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念泸州妃子笑
文/徐永强
荔枝是一种喜热的植物,多分布于低纬度的亚热带地区,其被写入文学作品,最早大概当推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中的“隐夫薁棣,答沓离支”,文中的”离支”即今之荔枝.没到泸州之前,我一直以为荔枝就只生长于岭南地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影响,并常有一个难以释怀的心结,直到这次走进泸州,心结才突然被打开,有豁然开朗之喜。
晚唐诗人杜牧路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于唐玄宗荒淫误国之史实,文思泉涌,一口气写下三首绝句,其中讽刺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的一首尤为精彩,几乎家喻户晓: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的绝句韵远神远,意境幽美,立意新,议论警拔,堪称唐绝之嗣响。后人在对这首绝句作注解时也大多依据《新唐书•李妃传》中的“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就连新近出版各种唐诗评注之类的书籍在对杜牧这首绝句作注释时也照抄照搬,说杨贵妃当年吃的荔枝是从岭南运来的。我每读之,不免常常替古人担心----荔枝方暑而熟,不耐储藏,经宿则败,而岭南到长安数千里之遥,且路途不便,需要翻山越岭,涉水过河,纵使一路上有很多驿站和以逸待劳的马匹,要想一日之内从岭南赶到长安,驿站换乘要多快?这马一小时要跑多少里程才能在天黑前赶到长安城里?宫廷里还得多少太监像运动场上的接力赛一样快速飞跑才能把新鲜荔枝送到贵妃嘴边?
这次泸州国际诗酒文化艺术节期间,在酒城论坛上,忽然听到专家说泸州盛产荔枝,且品种多达几十种,色、香、味、形俱佳,杨贵妃当年吃的荔枝就是从泸州运去的。我一闻此言,顿如醍醐灌顶一般,久郁的心结一下被打开了:原来泸州也盛产荔枝!泸州到长安可不像岭南到长安那么路途遥遥,在靠马匹托运的唐代完全可以做到朝发夕至---我心中那匹唐代的马儿,你可以慢些走了!
这大概也可以解释安史之乱一爆发,玄宗带着心爱的妃子为何不往别处,单单要到四川——泸州荔枝香啊!这位前期勤政并在历史上创下开元盛世这样不朽伟业,后期淫政且不顾伦理地也要把儿媳娶上来的风流天子,宁舍江山不舍美人,在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逃难中也不忘去再讨妃子一笑。
文学作品的魅力真大,杜牧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让一千多年后的今天的杏花村酒业人笑得合不拢嘴,泸州人干脆把当年杨贵妃爱吃的那种荔枝直接命名为妃子笑。据说,被打上妃子笑标签的泸州荔枝从不愁销路,这妃子笑的魅力就不一般。还真应了那句俗语所说,妃子一笑倾城,再笑倾国,褒姒的两笑让周幽王命丧黄泉;杨贵妃的再笑终于笑掉了唐玄宗的大好江山。等到各地平叛成功,昔日的玄宗皇帝从四川风尘仆仆地再赶回长安,江山早就易主,是人家的了,他只能住进兴庆宫做太上皇,一边赋闲去了。
我是在一个初冬时节走进泸州的,错过了荔枝的成熟季节,当然没能尝到妃子笑。不过,在我家乡襄阳的集市上,每年夏天也有很多外面运来的新鲜荔枝,我也常爱买些吃,只是不知道是否有从泸州运来的那种妃子笑?
作者简介:
徐永强,生于196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散文多次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奖,如《黄河赋》、《独恋太极拳》、《好习惯保健康》、《气功助我养生》等等;书法作品入展“平复帖”、“全国作家书法展”、“风云榜”、“五台山千人写经”、“秦篆汉隶”等众多展赛,另有作品被多家馆藏及被一些风景区刻石等等。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