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枣香时节访吴堡
文/张大川
去年9月下旬,我们一行3人,从三原岀发,驱车486公里,走包茂高速,途经耀州、铜川、宜君、黄陵、富县,再穿越延安,一路北上,经榆林,直抵吴堡县城。
经历了几个小时的行程,在吴堡县城稍事休息以后,我们就踏上寻访、游览吴堡名胜古迹之旅,感受吴堡别样的美!感受吴堡人民的淳朴、善良。
美丽的吴堡古城,位于吴堡县宋家川镇北2.5公里处,扼黄河,雄立于西岸山巅。吴堡古城是西北地区迄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千年古县城,依山而建,从远处放眼望去,依稀可见,古城呈不规则圆形,城周长约一千余米,占地面积也颇为壮观,城墙内为黄土夯筑,外用石砌,条石拉筋,城垣残高约十几米,原有的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及门楼,已被毁,眼前据说是昔日香火旺盛的娘娘庙、祖师庙,以及城内现有的数处清代窑洞,还保留的相对完整,这些建筑显得古朴、典雅。
来到吴堡之时,恰逢红枣挂果,抬眼望去,山坡之上,沟壑之间,卯梁当中,颗颗枣树挂满香甜欲滴的红枣,粒粒果实点缀着满山遍野,煞为好看,景色怡人。据说:传统的枣,原产于我国,二、三千年前,在《诗豳.七月》中就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记载,清代庆云诗人崔旭,在呤咏家乡枣熟时,有“河上秋林八月天,红珠颗颗压枝园;长腰健妇提筐去,打枣竿长二十拳。”又有“春风巳过又秋分,打枣声宣隔陇闻;三两人家十万树,田头屋脊晒云红”,一派丰收的盛世景象,作为食品的枣,在《周礼.天官.笾人》就有详尽的介绍,红枣既是好的食材,又是古代祭祀,馈赠嘉宾的首选,在《战国策.燕策一》就讲叙了这样一则非常有趣的故事:苏秦游说六国时,对燕文候说:“北有栆栗之利,民虽不田作,枣栗之实,足实于民,此所谓天府也”,可见,枣也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是治国安邦的基石支擇,同时也是“古丝绸之路”岀使西域的重要商品。
吴堡盛产红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前年的西周时期,那时黄河之滨的吴堡,就栽种枣树。看到山卵之间,沟壑之上一颗颗枣树,恰逢红枣挂果,晶莹剔透的红枣缀满枝头,心底无不渗透着喜悦之情。红枣做为吴堡的经济支撑点,享有“龙头”经济老大的地位,一直独领风骚,既带动起地域经济,又成为富甲一方的“摇钱树”,预计在新“丝绸之路”战略中将发挥主导地位。
沿着九曲黄河,汽车行驶在长约50公里,宽约10公里的优质红枣林,风吹枣花香,生长的枝繁茂盛的枣树,随着微风的轻拂,在田间、地垅、沟壑之上又奏起丰收的交响乐曲,唱响着吴堡的美好明天,讲叙着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停车走进一片茫茫的枣树林时,刚好碰到一位头裹白羊肚手巾的老大爷,正整理自家枣林的田垅,我们隨口问道:“大爷,估计今年的红枣收成如何哟!”大爷笑眯着眼,操着一口的陝北方言,微笑着说:“收成好呀,收成好呀!”言谈中流露岀无限的满足……。
吴堡也是红色故土。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经吴堡县岔上乡川口村东渡黄河,离开他热恋的陝甘宁边区,离开了延安,开赴河北省西柏坡,最后走进了北京城,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难忘的吴堡,神奇的吴堡,荡气回肠的吴堡,红色的吴堡,令人难以释怀的吴堡。
参观完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碑遗址后,我们又驱车前往距离吴堡县城以北40公里的张家乡寺沟村——柳青的故居。这里依山而建,柳青的故居是由上、下两排多孔窑洞组成,进入故居,从展版介绍上看到:1916年7月2日,著名作家柳青岀生于吴堡县张家乡寺沟村一个农民家庭,童年的柳青,聪颖好学,勤奋上进,柳青一生岀版了多部小说,其中,他所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业史》,奠定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文学创作的先锋地位。
恰闻枣香忆故人,来到吴堡,参观了著名作家柳青的故里,深深地缅怀斯人,神奇的吴堡!令人荡气回肠的吴堡,难忘的吴堡!吴堡,我爱你!祈愿吴堡的枣香,永远伴随着这里的一山一卯,沟壑梁梁。
作者简介:
张大川,男,陝西省三原县人。陕西省楹联学会会员、陕西省楹联学会三原分会理事、曾任媒体记者多年,作品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诗乡》、《诗歌报》、《黄河诗报》、《华商报》、《三秦都市报》、《党风廉政》等报刊、杂志发表。2013年,作品《虞美人》词作入选由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二屆中国百诗百联大赛作品精选集。2015年9月,作品《鹧鸪天·大美咸阳》,荣获首屆咸阳市文化艺术节暨“中国梦.咸阳情”诗词楹联大赛,诗词类优秀奖。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