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帅树”和人民不会忘记
文/李谦
这是一棵已度过五百岁“大寿”的重阳木,历经几多时代变迁与风雨沧桑。它还清晰地记得,如果没有一位“老乡”的挺身相救,差点就丧生在新中国成立的第十个年头。
1958年,在党中央“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指引下,一场“大跃进”运动席卷神州大地。这一严重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极左”冒进运动持续了两三年,结出了祸国殃民的恶果!这场为“超英赶美”而上演的荒唐闹剧之一就是全民大炼钢铁,无论城市乡村均笼罩在一片烟熏火燎之中,好端端的铁器被肢解后“炼成”一堆堆奇形怪状的废铁疙瘩,无数林木也遭到疯狂砍伐。
那年岁末,这棵生长于湘潭县排头乡黄荆坪隐山脚下流叶桥边的参天大树正大祸临头!某天几个农民正抡起板斧对它痛下杀手。
“住——手!”一声断喝好似晴天霹雳,几条莽汉顿时大惊失色,撂下家伙回头一看,只见一位身着深色中山装脚蹬旧皮鞋的老人大步流星走了过来。他帽沿下的双鬓已经斑白,两道浓眉紧锁,布满血丝的眼睛目光如炬,狮子鼻喘着粗气,大嘴也微微张开,面容同庄稼汉一般黝黑、粗糙,又透着一种不怒自威的王者之风。
“你,你是什么人?哪里的干部?”一个长络腮胡的壮汉,被老人威严的气势镇住了,他一边抹着满头大汗一边怯生生地问。他从老人的形象、穿着和浓重的本土乡音,估摸他是个地方上的干部。
老人的一名随从非常气愤,正欲代他回答,老人忙摆摆手示意打住,自报家门:“我姓彭,老家在乌石寨(今乌石镇)彭家围子。在哪里做干部都一样,关键要看他是否真心为人民办实事!”
“我们砍树,烧柴炼钢,这可是政治任务,你,你最好莫管。”另一个瘦高个仗着人多势众咋呼道。
“我老彭还就管定了!放着正常的生产不搞,鼓捣什么“土法炼钢”,我看这纯粹是劳民伤财,瞎胡闹!应当坚决制止才行!这棵树——”老人仰头看看大树,又紧走几步,用那双止不住颤抖的宽大手掌抚摸树身惨不忍睹的伤口,就像面对一位突遭横祸而血肉模糊奄奄一息的无辜老人。他感到痛心疾首,强压满腔怒火,低沉的声音都哽咽起来:“我小时候就见到过这棵树,听老人讲,它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你们也肯定晓得吧?本该好生珍惜、保护,可现在被糟蹋成这样,作孽啊!我不为难你们,请转告公社领导,就说有个老乡不同意砍这棵树!”
一些村民闻讯赶来,在这个当年经济落后消息蔽塞的乡村,终于有人认出这位老人:“啊,您,您——您不就是彭老总,彭德怀元帅吗?”……
1958年12月,功勋卓著的共和国元帅彭德怀回到阔别33年的故乡,这戏剧性的一幕,只是他在附近乡村走访调研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小插曲。据一位老乡介绍,这棵斧口余生的古树颇具灵性,在彭老总因仗义执言而蒙冤受难期间,它也逐渐变得枯萎,直到文革结束,彭老总恢复名誉后才仿佛重获新生,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为纪念彭德怀元帅,当地人从此将它称为“元帅树”。如今这棵“元帅树”堪称一处标志性景观,方圆十里八乡的百姓谈到它,自然就会怀念起敬爱的彭老总。
黄荆坪是妈妈的老家。我成年以后,曾多次陪同妈妈回乡探亲,给外公外婆扫墓。每次回乡,当这棵古树远远地映入眼帘,我就倍感亲切:它多像一位温和慈爱又硬朗豁达的耄耋老人,时时刻刻都守望在那里,翘首期盼着远方游子的平安归来。
那年清明时节,我和妈妈又一次走近它。三个成年人方能抱拢的树身犹如一根铁打钢铸的柱子,直指苍穹,旁逸斜出的枝杈遒劲有力,满树萌发的嫩叶郁郁葱葱,形同一把撑开的绿色巨伞,体态十分挺拔优美。它早被有关部门评定为“中华名树”,当作重点保护对象,树干周围用水泥砌成的护栏围住。
我再次端详树前立于1998年10月24日的石碑,上面刻有这棵重阳木的“体检”信息:诞生于明代,已490岁“高龄”,身高22米,胸径1.2米。后来才知道,立碑时间正是彭德怀百年诞辰的日子!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来纪念人民爱戴的开国元勋的确实至名归。
那次我和妈妈离开黄荆坪,顺路去参观了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看彭德怀生平事迹陈列展,印象最深刻且引以为豪的,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彭德怀指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得不可一世的美军狼狈不堪,被迫三次换帅。而彭老总晚年的悲惨遭遇更令我们心情沉痛唏嘘不已。站在一间按原样复制的阴暗潮湿的平房锈迹斑驳的铁窗前,谁能想到,曾经“横刀立马”战功赫赫的开国元帅最后的岁月竟然一直被囚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身心饱受摧残,含冤逝世。
春雨稍歇,纪念馆前空旷的广场上,彭德怀铜像巍然屹立,他面朝东方,深情而又欣慰地凝望着正稳健发展欣欣向荣的中华大地,他一身铮铮傲骨和浩然正气,以及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我又想起相距不远的那棵五百多岁的“元帅树”,它根植于沃土,承接着阳光雨露的爱抚和滋润,经受了风刀霜剑的击打和磨砺,阅尽人间冷暖世事沧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它犹如一座鲜活的纪念碑,见证了那段不堪回首的苦难岁月,也永远铭记一位家乡伟人的救命之恩,他已经逝去四十多年了,但他的丰功伟绩和高风亮节必将与日月星辰同辉,与山川大地同在。
后记:
彭德怀元帅救下命悬一线的重阳木,在当地传为佳话,但故事详情却无人知晓,而相关书籍资料中也鲜有记载,即使有也不过只言片语,一笔带过,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本人不才,斗胆凭借自己粗浅的理解,试图还原当时的情形,聊表对彭老总的崇敬之情。
我在彭德怀故居参观时,购得一本小册子,其中简要介绍了彭老总1958年和1961年两次回乡的事迹,体现了这位伟人心系桑梓的深情和敢于坚持真理的远见卓识。我谨择一片段抄录如下,愿与大家分享:
彭德怀同志听了公社干部汇报炼铁厂炼出了六百吨生铁后,便到公社炼铁厂视察。他和干部们估算一下,炼一吨铁的成本比它的价值要高几十倍。他语重心长地说,这种“小土群”炼铁办法,历史上也搞过,过去生产力落后,民间打造兵器、农具所需的铁就是这么搞的。现在还这么搞,不是好办法,要攒劲把现代化的钢铁工业搞起来。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用政治挂帅来否定经济法则和科学规律,也不能用它来代替工作中的具体措施。
作者简介:
李谦,男,70后,长沙人,从事过法律、媒体等工作,业余爱好阅读、旅游和写作,曾在江山文学网上发表散文、小说、诗歌若干。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