励我们服从祖国需要,英勇杀敌,早日把美国鬼子赶出朝鲜去,卫祖国保和平。7月17日上午,我们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大闸口乘上南下的轮船,离开了淮中,离开了淮阴城,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途。
在母校淮中百年校庆之际,我特写下半个世纪前抗美援朝时期母校的这段往事,这既是母校历史上光辉的一页,又是我人生的起点,更是我在淮中时期最难忘的时刻。

(图为1951年7月14日苏北淮阴中学参加军事干部学校时参军同学合影。前排右三为王连骥)
(作者系江苏省淮阴工商局高级经济师)
注:为淮中百年校庆而作,原载2002年10月31日《淮海晚报》第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