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食不素
文/赵文新
中午单位为了犒劳同志们一年的辛苦,老板特意加了几个肉菜,同志们吃得酣畅淋漓,而我却成了一道风景,因为我吃素食,不得不自己带上咸菜去食堂与同志们会餐。
主任也是我家沾点边的亲戚,跟我半开玩笑说:姑,你就吃一回吧,没事。
“不吃。边都不沾。”说完我感觉我有点像刘胡兰。
一桌人大眼瞪小眼,像看动物一样看着我,继而便七嘴八舌,当然不乏素食与佛教之间的牵连,言语中还夹杂着讽刺与挖苦。
他们嘴里说着很香的时候,我开始恶心,就像我看到了被人剥了皮的动物,鲜血淋漓那样反胃。
我知道辩解在一些人面前是苍白无力的,只好让他们尽兴。
我舀了两勺鸡蛋羹放在米饭里。一位实习生说:赵姐,看哪个能吃,你就多舀点。
旁边的几位女同事也说:对,哪个你能吃,就多吃点。
刚才那几位可能觉得自己有点那个了,闭嘴了。
我开始有了一点胃口,我觉得我应该说几句了。
我吃素食要追溯到2014年,那年我得了严重的胆囊炎,严重到什程度,说了一般人也不会明白。我从原来体重的128斤直降到一年后的88斤,这个概念我想会小学算数的人都能懂。
也许是我与素食的缘分,也许是人生的一场修行和考验,很快我从吃肉动物的群体里被分离出来,不是因为我“享受不了肉食”,而是不想吃,没有一点欲望。跟佛教没有关系,是一颗悲悯的心。
后来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吃素,身体会受不了。原因很简单,营养供应不足。可是这些人忘了,我们的祖辈父辈,生活在那个年代,一年到头能见着几次荤腥,而他们消耗的体力是现在人的几倍,手提肩扛,走个百八十里去市里,当天打来回,他们活了一辈子没有疑难杂症,没有心脑血管堵塞和糖尿病;也没听说过缺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倒是现在营养丰富的人们,从小缺这缺那,不到中年就开始也健康,三高困扰着近一半的人,尤其是欧美一些国家,每两个病死的人里,就有一个高血压。糖尿病这个以前没听说过的字眼,时不时发生在孩子身上;男科、妇科常见疾病比比皆是。而根据调查,患这些病的患者,吃肉者明显高于素食者。
我不敢说素食养生,但素食可以减少身心负担。
素食作为一种文化,可以追溯到西汉,豆腐的出现人们对素食有了初步的认识,此时素食与佛教没有亲戚关系,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佛教是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我国的。
素食没有“酒肉穿肠过”那么复杂。素食是一种境界,简简单单,心无杂念,发自内心的生活。往往有人说:我可记不住,管不住嘴。不是要记住什么,也不用刻意去管自己的嘴,一切愿力发自于心,心不贪婪,嘴便不去做。
也有人问,你说吃素与佛教没有关系,那么吃斋念佛又怎么解释?
很简单,佛教是信仰,不是迷信,是极高的境界,是一门深奥的科学。吃斋也好,拜佛也好,只知其一,理解偏激,不去吸收其中的精华,不讲仁义礼孝,不孝敬家中父母,只会烧香拜佛的人,哪里来的家国情怀。
素食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在我国,还推广到世界其他国。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多一点悲悯,少一些杀戮;多一点环保意识,就多一份健康。
喜欢素食的人,都有一颗悲悯的心。腊八节,凌源市四官营子宝寿寺的工作人员整整熬了三天腊八粥,一万六千多分,布施给医院、养老院、学校、环卫工人和交通执法大队等。师傅说:环卫工人很辛苦,处在社会最底层,可是一个城市的整洁离不开他们。这就是悲悯,是大爱之心。
我吃素食三年多了,我的身体越来越健康,今冬无雪,感冒泛滥,某校的一个班级,一个早晨创下了家长接走十八个孩子的记录。就在一些人认为我吃素食营养不良的时候,他们开始输液,而流行感冒绕开了我。
心无杂念,淡泊名利,远离烦恼。素食是一种境界,是心的修行,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和价值观的体现。
作者简介:
赵文新,女,1967年出生在辽西山区,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自从有作品入选《芙蓉国文汇》以来,已发表几十家报刊杂志,有作品编入年选或精选。多次参加网络大赛,诗歌、散文、小说均有获奖。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