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街的年味
□ 周功绪
老街的年味,宛如百年茅台一样,越品越香。
本人所说的这条老街,就是为三峡工程和葛洲坝工程做过两次无私奉献的太平溪老街。
太平溪老街,位于风景秀丽的太平溪溪口的长江边,是西陵峡北岸的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太平溪老街,历史悠久,名声远扬。
鸡蛋石、向阳船、石板街、板壁屋、吊脚楼、铁索桥、信号台、水文站、搬运队、“九四”中学、邮电支局、长办505、大老岭木材场、太平溪茶站和与信号台风雨同舟的老洞垉……既是这条街上及周边各具特色的“名胜古迹”,也是太平溪两万多名峡江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这条古老而文明的老街,谁也没想到,早在1997年大江截流后,就永远变成了三峡库区永不消失的水下风景。
这条老街,虽然不足两公里,但商铺云集,生意红火,热闹非凡。这里不仅是峡江儿女欢聚一堂的游乐中心,也是邓村乡、大老岭国营农场,乃至秭归银杏沱、兰陵溪一带老百姓的“购物天堂”。
老街的腊月,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一片繁华。四面八方、成群结队“飞”到街上购买年货的男女老少,把这条老街挤得水泄不通。那人山人海、川流不息的火爆场面,几乎与宜昌的陶珠路、武汉的汉正街、上海的“南京路”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向阳号轮船,应该是春节前后,太平溪老街最火热、最走俏、最备受关注的“活宝贝”。向阳号轮船,既是原宜昌县航运公司的“皇家一号”,又是这条老街的生命之船。它与这条老街有着血肉相连,情深似海的情感。在那“通讯靠吼、交通靠走”的贫困年代,它是峡江儿女离开故乡、走出宜昌、走向世界的唯一交通工具,也是太平溪乃至邓村的“海外游子”,返回故里万家团圆的唯一通道。那年前年后想“向阳”、盼“向阳”、抢“向阳”(抢买票、抢坐位)的欲望和仓里仓外密密麻麻的人海、上船下船踩得跳板“死去活来”的火爆场面,不知怎样形容为好。后来,为了缓解这一拥挤矛盾和化解这一重大安全风险,县航运公司干脆又增加了向阳二号。如今一提起这两条船,可以说,几万名峡江儿女,无不知晓,无不感激,无不感到亲切。八十年代初,我和功银哥、代菊姐在宜昌的几年打工之行,都得从内心地感谢这两条向阳号轮船。不然的话,我不可能很早闯荡宜昌、不可能很早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更不可能一次又一次地让我享受回家团年的温暖和幸福。

太平溪供销社、西陵商店、太平溪粮管所和太平溪菜市场,是全镇年货的最大供应商和最大贡献者。“三游春白酒、小苞谷酒、小溪塔香烟、阿诗玛香烟、美人沱的桃叶橙、龙潭坪的血橙、安仓坪的羊胯子、周家湾的腊蹄子、小溪口的土鸡公、太平溪的柴火豆腐、杜家院的生态磨芋和鸡蛋石的长江肥鱼”……不知走进了多少欢聚一堂,举杯畅饮的幸福家庭。
理发店、服装店和沿街摆地摊的……一进腊月,就日夜散发着浓浓的年味。烫发的、理发的、做新衣服的和买春联的……络绎不绝,高潮不断。一个个水色好、身材好、人品好的峡江美女,再经理发大师一番精心“打扮”后,显得格外妩媚动人。那各式各样的流行发型,在不同时装的衬托下,在高跟皮鞋的陪伴下,在流行音乐的盛迎下,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太平溪老街年前的一道亮丽风景。
到太平溪供销社买高档布料,做最流行的服装,是很多中、青年人年前的最爱。我于1992年春节前,在杜艳霞手里买了一米左右的上等布料,在“精彩”服装店做了一条西裤,不仅我爱不释手,而且引起不少人的羡慕。遗憾的是年后不久,这条裤子就被别人“借”走了,直到现在还没找回。

位于菜场附近的“精彩服装店”,因“精彩”老板而得名。这个路边店,虽然只有几平方米,但因精彩的手艺和良好的人品,生意十分火爆。成群结队量尺寸的、试衣服的、领服装的火热场面,不知给多少帅哥和美女带来了多少欢乐和惊喜。
写春联、买春联、贴春联,是太平溪老街别有一番风味的年味。“家家户户贴春联,红红火火迎新年”的壮观场面,时常在我脑海里飞扬。与我患难与共的好“战友”望开省,因与“省”字有缘,人们幽默地称为“省长”。这个本地的“老省长”,既是原太平溪广播站的老站长,又是知名的书法家。一手毛笔字,写得既神气,又耐看,街上的男女老少,无不称赞。这个“老省长”,究竟不计报酬地帮助他人写了多少春联,我的确难以说清。但他那人见人爱的毛笔字和来者不拒、乐于奉献的精神,却永远刻在我的灵魂里。
炸米花,是太平溪老街年前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争先恐后抢着炸和时而“轰”、“轰”的爆炸声,把原本热闹非凡的老街炒得格外火爆,格外来神,格外神奇。
买录音机和买组合音响,是太平溪老街年前的一大火爆场面。邓丽君的《小城故事》、费翔的《故乡的云》、杨玉莹、毛宁的《一张旧船票》、董文华的《春天的故事》、张明敏的《外婆的澎湖湾》、林依伦的《爱情鸟》和朱明瑛的《回娘家》等经久不息的歌谣,不知给万家团圆的人们带来了多少的幸福和快乐。为了春节听到更好的音乐,我于1990年春节前,将原三洋牌录音机几乎“送”给老乡后,在太平溪供销社,花了近600元买了一台“长江牌双卡录音机”,春节带回老家后,几天几夜几乎没有休息过。

老街上的农行营业所、信用社,与供销社和西陵商店一样,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取款的、存钱的、转账的,忙得不亦乐乎。
位于鸡蛋石码头附近的过河船,是退伍军人韩永权的“无价之宝”。这位大帅哥不知牺牲多少宝贵时间,为南来北往的人们提供了无穷的方便。
老街的人们团年饭一吃完,有一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逛街赏景和开展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到铁索桥上品赏老街风光的、到柳树下欣赏西陵峡美景的、到“九四”中学打篮球的、到鸡蛋石谈情说爱的、到信号台眺望东方红轮船的……多姿多彩迎新年、万紫千红春满园的节日景象,遗憾的是再也复制不了了。

“玩龙灯”、“舞狮子“、”划彩莲船”,是太平溪老街年后的一大美景。提起这些经典的传统文化,还得感谢德高望重、多才多艺的张老。张老名为张其畝,原县航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他在位时,把航运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退休后,又把传统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在他的精心策划和精心指导下,太平溪村的传统文化表演队,不知获得了多少赞扬和好评。每年的正月初五至正月二十左右,就是这支传统文化表演队大显身手的最佳时机,他们不辞辛苦,把“玩龙灯”、“舞狮子”和“划彩莲船”等这些喜闻乐见的精神“年货”,雪中送炭地送到了人们的心窝里。那“欢天喜地过新年、激情飞扬迎新春”的热闹场面,不知给父老乡亲们带来了多少的笑声和掌声,不知给这条老街增添了多少的活力和光彩。
老街的年味,虽然成为永恒的水下记忆,但愿它在故乡的千山万水里永远生根发芽,香飘万里。
周功绪,湖北省宜昌市作协会员,《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近百篇散文在《中国作家》《文旅中国》《湖北作家》《乡土作家》《宜昌作家》《三峡日报》《宜昌记忆》《三峡文学》等发表。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_2767344.html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